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2041)

作品数:19 被引量:43H指数:5
相关作者:李镇江孟阿兰郭锋岑伟张振华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理学
  • 2篇冶金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纳米
  • 5篇金属
  • 4篇金属间化合物
  • 4篇抗菌
  • 4篇抗菌剂
  • 4篇抗菌性
  • 4篇抗菌性能
  • 3篇性能研究
  • 3篇FE
  • 2篇前驱体
  • 2篇煅烧
  • 2篇煅烧温度
  • 2篇纳米材料
  • 2篇纳米复合材料
  • 2篇纳米抗菌
  • 2篇纳米抗菌剂
  • 2篇合成温度
  • 2篇复合材料
  • 2篇安全性
  • 2篇安全性能

机构

  • 21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清华大学研究...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牡丹江大学
  • 1篇郑州广播电视...

作者

  • 21篇李镇江
  • 13篇孟阿兰
  • 8篇郭锋
  • 7篇岑伟
  • 4篇高卫东
  • 4篇高伟
  • 4篇李艳红
  • 4篇张振华
  • 3篇万里冰
  • 2篇李荣先
  • 1篇左禹
  • 1篇郭建章
  • 1篇梁开明
  • 1篇黄俊娥
  • 1篇张金丽
  • 1篇胡德栋
  • 1篇耿在丹
  • 1篇李迎春

传媒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功能材料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电镀与精饰
  • 1篇合成树脂及塑...
  • 1篇真空
  • 1篇材料开发与应...
  • 1篇稀有金属快报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材料科技...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年份

