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07046)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汪光李开明陈中颖李艳静吴仁人更多>>
相关机构: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生物可给性
  • 5篇
  • 3篇食品
  • 3篇
  • 2篇饮食
  • 2篇饮食习惯
  • 2篇健康风险评价
  • 2篇海鲜
  • 2篇大米
  • 1篇多环芳烃
  • 1篇鱼肉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沙星
  • 1篇摄入
  • 1篇砷元素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污染

机构

  • 6篇环境保护部华...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河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生态环境部华...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6篇汪光
  • 5篇李开明
  • 4篇陈中颖
  • 3篇李艳静
  • 2篇刘晓伟
  • 2篇吕永龙
  • 2篇任秀文
  • 2篇王宏伟
  • 2篇陆俊卿
  • 2篇吴仁人
  • 2篇赵文博
  • 1篇卢文洲
  • 1篇张蒙
  • 1篇杨纪伟
  • 1篇王志国
  • 1篇康健

传媒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水利科技与经...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品烹调处理过程中砷的浓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食品作为人体砷暴露的主要途径,其砷的含量和形态备受关注。由于食品原料通常要经过烹饪加工后才会被人食用,因此,食品的烹调处理过程及方式对砷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在砷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中,需要作为重要因素进行研究。通过综述不同食品烹调处理前后砷浓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变化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砷变化的特征,探讨了相关机理,并得出如下结论:烹调处理能使食品中砷的浓度发生升高或降低;高温烹调能使食品中砷形态发生变化,目前研究结果确定的变化主要是砷甜菜碱的分解,烹调中食品砷形态变化的机理尚不明确。不同烹调方式下,食品中砷的生物可给性差异较大,砷的形态变化可能是其生物可给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烹调特别是高温烹调下食品砷浓度升高及形态变化导致的健康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汪光李开明吕永龙任秀文卢文洲吴仁人
关键词:烹调生物可给性
乌梁素海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对乌梁素海地区近50年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该地区气候变化演变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地区自1956~2011年,整体温度呈上升趋势,其中1984年之后上升最为显著,各季节温度总体也呈上升趋势,冬季上升最快;年均降雨量总体略呈下降趋势,降雨天数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降雨强度变大;年均蒸发量整体呈增长趋势,1980年代蒸发量最大,1956~2000年趋势增长,2001~2011年有缓慢下降趋势,整体夏季增长较快。其属于半干旱气候,其中近1997年以来干燥系数呈稳定增长趋势。
康健陆俊卿汪光王志国王志国
关键词:气温蒸发量降雨
诺氟沙星对水生生物细胞色素P450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0年
环境中的抗生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医疗废水以及水产养殖废水等.2013年中国抗生素总使用量约为1.62×10^5t,其中48%为人用抗生素,其余为兽用抗生素.大量具有活性的抗生素经地表径流和城市排污管道最终积聚到河流湖泊中.这些活性物质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危害,尤其是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这种危害会进一步扩大.文章概述了近几年基于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CYP450)作为检测指标,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对一些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同时介绍了NFLX对于选取的指标CYP450的影响机制,以及检测这些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王宏伟崔铁峰张蒙张蒙方楠
关键词:水生生物
鱼肉中汞的生物可给性研究--基于in vitro PBET方法被引量:1
2018年
文章采用ICP-MS对广州市售的鲚鱼、多宝鱼和老虎斑3种鱼中汞浓度进行了检测,并通过in vitro体外模拟胃肠消化(PBET)对鱼肉中汞的生物可给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鱼肉中汞的浓度为4.9~44.3μg/kg,未超过国家规定的食品中汞限量指标。同时in vitro结果表明,鱼肉中62.36%~79.21%的汞生物可给。最后在生物可给浓度的基础上进行了风险评价,在广州,成人和小孩通过这3种鱼摄入汞最大量分别为2.11和1.44μg/d,占JECFA规定的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的19.5%和13.3%,因此汞在这3种鱼类中的暴露风险都是安全的。
廖文汪光赵文博李开明赵文博
关键词:生物可给性健康风险评价
废弃砷矿区周边生态系统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被引量:3
2022年
