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
- 作品数:652 被引量:1,641H指数:17
- 相关作者:戴向东王菡薇朱友舟万平宋瑾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说服艺术——文学修辞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被引量:2
- 2014年
-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媒介,一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乃至文化本身产生极大的影响,而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被称为修辞的“集散地”。在长期的汉语言学术研究中,人们一向把修辞定义为说服的艺术,早在中国古文《说文解字》中就有对修辞的描述。“修”的解释是:“饰也,从乡,攸声。修与饰为同义词,古代修与饰常常连用。如: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论语·宪问第十四》)辞也就是文辞,是文词的意思。
- 刘炼朱紫薇
- 关键词:文学修辞说服艺术舞蹈创作《说文解字》汉语言传播信息
- 抗日战争时期《赤旗歌》的流传及其渊源考
- 2021年
- 抗日战争时期《赤旗歌》(又称《红旗歌》)在东北乃至全国各民族抗日军民中广为传唱,成为抗日战士赴汤蹈火、英勇献身的强大精神武器。然而,《赤旗歌》并非东北中朝抗日军民首创,其国外渊源有迹可循,从“放送者”到“接受者”的传播途径颇为曲折复杂,同时在其流传过程中从歌词内涵到音乐形式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因此,跨越国界、时空的《赤旗歌》既是渊源学的最好研究对象,又是反映20世纪上半叶国际共产主义理想所具有的强烈时代感召力以及音乐所具有的“世界性”的最好范本。通过对《赤旗歌》在抗战时期东北各民族抗日军民中的广泛流传及对其渊源的追溯,可以揭示中国朝鲜族抗日歌曲背后的文化现象及当时人们的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
- 朴玉敏朴玉敏
-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渊源歌曲
- 论美育对“人”的作用及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 2009年
- 陈友峰
- 关键词:美育思想社会个体道德成于乐乐教
- 张旭书法艺术风格论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唐代书法家张旭被誉为开狂草艺术先河的大师,其草书豪放奇逸、气势恢宏,深深影响了当时和后世的书法艺术创作。
- 董菱寇丹阳
- 关键词:书法艺术
- 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被引量:11
- 2013年
- 畲族民歌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畬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民歌活动、家传师授、文本媒介等方式广为传承。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民族语言、师承仪式的断裂和歌场环境的破坏,畲族民歌出现了严重的传承危机。我们应该从传承主体、传承形态、文化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入手,对传统畲族民歌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继承,并力图创作出新时代下的畬族新民歌作品,使畲族民歌这颗璀璨的明珠重放异彩。
- 洪艳
- 关键词:畲族民歌传承方式传承危机
- 国产武侠类动画片的文化精神与生存之路
- 2014年
- 时下,国产动画片蓬勃发展,其中武侠类动画片发展尤为迅速。国产武侠类动画片具有强烈的本土化特征,主要面向青少年进行动画创作,宣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与美、日等动画片大国相比,国产武侠类动画片在制作理念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只有扬长避短其才能更好地继续发展下去。
- 杜巧月
- 关键词:侠义精神文化精神
- 中国传播学与乡村研究的再思考
- 2017年
- 重思中国传播学研究,乡村问题应该成为整个学科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具体来说,乡村研究是历史和社会中的"人"之研究的重要议题,民间信仰仪式研究开辟了传播学对乡村研究的新途径。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构成,通过对民间信仰仪式的传播研究,可以为研究文化的本质、作用、产生、传播和变迁带来很多启发,它展示的是对一个文化意义的传承和现时化形式。
- 林莉君
- 关键词:中国传播学仪式音乐
- 论汤显祖戏曲理论与批评被引量:1
- 2017年
- 汤显祖不仅是戏曲创作的巨匠,而且是戏曲理论与批评的积极构建者。他提出的一系列美学思想不仅提升了戏剧创作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增添了戏曲诗文的意趣神色。"世总为情"的人生观、"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观和"意趣神色"的审美观既是《临川四梦》创作思想的基石,同时也是汤显祖批评社会人生和各种戏曲作品的艺术标准。
- 冉常建
- 农牧业视角下宋代山西寺观壁画牛图考被引量:1
- 2019年
- "牛图"作为中国自唐代兴起的独立画科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皇权提倡息息相关,更有位列重臣的画界圣手韩滉接前朝遗风独成体系。存世《五牛图》与大量南宋或表现江南题材的北宋晚期《牧牛图》为这种类型图像研究提供了范本。在绘画风格的表现当中,这一题材能够追溯到唐代诗歌文学在田野题材兴起后对艺术的浸染,而南宋丰足的物质与战争带来的避世思想推动这一题材的类型化样式发展。纸本或绢本"牛图"作为主流样式又过度受到文学与宗教的干扰,虽然有着南宋理学兴起后对绘画艺术不断的渗透,也避免不了简单与重复的"样式定型"。在唐代到南宋的"牛图"图像学研究中,一直无法跨越的是缺少北宋早、中期北方"牛图"样本,而图像的缺席也成为"牛图"研究断档的关键原因。高平开化寺,一殿描绘佛教本生与经变故事的寺观壁画却罕见的绘有三幅"牛图",除了精美的画技,图像潜藏的信息量丰富。它与岩山寺壁画及晋东南宋金墓室壁画构成整个宋代牛图的多样态呈现。三幅图像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北宋繁荣的社会经济,以及农业技术、宗教艺术等诸多方面的进步、北宋形成的高度写实风格在对"自然"不断地描摹中具备记录"真实"的相对功能,从而也开启农业与百工图谱在宗教走向融通之后不断向民间普及的传媒特征。
- 伊宝高策史宏蕾
- 关键词:新史料
- 心性文质 墨韵雅和——余永健花鸟画艺术解读
- 2013年
- 余永健先生的花鸟画尚简,章法取势严谨,文、书、画、印融为一体。他多用线来提点和引领画面走势,用笔巧拙互见,墨色相融,文质自然,气韵自行其间。他常以借物起兴的手法抒发情感,在雍容大度、明净健拔的画面中体现出深沉的人文意味,用雅和精韵的笔墨气息建构中正雅和、至清至雅的面貌。
- 苏凌云
- 关键词:花鸟画文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