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AZX001)

作品数:14 被引量:65H指数:4
相关作者:任平曹典顺孙琳任平孙琳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主义
  • 6篇马克思主义
  • 5篇哲学
  • 4篇马克思主义哲...
  • 4篇范式
  • 3篇当代中国马克...
  • 3篇中国马克思主...
  • 3篇视阈
  • 3篇场域
  • 3篇出场
  • 2篇研究范式
  • 2篇哲学研究
  • 2篇证法
  • 2篇中国马克思主...
  • 2篇辩证
  • 2篇辩证法
  • 1篇当代中国马克...
  • 1篇当代中国马克...
  • 1篇行动者
  • 1篇学派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 5篇江苏师范大学
  • 4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曹典顺
  • 4篇任平
  • 4篇孙琳
  • 1篇潘鸣
  • 1篇孙琳
  • 1篇任平
  • 1篇孙琳

传媒

  • 2篇哲学研究
  • 2篇当代中国马克...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天府新论
  • 1篇法国研究
  • 1篇阿坝师范高等...
  • 1篇马克思主义列...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被引量:25
2012年
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内容和形态的创新,同时也唤醒了学界的“方法论自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路径、范式的创新与转换,从过去的单一视域、单一路径、单一模式转向多元视域、多种方法、多样范式,先后呈现出教科书改革与原理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文本-文献学解读、与中西思想对话、反思的问题学分析、
任平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自觉教科书改革
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与“学派”被引量:11
2012年
以20世纪80年代为起点的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而且也繁荣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众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化”。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不断地探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新视域、新路径,
曹典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学派
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批判被引量:2
2011年
格雷马斯在结构主义上关于意义与历史的解析,带来了时间性因素与非时间性因素在语义学中哪个更为重要的问题的论争。在利科看来,其实只要通过对三个方面的论证就能说明非时间性在结构语义学中是不能或缺的:(1)对"考验"的概念证明;(2)对结构主义语义学的术语的转换过程的说明;(3)由时间的延展所带来的方法论的接合。这三个方面的论证使历史与意义在语言学中找到契合点,通过它们的补充,从而使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语义学趋于完善。
孙琳
关键词:结构语义学常态历时性
生态马克思主义合法性的维度
2011年
生态危机成为现时代全球性焦点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具有了合法性,而生态危机的根本仍然是经济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只能是体现现时代精神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生态马克思主义范式的合法性可以从思想主题和制度架构的视角,即精神性维度、制度性维度两个方面予以诠释。从精神性维度看,生态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现代性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从制度性维度看,生态马克思主义构筑的生态社会理想,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架构一样,都是以人的自由发展为社会理想的宏大叙事。
曹典顺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合法性研究范式
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的辩证视阈被引量:24
2012年
马克思主义不是永恒在场、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学,而是在时空差异的语境中不断出场的创新体系。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出场的辩证法需要深度分析思想赖以出场的历史"场域"的辩证建构;理解"出场"与"在场"、"同一"与"差异"等多重辩证循环;理解出场语境、出场路径与出场形态三重结构的辩证作用。历史场域、多重循环和三重结构深刻表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辩证视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不仅需要时代实践的驱动,也需要当代思想的滋养,在思想撞击和学术对话中磨砺思想之锋,在不断批判地汲取对话者的优秀思想资源中成为当代话语。
任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场域:符号与历史的出场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场域"是指出场者的历史生活的空间。出场学是关于场域研究的学说,指涉历史出场者所处的历史语境与思想符号之间的辩证关系。场域的定义、本质、分类、步骤、研究对象等一系列的体系架构,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出场学关于历史建构的交往实践视阈中逻辑地展开的。出场学对场域的探讨可以通过与著名的解释学和社会学场域论之间的对话,来分析比较而得出它初始的出场样态。
任平孙琳
关键词:解释学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研究范式的学术创新、内在矛盾和叙述局限
2015年
作为当下哲学研究水平体现的教科书范式,不但体现了教科书撰写者学术水平的创新,也体现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水平的创新和中国哲学研究水平的创新。从教科书研究范式的特点和创新驱动等内在逻辑来看,教科书研究范式存在着教科书研究范式的哲学原理的普适性与原理阐述的历史性之间的矛盾、哲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与绝对真理性之间的矛盾、教科书作者的理解与人民群众对教科书普遍认同之间的矛盾和教科书书写的学术性与党和政府对教科书意识形态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同时,教科书研究范式还存在至少五个方面的叙述局限,即文本叙述的时代性局限,经典作家观点与当下哲学语言之间差异的局限,经典作家对相关领域的问题没有关注的原理空场局限,当代哲学研究成果的大众化理论概况的局限,实践理论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总结的局限。
曹典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创新
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的辩证视阈
2012年
马克思主义不是永恒在场、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学,而是在时空差异的语境中不断出场的创新体系。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出场的辩证法需要深度分析思想赖以出场的历史“场域”的辩证建构;理解“出场”与“在场”、“同一”与“差异”等多重辩证循环;理解出场语境、出场路径与出场形态三重结构的辩证作用。历史场域、多重循环和三重结构深刻表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辩证视闽。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不仅需要时代实践的驱动,也需要当代思想的滋养,在思想撞击和学术对话中磨砺思想之锋,在不断批判地汲取对话者的优秀思想资源中成为当代话语。
任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场域与空间异化批判——从马克思到列斐伏尔被引量:3
2013年
场域的空间问题研究有三个主题:空间自身的形塑,空间内部进行的物质生产生活实践,以空间为载体的符号与思想文化再生产之间的共时循环关系。寻根究底,马克思和列斐伏尔都为我们指认了空间中的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幕后推手作用,准确地分析了由于实践的异化所带来的差异性出场与断裂性在场的历史根源。列斐伏尔在继承马克思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所开创的哲学革命内核基础上,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准确对焦资本主义制度的商品与符号的景观社会,创造性地阐释了空间中的生产与生活的双重异化本质。他将法兰克福学派、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的思想进行了嫁接,完成了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架构,在新时代更为细微而完整地阐释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思与史的辩证关系的指认。
孙琳
关键词:场域列斐伏尔
语境与逻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嬗变被引量:3
2012年
由逻辑前提和意义逻辑表征的哲学语境,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质疑声中,增添了时代语境的内容。正是彰显时代语境的哲学思维,开启了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的改革。作为时代精神体现的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要反映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就需要改革。在当今时代,由于人们对哲学体系的逻辑前提理解不同,导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体系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为了能够进一步准确展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演变方向,就应该探索哲学教科书的评价标准,在确立标准的基础上,依靠对教科书的"客观"评价,引领其改革的方向。
曹典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