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XW024)
- 作品数:23 被引量:22H指数:2
- 相关作者:肖燕怜周丽张莉张宇川焦若薇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消失”与“重现”:新媒介环境中的记忆呈现被引量:5
- 2015年
- 从媒介发展的演进来看,记忆对媒介的依赖是逐步加深的,尤其是当电子媒介出现后,个体记忆、社会记忆对媒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媒介的新媒介记忆。但新媒介与人的记忆的关系并非更紧密,而是将记忆从人的心灵与生命体验中剥离,以记忆的媒介化、碎片化等方式呈现后,又被新媒介与网络关系重塑,现象上是新媒介与个体记忆的关系,本质上却反映出现代性的各种特征。
- 张莉
- 关键词:新媒介
- 政务微博增强传播功效的思考
- 2017年
-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6年1-6月微博影响力排行榜显示,全国政务微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首先,政务微博越来越多地使用视频化手段,包括网络视频、自制视频、移动视频等。其次,政务微博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现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中,二是出现了更多的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再次,在组织化的新闻生产向社会化的新闻生产转型背景下,政务微博开始具有提供新闻报道消息来源、公众参与、循环报道的功能。
- 肖燕怜陈晓雨
- 关键词:政务网络视频信息发布平台新闻生产移动视频
- 新媒体与共同体重构:范式、方法与意义被引量:8
- 2017年
-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共同体的消解使人们失去了确定性和安全感,陷入隔离与焦虑的困境。在这种背景下,新媒体成为共同体重构的途径。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中共同体重构的范式、方法和意义发现,共同体的核心意义在于认同,存在于网络空间的基于精神交往的命运共同体是共同体发展与研究的更远方向。
- 张莉
- 关键词:新媒体想象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精神交往
- 新疆国际大巴扎中的跨文化交流效应
- 2016年
- 旅游是人际交往活动的形式之一,也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流现象。本文以新疆国际大巴扎为研究文本,通过田野调查、访谈、资料分析等方式收集资料,阐述了新疆国际大巴扎中的跨文化交流对跨文化交流主体、文化本身及民族旅游文化产生的效应。
- 陈小林周丽
-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
- “使用与满足”视角下新疆大学生政务微信使用研究
- 2017年
-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继微博之后,微信被政府部门接受和认可成为与民众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创造了网络问政的新形式,也开启了"指尖"延伸官民关系的新时代。本文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新疆大学生政务微信行为进行分析,并对政务微信的运行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 申文超肖燕怜
- 关键词:大学生
- 新疆政治形象的电视建构——以《新疆新闻联播》为例
- 2017年
- 以"新疆问题"建构的新疆区域形象,是扭曲的负面的新疆形象。向世界展示真实客观的新疆政治形象是新疆电视台的责任。新疆电视台的《新疆新闻联播》通过对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的报道来建构政府形象,通过对普通民众的报道来展示民众对政府政策及行为的满意与拥护,建构了一个执政为民、管理高效的政府形象。
- 周丽
- 关键词:政治形象电视
- 编辑创新思想探析——以报纸媒体微信公众号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媒体对于社会共同体再造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媒介技术的日益优化与升级,新媒体在缓冲和协调社会矛盾方面与传统媒体共同起着促进作用。编辑在信息生产场域中主导性作用越来越大。文章以报纸媒体微信公众号为例,以共同体再造为目标指向,通过传播控制、符号沉浸、内容的雅俗共赏以及增添用户黏性等方面,探讨编辑的创新思想。
- 肖燕怜梁莹莹
- 心灵还是技术?微信时代的人际传播转向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人际传播始于物理地点面对面的交流,传统人际传播的研究注重交流,即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与内心经验的分享。但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人际传播的时空被分隔,人们开始关注媒介对人际传播的影响。微信的出现使人际传播更紧密,范围更加扩大,但微信技术下新型主体的出现,融合场景中的人际关系的并置及传播中的可控性对人际传播的影响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它可能塑造着人际传播中如日常生活般不易察觉的共在感和媒介感。
- 张莉罗彬
- 关键词:人际传播
- 政府网站: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信息空间
- 2017年
- 网络和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政治生活领域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冲击。为迎合这一趋势,电子政务发展起来,其中作为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网站的建设得到高度重视,政府网站各项功能的实现对构建国家认同具有深远影响。
- 蒋航宇肖燕怜
- 关键词:政治传播政府网站
- 中国新闻奖之电视新闻框架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其之初确定的内涵。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指引着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以新闻框架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框架。在本次研究中抽取2010~2015年获奖作品的电视新闻进行分析,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些获奖作品背后隐藏的新闻框架,以及发现影响新闻框架的选用和变化因素,从而可以准确的把握与利用新闻框架进行更好的建构,实现其传播目的。
- 张慧娟肖燕怜
-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新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