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GG30002049)
作品数:
3
被引量:51
H指数:3
相关作者:
王锡明
武乐斌
段艳华
乌大尉
程召平
更多>>
相关机构:
山东大学
山东省立医院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心电
3篇
心电门控
3篇
前瞻性心电门...
3篇
门控
2篇
体层摄影
2篇
体层摄影术
2篇
X线
2篇
X线计算
2篇
X线计算机
1篇
低剂量扫描
1篇
动脉
1篇
动脉成像
1篇
心动
1篇
心率
1篇
胸痛
1篇
胸痛诊断
1篇
血管
1篇
血管造影
1篇
血管造影术
1篇
造影
机构
3篇
山东大学
1篇
山东省立医院
1篇
山东省医学影...
作者
3篇
程召平
3篇
乌大尉
3篇
段艳华
3篇
武乐斌
3篇
王锡明
2篇
李剑
2篇
晁宝婷
2篇
柳澄
1篇
纪晓鹏
1篇
王莉
1篇
徐卓东
1篇
聂佩
传媒
3篇
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1篇
2012
1篇
2011
1篇
2009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并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2种扫描技术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连续搜集30例[A组,平均心率/〉85次/min(bpm)]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胸痛并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胸联合血管成像的患者,连续搜集30例(B组,所有患者平均心率≥85bpm)表现为急性胸痛行DSCT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对2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分别进行靶重组,评价2组图像质量,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应用)(2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和有效剂量。结果A、B组可评价冠状动脉节段比例分别为98.44%(379/385)和98.48%(390/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961);A、B组间图像噪声[分别为(16.23±5.75)、(16.31±3.32)HU]、信噪比(分别为26.85±9.94、24.78±9.91)及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20.99±9.31、18.65±8.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69、0.908、1.224,P值均〉0.05);A、B2组有效剂量分别为(8.37±2.69)和(20.05±5.5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01,P=0.000)。结论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可以获得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相似的图像质量,且辐射剂量降低。
段艳华
王莉
王锡明
乌大尉
程召平
李剑
晁宝婷
武乐斌
柳澄
徐卓东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痛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诊断为KD冠状动脉损害,同时行经胸多普勒超声(TTE)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的患儿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肓法独立阅片,以5分法评价整体图像质量,Kappa检验评价诊断的一致性;记录所有患儿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及动脉瘤的位置、数量并测量其大小;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DSCT成像和TTE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计算所有患儿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19例患儿均成功完成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可评价冠状动脉节段比率为91.5%(226/247),其中,15例患儿被诊断为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或动脉瘤形成,DSCT成像上共发现28个动脉瘤、15支血管瘤样扩张。其中,9个动脉瘤(2个位于右冠状动脉远段、2个位于左心室后支、1个位于前降支中段、1个位于回旋支中段、2个位于回旋支远段、1个位于钝缘支)及2支瘤样扩张(1支对角支、1支钝缘支)TTE未显示。DSCT成像与TTE对比显示冠状动脉瘤及瘤样扩张最大直径的平均测量值分别为(0.63±0.20)和(0.58±0.20)cm,相关性较好(r=0.989,p〈0.05);对瘤体及瘤样扩张最大长径的平均测量值分别为(1.49±0.83)和(1.22±0.66)cm,相关性较好(r=0.965,P〈0.05)。2名影像科医师对所有患儿的CTA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好(Kappa=0.87)。19例患儿的ED为(0.24±0.08)mSv。结论相比TTE,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对小儿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远段的动脉瘤及瘤样扩张的显示较好。
段艳华
武乐斌
程召平
乌大尉
聂佩
纪晓鹏
王锡明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描记术
前瞻性心电门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高心率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探讨心率不低于91次/分(bpm)患者回顾性心电门控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R-R间期的最佳重建时相,从扫描时相选择的角度分析前瞻性心电门控(简称前门控)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32例行回顾性心电门控DS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体质量指数23~25kg/m^2,心率/〉91bpm)的图像,根据扫描过程中患者屏气时心电监控记录到的心率将其分为3组(A~C组),A组83例,心率91—95bpm,B组68例,心率96—100bpm,C组81例,心率≥101bpm。每隔3%重建1个时相,分别由2名医师独立对横断面图像、薄层MIP、CPR、VRT图像质量采用5分法进行综合评估,按照15段分段法,选出每个节段的R-R间期的最佳重建时相及范围。采用Kappa检验,评价2名医师对冠状动脉图像评分的一致性。结果232例患者中,可评价冠状动脉节段共3343个,其图像最佳重建时相范围集中在81%~61%和51%-31%。3组冠状动脉节段与之相对应的节段数百分比:A组(91—95bpm,83例的1183个节段)分别为5.49%、94.51%;B组(96~100bpm,68例986个节段)分别为0.20%、99.80%;C组(≥101bpm,81例1174个节段)分别为0.17%、99.83%。232例患者的3343个冠状动脉节段中3274个节段(97.94%)最佳重建时相范围集中在以41%为中心的51%~31%R—R间期范围内。2名医师对232例患者的3343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的评分结果得到了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883,P〈0.05)。结论具有稳定的窦性心律,且屏气时平均心率≥91bpm患者,冠状动脉节段的最佳重建时相集中于以R—R间期41%为中心的51%~31%,从扫描时相选择的角度考虑,可以对稳定高心率(1〉91bpm)患者行前门控横断面扫描,并且预设41%为曝光时间窗,成功把握较大。
段艳华
王锡明
程召平
武乐斌
乌大尉
李剑
晁宝婷
柳澄
关键词:
心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