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0B020311008)
- 作品数:3 被引量:56H指数:3
- 相关作者:卢瑛陈冲熊凡史正军张朝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市仙湖植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深圳城市绿地土壤孔隙状况与水分特征研究被引量:36
- 2012年
- 为了了解深受人为活动强烈影响的城市绿地的土壤物理特性,为充分发挥其增进植物生长、涵养水源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功能提供管理依据,以深圳城市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土壤水分常数和水分入渗特征等物理特性。结果表明:深圳城市绿地土壤的容重较高,平均值为1.56g/cm^3。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较小,平均值分别为41.06%、39.78%、1.27%。土壤水分入渗率变幅很大,土壤初始入渗率为0-8.47mm/min,稳定入渗率为0-5.90mm/min。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土壤的容重显著高于城郊菜地土壤,而土壤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显著低于城郊菜地土壤;表层0-10cm的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显著低于10-20cm土壤,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10-20cm土壤。城市绿地土壤容重与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初始入渗率及稳定入渗率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 张波史正军张朝卢瑛
-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城市绿地
-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组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4年
- 以广东省内第四纪红色黏土、玄武岩和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林地、果园/草地)下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土壤,研究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腐殖质碳、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分析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与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成土母质等影响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3种母质发育的土壤中,各腐殖质组分占有机碳的比例是胡敏酸碳(HAC)<富里酸碳(FAC)<胡敏素碳(HMC),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土壤腐殖酸碳(HAC+FAC)以草地最高、水田最低;玄武岩、花岗岩母质发育土壤腐殖酸碳以果园最高。土壤中易氧化有机碳所占比例均高于惰性态,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占有机碳比例以草地最高、旱地最低;玄武岩、花岗岩为果园最高、林地最低。3种母质发育土壤团聚体(湿筛)主要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表层土壤>0.25 mm团聚体所占比例、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团聚体破坏率(PAD)大于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均随着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0.25 mm团聚体质量分数和团聚体MWD随着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PAD随着土壤易氧化碳组分质量分数增加而降低,易氧化有机碳组分有利于土壤中形成较大的团聚体,并增加团聚体水稳性。
- 贾重建刘红宜卢瑛陈冲熊凡崔启超
- 关键词:土壤腐殖质易氧化有机碳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母质
- 不同功能菌与有机肥混施对蔬菜生长和赤红壤肥力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固氮菌、溶磷菌、纤维素降解菌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对蔬菜株高、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氮、磷、钾、pH值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菌与有机肥混施,明显促进蔬菜生长.施用两种以上功能菌,可显著增加蔬菜株高,第二茬效果更明显;单施有机肥、功能菌与有机肥混施,可提高蔬菜生物量27.6%~85.7%;与单施有机肥比较,单一功能菌施用,蔬菜生物量没有差异,两种以上功能菌施用,可提高蔬菜生物量16.9%~45.5%,第一茬增加更显著.固氮菌、溶磷菌和纤维素降解菌同时与有机肥混施的效果最好.功能菌施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赤红壤的酸度,施用两种以上功能菌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碱解氮.与单施有机肥比较,单一功能菌施用,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没有显著差异;两种以上功能菌施用,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的活性,但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因此,建议施用添加有多种功能菌的生物有机肥,改良肥力低的赤红壤,促进作物生长.
- 熊凡冯宏郭彦彪贾重建陈冲卢瑛
- 关键词:功能菌有机肥蔬菜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