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721)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郭景春杨茹田雪松周飞吴根诚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耶鲁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脑内δ-阿片受体在累加电针抗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δ-阿片受体(DOR)在累加电针抗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单纯脑缺血组、脑缺血+电针组、脑缺血+假电针组、脑缺血+TAN-67(DOR激动剂)组、脑缺血+naltrindole(DOR拮抗剂)组、脑缺血+naltrindole+电针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致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缺血1 h再灌7 d。于缺血前30 min及再灌第2、4、5、6、7天,侧脑室注射naltrindole或TAN-67;于再灌开始及第2、4、5、6、7天,电针"水沟"和"内关"穴30 min。再灌后24 h评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再灌第7天后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电针组或脑缺血+TAN-67组与单纯脑缺血组相比梗死体积减小、神经功能缺损减轻(P<0.05);脑缺血+naltrindole组与单纯脑缺血组相比梗死体积增大、神经功能缺损加剧(P<0.05);脑缺血+naltrindole+电针组与累加电针组相比,梗死体积增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加剧(P<0.05);假电针组与单纯脑缺血组相比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OR拮抗剂naltrindole能够翻转累加电针对缺血/再灌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提示其活动可能是累加电针抗脑缺血损伤中的重要机制。
- 田雪松周飞杨茹夏萤吴根诚郭景春
- 关键词:电针脑缺血
- 电针对MCAO大鼠局部脑微循环改变的调节
- 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之一,其中所发生的微循环障碍是造成细胞损伤的共同基础和最直接原因。针刺因其具有"调气血"的作用而对许多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处百病"),提示调节微循环障碍可能是针刺作...
- 周飞郭景春吴根诚程介士夏萤
- 文献传递
- MCAO大鼠局部脑血流的变化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 稳定可靠的研究模型是取得真实实验结果的基础和关键。用线栓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法制作的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被广泛采用的研究脑缺血病理生理过程和相关的脑缺血损伤的分子机制以及评价干预措施效应的比较理想的研究...
- 周飞郭景春吴根诚程介士
- 关键词:脑血流
- 文献传递
- 电针上调δ阿片受体的表达减轻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损伤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δ-阿片受体(delta-opioid receptor,DOR)在电针抗急性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1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电针组、模型组、电针组、DOR拮抗剂+电针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致大鼠局部脑缺血并行再灌注。电针于再灌注时开始,持续30min。再灌注24h后检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另取12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DOR拮抗剂+电针组,蛋白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DO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P<0.05)。电针组60kD的DO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增加(P<0.05),36kD的DOR蛋白表达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OR拮抗剂+电针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模型组和假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OR蛋白表达和模型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通过增加DOR的表达减轻缺血性脑梗死和神经功能缺损。
- 田雪松周飞杨茹夏萤吴根诚郭景春
- 关键词:电针短暂性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