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40028)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丁爱中潘成忠崔双超尹涛郝丽芬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水华
  • 2篇电极
  • 2篇藻垫
  • 2篇溶解氧
  • 2篇泥沙
  • 2篇微电极
  • 2篇
  • 2篇不同粒径
  • 1篇代谢
  • 1篇栅藻
  • 1篇沙粒
  • 1篇生物膜
  • 1篇水位
  • 1篇水位波动
  • 1篇四尾栅藻
  • 1篇泥沙粒径
  • 1篇微界面
  • 1篇理化特性
  • 1篇磷吸附
  • 1篇硫化氢

机构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太原电力高等...

作者

  • 7篇丁爱中
  • 3篇崔双超
  • 3篇潘成忠
  • 3篇尹涛
  • 2篇程莉蓉
  • 2篇李长嘉
  • 2篇鄢正红
  • 2篇郝丽芬
  • 1篇李虹
  • 1篇孙寓姣
  • 1篇豆俊峰
  • 1篇谢恩
  • 1篇赵轩
  • 1篇刘奕慧
  • 1篇郑蕾
  • 1篇张淑荣
  • 1篇陈德胜
  • 1篇黄晓龙

传媒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人民黄河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北京南海子湖藻垫在春夏交替季节水华过程中的作用
2015年
藻垫对湖泊水体水华发生是否有影响及影响机制是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本文以北京南海子湖为例,研究湖底藻垫对水体水华爆发的影响。通过对干燥藻垫和水华过程新产生的藻垫进行培养对比实验,揭示不同时期形成的藻垫对水体藻生物量的影响即水华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时间的藻垫均对水体藻生物量有影响,进入藻生长平台期,水体叶绿素a浓度范围为15~20μg/L,而灭菌后的藻垫培养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低于10μg/L;水华爆发后新生成的藻垫对水体藻生物量也有贡献,培养水体叶绿素a范围也达到15-20μg/L;干燥时间对藻垫培养后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较弱。
尹涛丁爱中郑蕾黄晓龙谢恩
关键词:水位波动藻垫水华
栅藻生物膜与水体浮游栅藻的耦合作用研究
2014年
通过构建的光反应器研究了水体与藻垫的关系。结果为:1)培养基加入栅藻后,在温度为19.22~25.27℃周期性变化条件下,电导率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变化幅度为1 904~1 939μS/cm,pH变化幅度为8.88~9.58,溶解氧为7.22~9.3 mg/L,叶绿素a保持周期性的波动,为6.16~77.59μg/L,浊度与叶绿素呈正比例关系,y=9.295 2x(R2=0.916 2)。2)水体扰动后,水体中叶绿素含量急剧升高到461.1μg/L,然后逐渐降低到40.95μg/L;温度在27.69℃时,叶绿素周期性波动消失。浊度与叶绿素呈正比例关系y=13.418x(R2=0.784 6)。3)静置培养,在周期性温度和光照变化条件下,水体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周期性变化。在水体受到剧烈扰动后,水体中的生物量急剧升高;恒定温度,叶绿素周期性变化消失。不同过程浊度和叶绿素浓度呈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不同。
尹涛丁爱中程莉蓉
关键词:光反应器生物膜四尾栅藻水华
葡萄糖对水-沉积物微界面NH_4^+和O_2流速影响的微电极原位监测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模拟实验,用微电极技术原位监测有机负荷(葡萄糖)对水-沉积物微界面NH4+和O2流速的变化,结果表明:1)有机负荷沉降提高了水-沉积物界面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导致界面耗氧速率加快;2)有机负荷沉降,引起水-沉积物界面上NH4+流先由向水体释放转为向沉积物内流,后慢慢恢复到初始的释氮状态.
赵轩丁爱中豆俊峰程莉蓉
关键词:微电极溶解氧
