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299010)

作品数:20 被引量:111H指数:8
相关作者:何仁赵迎生王永涛刘存香董颖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汽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交通运输工程
  • 17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制动
  • 15篇缓速
  • 15篇缓速器
  • 7篇电涡流
  • 7篇电涡流缓速器
  • 7篇制动力
  • 7篇涡流缓速器
  • 5篇汽车
  • 5篇仿真
  • 4篇制动力矩
  • 4篇力矩
  • 4篇车辆
  • 3篇制动器
  • 3篇稳定性
  • 3篇发动机
  • 3篇发动机缓速器
  • 2篇电磁制动
  • 2篇动力分配
  • 2篇制动力分配
  • 2篇制动力分配系...

机构

  • 17篇江苏大学
  • 3篇广西交通职业...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浙江工贸职业...

作者

  • 19篇何仁
  • 9篇赵迎生
  • 7篇王永涛
  • 5篇刘存香
  • 4篇董颖
  • 2篇罗福强
  • 2篇杨效军
  • 1篇李楠
  • 1篇丁福生
  • 1篇马承广
  • 1篇赵又群
  • 1篇刘学军
  • 1篇魏超
  • 1篇沈海军
  • 1篇金文伟

传媒

  • 5篇江苏大学学报...
  • 4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汽车技术
  • 1篇车用发动机
  • 1篇汽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拖拉机与农用...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兵工学报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重庆工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测试台架设计及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根据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测试台架。为检验该测试台架的性能,以某型轿车为对象,选择电磁制动器的磁极与制动盘间间隙、线圈匝数和磁极中心到制动盘中心距离为因素,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测试台架对不同车型进行试验,可得到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的最佳结构参数和安装参数。
刘存香何仁
关键词:电磁制动摩擦制动参数测试
汽车联合制动系统的性能仿真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考虑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滑移率等影响因素,建立了汽车联合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建立其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联合制动系统,在紧急制动时,能够缩短制动距离,提高汽车的制动效能;在非紧急停车时,缓速器消耗了汽车的绝大部分运动能量,降低主制动器的负荷,减少其磨损;在一定坡度的坡道上持续制动时,能使汽车以稳定的车速行驶。
何仁王永涛赵迎生
关键词:机械学电涡流缓速器汽车仿真
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换热系数的试验求解被引量:1
2008年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提出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的热平衡方程。设定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吸热和散热的平衡条件,推导出转子盘换热系数与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转速和转子盘稳定温度的关系。拟订试验条件,测试了不同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情况下转子盘稳定温度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和汽车参数,拟合出了转子盘换热系数和车速的关系。结果表明,转子盘换热系数与车速的拟合关系简单明确,适合在工程实践中应用。
赵迎生何仁王永涛
关键词:电涡流缓速器温度
汽车电磁制动器磁感应强度预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在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并用的集成制动系统的设计与控制中,确定制动盘磁感应强度存在计算工作量和误差大的问题,根据位势能理论和Maxwell方程,建立了电磁制动器中制动盘某点处的磁感应强度的预测模型。基于此模型,对某一电磁制动器的制动盘在不同磁极长度、磁极宽度和磁极面与制动盘间距下的磁感应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当磁极长度为120mm,磁极宽度为40mm,磁极面与制动盘间距为1mm时,磁感应强度达到最大,与传统的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刘存香何仁刘学军
关键词:汽车电磁制动器磁感应强度
摩擦式制动器与非接触式轮边缓速器系统结构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为得到摩擦式制动器与非接触式轮边缓速器集成系统最佳的结构参数,采用优化设计方法,以提高汽车制动力矩为目标,分析摩擦式制动器与非接触式轮边缓速器的结构参数对制动力矩的影响规律。应用提出的集成系统结构参数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方案,并且分别对安装集成系统的汽车和仅采用摩擦式制动器的汽车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设计方法得到的结构方案使车辆制动时间缩短5.9 s,制动距离减小92.1 m。
刘存香何仁
关键词:车辆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发动机缓速器减压凸轮的设计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高次多项式函数对发动机缓速器的减压凸轮进行了设计,并对其工作段始点加速度不同的两种情况进行了对比.以某柴油机为例进行了设计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多项式幂指数以及凸轮工作段包角的大小,采用高次多项式函数设计减压凸轮,完全可以满足配气机构以及发动机缓速器工作性能的要求,因此,采用高次多项式函数设计减压凸轮是可行的;并且,当采用等加速缓冲段,工作段始点加速度和缓冲段连续时可以得到更大的时间面积值,同时减小了最大加速度,使摩擦副的接触压力减小.
何仁董颖罗福强
关键词:发动机缓速器凸轮加速度
电涡流缓速器对车辆制动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修正车辆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使之适用于装用电涡流缓速器的车辆,对装用电涡流缓速器的车辆制动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且提出了增加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系数来提高装用缓速器后的车辆制动稳定性的技术措施。对给定参数的车辆的定量分析表明,提出的技术措施能扩大车辆同步附着系数的范围,降低车辆后轮先抱死的可能性,提高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赵迎生何仁王永涛
关键词:车辆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制动稳定性
客车联合制动系统的制动稳定性仿真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建立描述汽车联合制动系统的制动稳定性的7个自由度的车辆模型,在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下进行汽车制动稳定性仿真分析,车辆模型很好地体现了车辆制动时的运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客车的辅助制动系统与整车性能匹配合理,联合制动对原车的制动稳定性没有太大的影响。
何仁王永涛赵迎生
关键词:客车联合制动制动稳定性仿真
汽车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离散控制系统的研究
2007年
对汽车发动机减压缓速器进行台架试验,并结合汽车参数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验证了发动机减压缓速器能满足汽车在常见坡道上的制动要求。在此基础上,以汽车实际速度和加速度作为输入、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挡位作为输出确定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离散控制系统,并提出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在虚拟的多坡度道路上,计算实际车辆在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辅助制动作用下的行驶过程,表明设计的离散控制系统可使汽车在预期目标速度下行驶,且行驶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量小,适合工程应用。
赵迎生何仁董颖
关键词:发动机缓速器持续制动自动控制
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的实时控制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使装有电涡流缓速器的车辆在下坡时能以稳定的速度行驶,以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力矩和励磁电流的关系为依据,应用脉宽调制(PWM)技术实现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的无级调节.分析了车辆下坡运行的工况,以车辆的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产生的惯性力作为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的控制依据,提出了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的无级控制策略,并绘制了控制流程.利用实车的不同初始运行工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车辆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的实时控制能使车辆在坡道上以稳定的目标速度行驶.
何仁赵迎生王永涛
关键词:电涡流缓速器车辆制动力矩实时控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