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864)

作品数:4 被引量:83H指数:3
相关作者:黄玉芳叶优良王玲敏马迎辉朱云集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3篇干物质
  • 2篇氮素
  • 2篇冬小麦
  • 1篇氮代谢
  • 1篇氮肥
  • 1篇氮肥运筹
  • 1篇氮水平
  • 1篇氮素吸收
  • 1篇氮素吸收利用
  • 1篇氮素效率
  • 1篇植株
  • 1篇施氮
  • 1篇碳代谢
  • 1篇碳氮
  • 1篇碳氮代谢
  • 1篇全氮
  • 1篇转运
  • 1篇籽粒
  • 1篇籽粒产量

机构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叶优良
  • 3篇黄玉芳
  • 2篇朱云集
  • 2篇马迎辉
  • 2篇王玲敏
  • 1篇刘小宁
  • 1篇谢迎新
  • 1篇张秋丽
  • 1篇李欢欢
  • 1篇郭天财
  • 1篇刘海坤
  • 1篇王永华
  • 1篇白红波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种植管理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为筛选冬小麦高产高效优化种植管理模式,2009-2010年在河南省温县高产区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当前传统农民习惯模式(CP)、调整模式1(AP1)和调整模式2(AP2)3种种植管理模式下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累积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种植管理模式间小麦干物质积累均存在差异,CP和AP1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AP2,拔节至成熟AP2则显著高于其他模式。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花后向穗部的转移量占总穗重的34.15%~50.84%,氮转移量占穗增长量的77.92%~85.07%,与CP和AP2相比,AP1显著提高了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对穗部的贡献率。AP1、AP2籽粒产量比CP分别提高11.72%和25.82%,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植株总吸氮量、籽粒吸氮量及收获指数以AP2最高,氮肥利用率和产投比则以AP1最高。综合比较不同模式的籽粒产量、氮肥利用率和产投比,AP1可作为当前小麦高产高效生产的最佳种植管理模式。
张秋丽朱云集郭天财王永华谢迎新
关键词:冬小麦籽粒产量产投比
不同氮水平下小麦植株的碳氮代谢及碳代谢与赤霉病的关系被引量:17
2014年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下小麦植株的碳氮代谢特性及碳代谢与小麦赤霉病的关系,本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小麦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6’为供试材料,在0kg(N)·hm^-2、120kg(N)·hm^-2、180kg(N)·hm^-2、240kg(N)·hm^-2、360kg(N).hm125个氮肥水平下,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植株可溶性糖含量、C/N以及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小麦植株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和C/N由越冬到开花期呈“V”形变化,拔节期最低,分别为80~200mg.g^-1和3~10。开花期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最大,且施氮处理植株的可溶性糖含量和C/N比不施氮处理分别低15.4%~47.7%和24.5%~63.1%。植株全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在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差异最大。两个品种小麦植株的可溶性糖和氮素的累积吸收量在小麦生育期内均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植株全氮含量与小麦的可溶性糖含量在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显著负相关;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的可溶性糖含量、C/N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线性关系。说明小麦拔节期到开花期的碳氮代谢对赤霉病的发生影响较大。
刘海坤刘小宁黄玉芳叶优良
关键词:小麦全氮赤霉病
施氮对小麦干物质累积和转运的影响被引量:39
2012年
为给高产小麦氮素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河南温县和兰考典型高产区为试验地点,连续两年在0、90、180、270、360kg.hm-2氮水平下,研究了施氮对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干物质累积、分配、转运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从越冬到收获,小麦干物质累积逐步增加,但两个品种小麦干物质累积都在拔节后差异明显,以拔节-开花增幅最大,其次是开花-收获。施氮使小麦干物质累积、转运和产量均增加,其中豫麦49-198干物质累积量和转运量、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籽粒产量都以施氮270kg.hm-2较高,而兰考矮早八则都以施氮180kg.hm-2较高。氮肥用量与小麦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累积和不同器官干物质分配之间的关系均可用一元二次曲线拟合,豫麦49-198在开花期不同器官最大干物质的施氮量都高于兰考矮早八,但两个品种最大籽粒产量的施氮量接近。开花期豫麦49-198茎鞘干物质比例低于兰考矮早八,穗轴干物质比例高于兰考矮早八;成熟期豫麦49-198叶片、茎鞘、穗轴干物质分配比例低于兰考矮早八,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高于兰考矮早八;豫麦49-198花前干物质累积比例、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都低于兰考矮早八。
叶优良王玲敏黄玉芳马迎辉李欢欢朱云集
关键词:小麦施氮
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4
2013年
为给小麦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2009-2011年在典型高产区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240 kg/hm2条件下,小麦产量均以T4(基肥∶返青∶拔节∶孕穗肥为1∶0∶1∶1)处理最高,分别达到8 433.3,8 866.3 kg/hm2,比T7处理(氮肥全部基施)增加10.6%和4.61%,比生产中推荐使用的T1处理(基肥∶拔节肥为1∶1)增加5.97%和2.90%。从小麦干物质累积来看,T4处理最大增长速率和持续时间不是最高,但花后的转运量及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从肥料利用率来看,T4处理的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也都高于其他处理。同时,T4处理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占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干物质累积转运等因素,该地区氮肥的施用模式应该是基肥∶返青∶拔节∶孕穗肥为1∶0∶1∶1。
马迎辉王玲敏黄玉芳叶优良白红波吕庆丰
关键词:氮肥运筹氮素效率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