泥沙质量浓度和pH对不同粒径泥沙吸附磷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北京大兴南海子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了粒径φ<0.246mm、泥沙在含沙质量浓度为5、10、30、50g·L-1对磷的吸附过程,以及细砂(>0.147~0.246 mm)、极细砂(>0.074~0.147 mm)、粉粒(>0.038 5~0.074 0mm)和粉粒粘粒混合物(≤0.038 5mm)4种粒径泥沙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磷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够比较理想地反映南海子泥沙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R2>0.98),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泥沙饱和吸附量由大到小排序为:粉粒黏粒混合物(0.107mg·g-1)、粉粒(0.096mg·g-1)、细砂(0.095mg·g-1)、极细砂(0.051mg·g-1)·pH值对极细砂、粉粒、粉粒黏粒混合物影响相似,pH值为4~10之间,吸附量变化不大,在pH>10时,吸附量降低,pH<4时,吸附量升高.在磷初始质量浓度ρ0>1.2mg·L-1时,随着泥沙质量浓度增大水溶液中磷吸附的绝对量升高,从最大吸附容量(Xm)来看,单位质量泥沙吸附磷量降低,泥沙之间对磷的吸附存在竞争且与磷初始质量浓度有关.
崔双超丁爱中潘成忠李长嘉鄢正红郝丽芬
关键词:泥沙PH
高浓度藻液和藻垫中溶解氧及硫化氢的响应
2015年
湖泊水华过程中的高浓度藻液往往在湖边形成藻垫,为研究藻液及藻垫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用微电极对两者不同深度的硫化氢及溶解氧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光照从0μE·m-2·s-1增强到120μE·m-2·s-1时,藻垫好氧区从-1 500μm下移至-2 700μm,增厚约1 200μm,藻液好氧区从约-12 500μm下移到-15 000μm,增厚约2 500μm;在光照从0μE·m-2·s-1增强到40μE·m-2·s-1时,藻垫底端硫化氢浓度从300μmol/L降低到56μmol/L,藻液中硫化氢浓度保持不变,约为50μmol/L。从而得出,在光强增加相同的情况下,藻液中的好氧区厚度增加较大;藻垫底端硫化氢浓度较大,光照对藻垫底部的硫化氢浓度影响较大。
尹涛丁爱中孙寓姣
关键词:藻垫水华微电极
基于溶解氧监测的沣河河流代谢及河流健康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通过对沣河的不同断面溶解氧的24h连续监测得到溶解氧(DO)质量浓度ρ昼夜变化,结合DO平衡关系计算各断面初级生产率速率和呼吸速率,并应用河流代谢速率评价沣河河流健康.研究结果表明:24hρ(DO)的变化曲线在上游呈抛物线趋势,而在中下游人类活动较多、污染较大地区呈倒S型;上游断面的初级生产力速率和呼吸速率均远大于中下游地区;沣河上游属自养型河流、中下游属异养型河流.根据河流代谢理论评价沣河健康状况表明高冠裕河上游断面健康状况良好,沣峪口断面中等,其余断面都属较差.
李虹丁爱中张淑荣潘成忠崔双超陈德胜
关键词:河流健康
不同粒径泥沙理化特性对磷吸附过程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以北京大兴南海子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了0.147~0.246 mm(细砂)、0.074~0.147 mm(极细砂)、0.0385~0.0740 mm(粉粒)和<0.0385 mm(粉粒粘粒混合物)4种粒径泥沙对磷的吸附行为,并采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不同粒径沉积物中有机质(OM)、Fe、Al、Ca、Mn和TP含量对磷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南海子不同粒径泥沙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过程(R2>0.90)。粒径对单位质量泥沙吸附磷量具有明显影响,粉粒粘粒混合物>粉粒>细砂>极细砂。总体上,泥沙有机质(OM)、TP、Fe、Al、Ca和Mn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且粘粒对其影响较大。不同粒径泥沙(OM)、Fe、Al、Ca和Mn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均对单位质量泥沙最大吸附量(Xm)和饱和吸附量(Cse)具有正效应,其中Al含量对该参数的影响更为显著。这说明泥沙对磷的吸附行为可能受到粒径和化学成分的共同影响。
崔双超丁爱中潘成忠李长嘉鄢正红刘奕慧郝丽芬
关键词:泥沙粒径理化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