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30007)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1
相关作者:东秀珠辛玉华周宇光郭晓鹏马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低温细菌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分子
  • 1篇生物地理
  • 1篇生物地理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古菌
  • 1篇分子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东秀珠
  • 1篇周宇光
  • 1篇刘晓黎
  • 1篇辛玉华
  • 1篇张桂山
  • 1篇马凯
  • 1篇郭晓鹏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甲烷古菌群感效应信号分子的检测被引量:1
2011年
竹节状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6Ac是本实验室分离自厌氧颗粒污泥中的甲烷古菌新种。该菌具有短杆(3μm-5μm)和长链状(>200μm)两种细胞形态,且与细胞密度相关,暗示该菌可能存在群感效应调控的细胞形态变化。【目的】验证该菌存在群感效应信号分子并与细胞形态变化相关。【方法】用高丝氨酸内酯指示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NTL4检测菌株6Ac的培养液,并用购买的高丝氨酸内酯标准品加入短杆菌株6Ac检测形态变化。【结果】菌株6Ac的培养液中含有高丝氨酸内酯类物质。实验证明化学合成的高丝氨酸内酯N-(β-酮基)辛酰高丝氨酸内酯能够促进竹节状甲烷鬃菌的长链细胞形成。而且在马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mazei)、热自养甲烷杆菌(Methanothermobacter thermautotrophicus)和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formicicum)的培养液中也检测到了高丝氨酸内酯。【结论】多种甲烷古菌可以产生高丝氨酸内酯类物质,并可能以此类物质作为群感效应的信号分子。
郭晓鹏张桂山刘晓黎马凯东秀珠
低温细菌与古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冷适应机制被引量:15
2013年
低温细菌与古菌广泛分布于地球的低温环境,包括南极、北极及高山地带的冻土、低温土壤和荒漠、冰川、湖泊、海冰,以及深海、冰洞和大气平流层等。栖息在这些低温环境中的细菌与古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主要为α,β和γ-Proteobacteria分支、CFB类群分支和革兰氏阳性细菌分支等。由于低温环境中的微生物流动性低,因而是研究微生物地理学理想的生态系统,有助于理解地球微生物的多样性、分布规律乃至形成机制。由于长期生活在冰冻环境中,低温细菌与古菌形成了多种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机制,如它们通过细胞膜脂类的组成来调节膜的流动性以维持正常的细胞生理功能;利用相容性溶质、抗冻蛋白、冰核蛋白及抗冰核形成蛋白等实现低温保护作用;产生冷激蛋白、冷适应蛋白和DEAD-boxRNA解旋酶保持低温下RNA的正确折叠、蛋白质翻译等重要的生命活动;另外还产生低温酶,提高能量产生和储存效率等以适应低温环境。随着DNA序列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组学方法也用于揭示微生物全局性的冷适应机制。
辛玉华周宇光东秀珠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