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003915)

作品数:5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梁建茵李春晖林爱兰谷德军郑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季风
  • 1篇低层
  • 1篇低层风场
  • 1篇水汽
  • 1篇水汽输送
  • 1篇热带
  • 1篇夏季
  • 1篇夏季风
  • 1篇夏季风活动
  • 1篇南海海温
  • 1篇季风活动
  • 1篇季节内振荡
  • 1篇季内振荡
  • 1篇海温
  • 1篇风场
  • 1篇副热带
  • 1篇副热带高压
  • 1篇SITUAT...
  • 1篇SOUTH_...
  • 1篇SUMMER...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3篇李春晖
  • 3篇梁建茵
  • 3篇林爱兰
  • 2篇郑彬
  • 2篇谷德军
  • 1篇张人禾

传媒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006年东亚夏季风活动特征与我国东部雨带分布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1979—2006年NCEP/NCAR大气月平均资料、OLR对流和CMAP降水日平均资料,从季节平均、月平均、季节内振荡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2006年东亚夏季风活动特征及其与雨带分布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2006年东亚夏季风爆发时间正常,而夏季风推进过程存在异常:前沿在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维持时间偏长、在长江流域维持时间偏短,夏季风极端北界偏北,这种推进异常与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强有关。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强及推进过程异常导致东亚夏季(6—8月)降水为Ⅰ类雨带分布,即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华南、黄淮流域-朝鲜半岛-日本中南部降水偏多。从月时间尺度看,2006夏季各月都具有南海地区夏季风强度偏强、前沿位置偏北和偏东的异常趋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6月偏西偏南,7、8月偏北,在这种异常形势下,长江流域6、7、8各月降水都偏少,华南地区各月以偏多为主,黄淮流域7、8月降水偏多。从季节内振荡看,2006年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纬向传播与气候平均相比具有特殊性,长江流域纬度带西传波和静止波偏弱,华南地区纬度带东传波和静止波偏强,ISO这种异常与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华南降水偏多有关。
林爱兰郑彬谷德军李春晖梁建茵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
南海夏季风北推时间及相关环流变化特征被引量:17
2007年
利用1958-2004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我国73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差异及其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向北推进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最早的可以1d就推进影响到华南地区,最晚的却要42d,并且这种变化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20世纪70年末以前,南海夏季风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总体上要偏早,而70年代末以后,南海夏季风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总体上要偏晚;当南海夏季风建立后,若东亚大槽较深,冷空气活动较活跃,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形成的西南风、110°~120°E地区越赤道气流形成的偏南风以及副热带高压西侧边缘的偏南风均偏弱,南亚高压和东亚地区急流位置偏南,就会使得南海夏季风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偏晚,反之,则偏早;南海夏季风推进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偏晚(早)年期间,索马里、105°E和130°E越赤道气流输送的水汽通量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部的东南气流水汽输送均较弱(强),华南地区前汛期的锋面降水较强(弱)。
李春晖梁建茵郑彬林爱兰谷德军
2004年南海夏季风活动概述被引量:20
2005年
利用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向外长波辐射(OLR)和卫星降水资料,分析了2004年影响南海夏季风活动的一些特征。结果表明,2004年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位置比正常偏北、偏西,导致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比正常偏晚(5月19日)、强度偏大,并主要在南海地区活动。南海季风爆发期间存在明显的季节内振荡,有两个显著振荡周期:一个峰值为20~30天,另一个峰值为40~50天。南海夏季风期间,主要的水汽通量输送集中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向北到达华南的水汽输送减少,致使华南地区干旱。
李春晖梁建茵
关键词:季内振荡水汽输送
GENERAL SITUATION ABOUT ACTIVITY OF SUMMER MONSOON OVER SOUTH CHINA SEA IN 2004 ASIAN SUMMER MONSOON INDEX
2006年
Based on daily NCEP reanalysis data, OLR and satellite rainfall data,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activities of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SCSSM) in 2004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establishment of SCSSM was little later than normal and the intensity was stronger than normal. Influenced bythe location of the north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hich was much northward and westward than normal,SCSSM was active mainl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as. There existed obvious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and twosignificant periods of SCSSM, one was about 20-30 days and the other about 40-50 days. The transportation ofmoisture was concentrated o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northwest Pacific regions, reducing the northwardtransportation and resulting in drought in southern China.
李春晖梁建茵
大气低层风场对南海海温的影响及其与季风的关系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1960~1999年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大气低层风场资料,分析了南海海表温度与局地风场之间的关系及其季节变化特征,讨论了局地风场对南海海温的影响与季风的联系。结果表明,南海海表温度异常与局地风场异常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南海海表温度异常在夏季与纬向风异常呈明显的负相关,在冬季与经向风异常呈明显的正相关,这种季节变化与东亚季风特性(即盛行风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为南海海表温度监测预测提供气候背景,从而也解释了过去在大气低层风速与南海海表温度异常相关性方面不同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林爱兰张人禾
关键词:南海海温风场季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