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13KYA190)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徐杰丰李子龙陈国锋方雅汪正权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肺
  • 3篇心肺复苏
  • 2篇心肺复苏后
  • 2篇心肺复苏术
  • 2篇心脏
  • 2篇心脏停搏
  • 2篇亚低温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肢体缺血
  • 2篇肢体缺血后处...
  • 2篇停搏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后
  • 2篇缺血后处理
  • 2篇后处理
  • 2篇复苏术
  • 1篇单用
  • 1篇导管

机构

  • 3篇宁波大学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余姚市人民医...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徐杰丰
  • 2篇叶森
  • 2篇王茉丽
  • 2篇汪正权
  • 2篇方雅
  • 2篇陈国锋
  • 2篇李子龙
  • 1篇黄海军
  • 1篇姚永兴
  • 1篇孙陟中
  • 1篇胡宪文
  • 1篇祝胜美
  • 1篇方一新
  • 1篇王牡丹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猪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猪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白猪28头,体重33~41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7):假手术组(S组)、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组(CA-CPR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LDP组)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HDP组)。采用电刺激法诱发室颤8 min,心肺复苏5 min的方法制备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于复苏成功后5 min时,LDP组经股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25 μg/kg,随后以0.25 μg·kg-1·h-1的速率维持6 h;HDP组经股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0 μg/kg,随后以0.50 μg·kg-1·h-1的速率维持6 h;S组和CA-CP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复苏后1、3 、6和24 h时,采用PiCCO法测定每搏输出量(SV)和全心射血分数(GEF),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的浓度。于复苏后24 h时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TNF-α与IL-6的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CA-CPR组、LDP组和HDP组SV和GEF降低,血清cTnI浓度、心肌组织TNF-α、IL-6和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CA-CPR组比较,LDP组和HDP组SV和GEF升高,血清cTnI浓度、心肌组织TNF-α、IL-6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与LDP组比较,HDP组SV和GEF升高,血清cTnI浓度、心肌组织TNF-α、IL-6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可改善猪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心功能,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沈荣荣徐杰丰康仙慧姚永兴祝胜美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心脏停搏心肺复苏术心室功能
肢体缺血后处理联合亚低温对猪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评价肢体缺血后处理联合亚低温对猪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成年白猪18头,体重35~ 40 kg.采用电刺激法诱发室颤10 min,心肺复苏5 min,制备心肺复苏猪脑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心脏停博复苏组(CA-CP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IPC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联合亚低温组(LIPC+TH组).LIPC组在心肺复苏开始时进行肢体缺血后处理;LIPC+TH组同样地实施肢体缺血后处理,同时在复苏成功后,利用降温毯将体温降到32~34℃,维持至复苏后4h,后以1℃/h复温4h.于复苏后24、48和72 h(T1-3)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神经功能预警评分(NAS),同时经耳缘静脉采集血样,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浓度.结果 与CA-CPR组比较,LIPC组和LIPC+TH组T1-3时NDS降低,NAS升高,T2,3时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降低(P<0.05);与LIPC组比较,LIPC+TH组T1-3时NDS降低,NAS升高,T3时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降低(P<0.05).结论 肢体缺血后处理联合亚低温减轻猪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徐杰丰叶森胡宪文王茉丽方雅汪正权陈国锋李子龙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心脏停搏心肺复苏术
肢体缺血后处理单用或联合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机体炎症反应和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LIpostC)单用或联合亚低温(TH)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A-CPR)后机体炎症反应和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白家猪21只,体重(37±2)k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对照组、LIpostC组、LIpostC+TH组3组,每组7只。采用CA-CPR法制备动物模型。CPR开始时,LIpostC组和LIpostC+TH组通过4个循环的肢体加压与解压诱导LIpostC。复苏成功后,LIpostC+TH组通过降温毯快速诱导TH,使体温维持在32-34℃至复苏后4h,随后以1℃/h的速度复温4h;对照组和LIpostC组维持正常体温。记录各组动物CPR期间复苏情况;于CA前15rain(基础值)及复苏后4h内,每2h测定1次血乳酸和氧合指数(PaO2/FiO2),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每小时记录1次数值。于CA前15min(基础值)及复苏成功后2、4、24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每组均成功复苏6只动物。3组CPR期间冠脉灌注压(CPP)、复苏时间、除颤次数、肾上腺素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A前3组动物血乳酸、PaO2/FiO2、EVLWI、PVPI、细胞因子等基线水平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3组复苏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逐渐升高;但LIpostC组和LIpostC+TH组TNF-α、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LIpostC+TH组较LIpostC组进一步降低[TNF-α(ng/L):4h为305±22比343±26,24h为350±29比389±18;IL-6(ng/L):24h为239±14比263±19,均P〈0.05]。3组复苏后2h血乳酸水平达峰值,随后下降;复苏后4hLIpostC组和LIpostC+TH组血乳酸已恢复至基础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mol/L:1.4±0.7、1.2±0.3比3.1±1.7,均P〈0.05)。复苏后4h内,LIpostC组和LIpostC+TH组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
徐杰丰叶森王茉丽方雅汪正权陈国锋李子龙
关键词:肺损伤炎症反应肢体缺血后处理亚低温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学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确诊的56例CVC-RI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56例未发生CVC-R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菌群分布与细菌耐药性及引起CVC-RI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56例患者共分离出6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占43.55%,革兰阴性菌22株占35.48%,真菌13株占20.97%;革兰阴性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92.5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77.27%;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入院时APACHEⅡ评分、白蛋白水平及Glasgow评分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年龄、住院时间、导管放置时间、APACHEⅡ及Glasgow评分为CV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年龄越大、住院时间长、导管留置时间长、APACHEⅡ评分高、Glasgow评分低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其CVC-RI的发生;注意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按照已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张威诸景辉董松波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病原学
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肺复苏患者的心肌及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肺复苏患者的心肌及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肺复苏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心肺复苏即刻给予参附注射液,于心肺复苏后0、24、48 h,对比两组心肌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两组心肺复苏后CK-MB、cTnI、ALT、Cr、hs-CRP、TNF-α显著升高(P<0.05);心肺复苏后24、48 h,研究组的CK-MB、cTnI、ALT、Cr、hs-CRP、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死亡率(36.67%)显著低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6,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肺复苏患者的心肌及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显著改善预后。
孙陟中方一新黄海军王牡丹徐杰丰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心肺复苏心肌功能肝肾功能
艾司洛尔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米力农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洛尔联合米力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血乳酸(Lac)。采用心脏彩超仪检测患者心功能变化,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CI、SVI均明显升高,Lac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I、SVI明显高于对照组,La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A的水平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CT、CRP、WB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CT、CRP、WB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能显著减轻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
陈曹杰徐驰
关键词:艾司洛尔脓毒性休克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