  • 5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Q235钢材表面等离子重熔制备Fe-Al金属间化合物被引量:3
2008年
在Q235钢试样上刷涂Al粉,并应用等离子表面重熔技术在试样上制备Fe-Al金属化合物覆层。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覆层的相组成。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Vickers硬度。实验结果得出,覆层中的主相为Fe3Al,次为Fe,含有少量的Al2O3和微量的SiO2;覆层中的Fe3Al呈针状和短棒状分布;覆层的Vickers硬度达10000MPa,较基体的硬度有大幅提高。在Q235钢部件上熔覆Fe3Al金相化合物后提高了耐磨性,耐腐蚀性,并增加部件的结构强度。
高伟李艳红李镇江
关键词:Q235钢FE3AL金属间化合物
基于Fe催化条件下周期性VLS机制大量合成SiC纳米棒的研究
2009年
通过简单化学气相反应法,在1300℃下合成出大量SiC纳米棒产物,着重研究了Fe催化条件下该SiC纳米棒的生长机制。采用数码相机、立式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仪、高分辨透射电镜及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产物的宏观产量、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石墨基片上生成1层较厚的浅蓝色产物,产量达克量级,产物由均匀的纳米棒组成,直径约100nm,长达几微米,具有立方β-SiC晶体结构。基于Fe-C-Si三元合金相变原理及传统的VLS机制,首次提出一种周期性的气-液-固(Periodic-VLS)生长模型对SiC纳米棒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讨论。
李镇江高卫东孟阿兰李迎春
关键词:合金相变VLS
用粉末烧结法制备Fe_3Al金属间化合物块体材料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粉末烧结技术对人工研磨得到的纯Fe,Al元素粉末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进行烧结,并对烧结体进行不同条件的热处理,制备出Fe3Al金属间化合物块体材料。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了所制备的块体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烧结试样经1100℃保温12h随炉冷至600℃保温1h空冷处理,可以得到较均匀、致密的Fe3Al金属间化合物块体材料。
高伟李艳红李镇江
关键词:粉末烧结FE3AL金属间化合物物相组成
Ag/ZnO纳米复合抗菌剂解团聚工艺及机制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沉降实验、激光粒度分布、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PVPK17对Ag/ZnO纳米复合抗菌剂的解团聚的影响及机制,同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对解团聚前后的抗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PVPK17解团聚后的Ag/ZnO纳米复合抗菌剂可在异丙醇中稳定悬浮6d以上,分散后的Ag/ZnO纳米复合抗菌剂的平均粒度可达51.3nm,当加入PVPK17的质量百分数为40%时达到最佳分散效果。用透射电镜观测表明,解团聚的Ag/ZnO纳米复合抗菌剂分散较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VPk17对Ag/ZnO纳米复合抗菌剂的解团聚模型。抗菌实验表明,分散后的Ag/ZnO纳米复合抗菌剂的MIC可达50mg/L,抗菌性能良好。
孟阿兰岑伟李镇江郭锋耿在丹张振华
关键词:解团聚PVP
温度对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前驱体及产物的影响规律研究
2007年
以硫酸锌、硝酸银为原料,碳酸氢氨为沉淀剂制备出高纯度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重点研究了合成温度及煅烧温度对前驱体微观形貌及最终产物的结构、成份、形貌的影响规律。用TEM、XRD、TG-DTG对前驱体和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前驱体产物的形态由线棒状逐渐变为球团状,并且由非晶态逐渐转化为晶态;450℃煅烧所得复合粉体由六方纤锌矿纳米ZnO和立方结构纳米Ag组成,粒径集中在15nm左右,粒子大小均匀,分散性良好;经权威机构检测本抗菌剂抗菌性能优异。
李镇江郭锋岑伟孟阿兰
关键词:抗菌剂合成温度煅烧温度
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的分散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以XRD、TEM、激光粒度分布对自制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进行表征,对其抗菌、抗藻和安全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经PAAS分散后,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的团聚程度大大降低,分散剂PAAS的加入质量分数对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分散效果的影响呈抛物线状,最佳加入质量分数为48%,平均粒径为11.8nm。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具有优良的抗菌、抗藻和安全性能,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50mg/L,对小球藻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mg/L,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的LD50为9260mg/kg,对皮肤无刺激性。
李镇江岑伟郭锋孟阿兰
关键词:抗菌性能安全性能
金属粒子/光催化氧化物型复合纳米抗菌剂的研究发展被引量:5
2008年
以TiO2、ZnO为代表的光催化抗菌剂在环境卫生方面展现出了优良的特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围绕光催化抗菌剂衍生出多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复合型抗菌材料。本文评述了一类新型抗菌剂———金属粒子/光催化氧化物型复合纳米抗菌剂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其组成、特性、制备方法及抗菌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类抗菌剂的应用前景及未来发展方向。
郭锋李镇江岑伟孟阿兰张振华
关键词:金属粒子纳米抗菌剂
抗菌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被引量:5
2008年
研究了自制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的亲油改性,利用改性后的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制备天然橡胶(NR)纳米复合材料,探讨了抗菌NR纳米复合材料的抗菌、抗藻性能。结果表明: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经磷酸三丁酯(TBP)改性后,沉降率从接近1减小到0.2以下,亲油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将TBP改性后的抗菌剂加入到油性介质正己烷中,抗菌剂分散均匀,粒径在100nm以内;在NR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中,随着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添加量的增加,正硫化时间减小;经检测,抗菌NR纳米复合材料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抗菌率达98%以上,且抗菌率随抗菌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抗藻性能达到最优零级标准。
李镇江岑伟郭锋孟阿兰张振华
关键词:亲油性抗菌性能
硫酸中阳极氧化制备Al_2O_3多孔模板的BPANN模拟
2007年
采用24组硫酸阳极氧化多孔膜的样本数据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了多孔膜孔有序度与硫酸阳极氧化参数之间的最优关系,经检验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相一致。表明BPANN是硫酸阳极氧化制备多孔膜孔有序度的较好的预测模型。
郭建章左禹胡德栋李镇江
关键词:阳极氧化硫酸
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2008年
金属间化合物高温下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如高熔点、高硬度等,本文介绍了金属间化合物的几种制备方法,如机械合金化、自蔓延高温合成、放电等离子烧结、等离子表面重熔法等,总结了各方法的特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高伟李艳红李镇江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