研究废弃砷矿影响下水库及周边生态系统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生物污染状况,可为土壤和水生态修复及治理提供参考数据。2019年夏季采集了粤北某水库的动物、植物和水样,测定了砷(As)、镉(Cd)、铅(Pb)、铬(Cr)、汞(Hg)共5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均方根综合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水中重金属含量沿矿口到水库一线下降明显,As含量最高,为0.0980~1.0010 mg/L;农作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As>Cr>Pb>Hg=Cd,As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白菜(中度污染)>花生(中度污染)>番薯(中度污染)>南瓜(轻度污染);乡土植物中,凤尾蕨对As富集效果明显,平均含量达1286.4234 mg/kg;5种重金属在水生生物中综合污染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As>Pb>Cd>Cr>Hg,3种水生生物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由高到低为:河蚌(轻度污染)>太阳鱼(轻度污染)>鲤(轻度污染)。研究表明,受粤北地区重金属高背景值和砷矿的影响,水库生态系统已存在轻微的生态风险,植物和动物处于轻度污染状态,矿口周边的植物污染程度较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张蒙赵文博汪光廖文王宏伟
关键词:重金属水库生物污染
不同饮食习惯下食品中汞的生物可给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食品中汞的健康风险需要考虑不同饮食习惯对食品中汞含量和生物可给性的作用。该文综述了不同饮食习惯(烹调方式及食物成分)对食品中汞含量、形态及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烹调方式下总汞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或者升高;大米在煮熟后大部分甲基汞半胱氨酸转化为甲基汞的其它形态,不同烹调方式下其它食品中汞的形态变化特征尚不明确;鱼肉在经过蒸、煎、炸、煮烹调后生物可给性普遍降低,其降低程度受到食物成分和烹调方式的影响;此外不同食材包括绿茶、咖啡等对生食品或烹调后食品中汞的生物可给性影响较大。目前关于烹调后食品汞的形态和生物可给性变化的规律及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李艳静汪光李开明吕永龙陈中颖刘晓伟
关键词:食品生物可给性
潭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1
2014年
为分析潭江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评估其生态风险,对潭江15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单体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沉积物多环芳烃总含量范围为57.1—1563.6ngg,平均值为550.5ngg。整体来看,潭江沉积物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偏污染水平。多环芳烃组成以4-6环为主。潭江沉积物同时受到相邻区域远距离迁移和本地燃烧源很大程度的影响,此外石油排放也是中下游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重要来源。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最下游的采样点15外,潭江各采样点风险均较低,但是在部分采样点某些多环芳烃含量超过了效应区间低值(ERL),可能存在着对生物的潜在危害。
李艳静汪光李开明陈中颖陆俊卿刘晓伟
关键词:多环芳烃表层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
食品中砷和硒生物可给性研究及健康风险/有益性评价被引量:4
2019年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一般通过大米和海鲜摄入。然而大米和海鲜是人体砷(As)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采用ICP-MS对广州市售的大米和3种鱼中砷和硒浓度进行了检测,并通过体外(in vitro)模拟胃肠消化(PBET)法对鱼肉中砷和硒的生物可给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大米和鱼肉中砷的浓度分别为0.085~0.168μg·g-1和2.224~5.533μg·g-1,硒的浓度分别为0.098~0.190μg·g-1和1.641~2.315μg·g-1。大米和鱼肉中86.86%~99.34%和51.95%~75.64%的砷生物可给,76.73%~85.44%和71.48%~79.83%的硒生物可给。通过大米和鱼肉摄入的硒基本可以满足人体需求。通过大米和3种鱼摄入的无机砷占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公布的无机砷的每日最高允许摄入量(TWI)2.1μg·kg-1BW的0.5%~35.7%,但是摄入无机砷的致癌风险分别为1.69×10-5~5.81×10-4和2.13×10-4~7.34×10-4,是可接受或可容忍的风险的0.17~7.3倍,尤其是小孩,更易摄入砷产生毒害。
廖文汪光李开明陈中颖
关键词:大米海鲜生物可给性
广州市居民食品砷摄入的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7
2018年
从暴露途径来看,食物是人体砷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从饮食结构来看,广州市居民膳食主要来源于谷类食品,同时鱼虾类总体平均摄入量约为全国总体平均摄入量的2倍。因此,在分析广州市市场大米和海鲜这2种典型食品中砷含量的基础上对广州市居民食品砷摄入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广州市场上的26种不同品牌的大米中的总砷含量,其含量范围为0.082~0.171μg·g^(-1),平均浓度为(0.127±0.027)μg·g^(-1),满足绿色食品大米标准(≤0.40μg·g^(-1))。在14种鱼虾蟹贝类海鲜中的砷含量分析基础上,计算得出广州市场上鱼类中总砷的平均含量为0.488μg·g^(-1),虾蟹贝类中总砷的平均含量为3.44μg·g^(-1),相比较国内外,广州市场鱼虾蟹中砷的含量整体处于中间水平。最后综合文献调研中其他主要食品中砷的含量,计算得出广州市成人通过食品每日摄入总砷的量为5.08μg·kg^(-1)BW·d^(-1)。建议日常饮食需要特别控制每日海鲜的摄入量,尤其是砷含量较高的濑尿虾、红虾及红蟹、花蟹。
廖文吴烨汪光赵文博赵文博李艳静李开明陈中颖任秀文
关键词:大米海鲜健康风险评价
砷和汞生物可给性及形态变化研究--以食品为例
近年来,人们逐步开展了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但大部分仍然停留在总量的分析上。对人体最终产生健康危害的应是生物可利用部分的重金属,同时不同形态的重金属产生的毒性是千差万别的,因而,在评价重金属毒性过程...
廖文
关键词:砷元素生物可给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