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633040)

作品数:2 被引量:54H指数:2
相关作者:王鑫黄菲周发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能见度
  • 1篇气候
  • 1篇气候特征
  • 1篇准周期
  • 1篇准周期变化
  • 1篇相对湿度

机构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篇黄菲
  • 2篇王鑫
  • 1篇周发琇

传媒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黄海沿海夏季海雾形成的气候特征被引量:52
2006年
采用合成与个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海夏季(7月)海雾形成的大气环流条件、水汽输送条件以及海面条件(SST)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海面的有效长波辐射,结果表明:夏季风的强弱决定了黄海夏季海雾的多寡,海雾形成的水汽不是由局地提供的,而是靠低空急流从热带大气输送过来.与大气环流条件相配合,海温场对海雾的形成是重要的.
王鑫黄菲周琇
关键词:气候特征
厦门能见度的准周期性变化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厦门机场2000~2002三年白天(08~20时)逐时能见度及相应的相对湿度、风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和小波分析,发现厦门能见度有显著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季节内和准两周等不同尺度的变化,并且分析了这几种变化的基本特征。在每天有记录的时刻08~20时,能见度日变化明显,在清晨、傍晚最低,午后最高;能见度存在季节变化,在一年中3~5月能见度最低,这正对应着厦门的雾季,厦门地区的能见度与当地的雾关系密切;能见度还存在显著的季节内(30~60d)变化和准双周(10~20d)变化,这与东亚季风区内的大气振荡有关。
王鑫黄菲周发琇李岩
关键词:能见度准周期变化相对湿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