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B2007000010)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5
相关作者:赵新强王延吉安华良耿艳楼王娜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4篇甲酸
  • 4篇甲酸甲酯
  • 4篇甲酯
  • 4篇氨基
  • 4篇氨基甲酸
  • 4篇氨基甲酸甲酯
  • 4篇苯氨基
  • 4篇苯氨基甲酸甲...
  • 3篇碳酸
  • 3篇离子
  • 3篇离子液
  • 3篇离子液体
  • 3篇甲基
  • 3篇甲烷
  • 3篇二苯甲烷
  • 3篇二苯甲烷二氨...
  • 3篇催化
  • 2篇乙醇
  • 2篇乙酯
  • 2篇四甲基

机构

  • 9篇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

  • 9篇王延吉
  • 9篇赵新强
  • 6篇安华良
  • 4篇耿艳楼
  • 2篇王娜
  • 1篇刘择收
  • 1篇胡利彦
  • 1篇贾春瑶
  • 1篇赵海龙
  • 1篇王晶
  • 1篇孙潇磊
  • 1篇郭莲
  • 1篇武秀丽
  • 1篇郑金颖
  • 1篇王默

传媒

  • 4篇石油化工
  • 2篇化工学报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功能材料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四甲基胍与离子液体协同催化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被引量:2
2008年
将一系列咪唑类离子液体分别与四甲基胍(TMG)进行预混合制得一系列催化剂,于相同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在苯胺(AN)与碳酸二甲酯(DMC)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MPC)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mim]BF_4([bmim]为1-丁基-3-甲基咪唑)与 TMG 混合制得的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m([bmim]BF_4):m(TMG)=2、20℃、60 min 的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的性能最佳。优化了该催化剂合成 MPC 的反应条件,优化合成条件为n(DMC):n(AN)=3、170℃、3 h、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5%,在此条件下,MPC 收率为46.0%,选择性为59.8%。将TMG 和[bmim]BF_4分别回收后,再制成催化剂循环使用,循环使用5次后,MPC 收率没有明显降低。
王娜耿艳楼赵新强安华良王延吉
关键词:苯胺碳酸二甲酯苯氨基甲酸甲酯离子液体四甲基胍
酸性离子液体[HSO_3-bpy]CF_3SO_3催化合成MDC被引量:6
2008年
制备了一系列磺酸吡啶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ILs),采用Hammett指示剂与紫外联用法测定了其酸强度。考察了各酸性离子液体在苯氨基甲酸甲酯(MPC)与甲醛缩合制备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酸强度与其催化活性关联较好;[HSO3-bpy]CF3SO3酸强度最高,催化活性也最好。以[HSO3-bpy]CF3SO3为催化剂兼溶剂,优化了MDC合成反应条件。在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0min,MPC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2,离子液体与MPC的质量比为4的条件下,MDC产率最高可达91·5%。用水处理反应液,通过减压蒸馏后的离子液体可以循环使用5次以上。
王娜赵新强武秀丽王延吉
关键词:苯氨基甲酸甲酯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氧化铅催化氨基甲酸乙酯与乙醇合成碳酸二乙酯被引量:9
2009年
在间歇反应器中,对尿素醇解法合成碳酸二乙酯(DEC)的控制步骤——氨基甲酸乙酯(EC)与乙醇合成DEC的反应进行了研究。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一系列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其催化EC与乙醇合成DEC的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铅的催化活性最高。确定了氧化铅催化剂的适宜制备条件:以PbCO3为前体,在300℃下焙烧4h。活性评价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四方晶相PbO有利于EC与乙醇合成DEC。氧化铅催化剂催化合成DEC的优化反应条件为:n(乙醇):n(EC)=10、催化剂用量1%(占总物料量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7h。在此条件下,EC转化率为36.0%,DEC选择性为45.0%,DEC收率为16.2%。
赵海龙赵新强安华良王延吉
关键词:碳酸二乙酯氨基甲酸乙酯乙醇
氨丙基功能化二氧化硅的制备及结构表征被引量:6
2008年
分别采用液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硅(APS),利用FTIR,BET,元素分析和TG等技术对制备的APS进行了结构表征。在液相法制备APS的过程中,为使SiO2表面有更多的羟基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发生反应,采用4种方法对SiO2表面进行了预处理。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效果最好,可使SiO2表面羟基数由1.08(个/nm2)增加到1.29(个/nm2)。采用液相法制备的APS中氨丙基负载量为8.59%(质量分数),活性位(氨丙基)浓度为1.49mmol/g。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APS中氨丙基负载量为6.88%(质量分数),活性位(氨丙基)浓度为1.19mmol/g,均较液相法制备的APS低。
郑金颖耿艳楼赵新强王延吉
关键词:微波辐射液相法溶胶-凝胶法
质子酸酸化[emim]BF_4离子液体中4,4’-MDC的合成反应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针对液体酸存在的设备腐蚀及回收利用问题,利用质子酸酸化的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emim]BF4)离子液体(ILs)既作反应溶剂又作催化剂,催化苯氨基甲酸甲酯(MPC)与甲醛缩合制备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4,4’-MDC)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离子液体用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4,4’-MDC合成反应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70℃、n(MPC)/n(HCHO)=4/1、wt(ILs)/wt(MPC)=4/1、1.5h,此时4,4’-MDC产率为71.7%、选择性为71.9%。借助超声波对反应后的酸化离子液体进行萃取提纯,处理后的酸化离子液体循环使用时其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胡利彦耿艳楼赵新强王延吉
关键词:苯氨基甲酸甲酯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负载型硫酸催化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2009年
制备了SiO2负载硫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苯氨基甲酸甲酯(MPC)与甲醛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4,4′-MDC)。以碳酸二甲酯(DMC)为溶剂,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等因素对该缩合反应的影响。得到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的酸量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3、MPC与甲醛的摩尔比为4、DMC与MPC的质量比为8、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4,4′-MDC的收率为56.0%,选择性为75.0%。在催化剂循环使用过程中,催化剂初次使用后,活性有所降低,但选择性提高;此后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稳定,循环使用4次基本保持不变。
王晶耿艳楼赵新强郭莲安华良王延吉
关键词:苯氨基甲酸甲酯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甲醛缩合反应
N,N,N′,N′-四甲基-N″-苯基胍的合成及其催化CO_2法合成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三氯氧磷法合成了一种新型五取代有机胍N,N,N′,N′-四甲基-N″-苯基胍(PhTMG),利用IR、1HNMR、ESI-MS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TMG对以二甘醇(DEG)、氯丙烯(ACH)和CO2为原料合成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ADC)反应的催化性能,ADC的最高收率为95.3%。采用GC-MS、XRD、IR等分析手段结合实验验证对ADC合成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推测出该反应分4步进行:第1步,CO2、DEG和Na2CO3反应生成二甘醇单碳酸钠盐;第2步,二甘醇单碳酸钠盐和ACH反应生成二甘醇单烯丙基碳酸酯(DGAC);第3步,DGAC、CO2和Na2CO3反应生成二甘醇单烯丙基碳酸酯单碳酸钠盐;第4步,二甘醇单烯丙基碳酸酯单碳酸钠盐与ACH反应生成目的产物ADC。并推测了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副反应。
安华良赵新强刘择收贾春瑶王延吉
关键词:二甘醇氯丙烯反应机理
碳酸钾催化碳酸丙烯酯与乙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乙酯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半连续操作方式,对碳酸钾催化碳酸丙烯酯(PC)和乙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乙酯(DEC)反应进行了研究。碳酸钾对该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当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1.4%、乙醇与PC摩尔比为6、反应时间为5h、乙醇滴加速度为1.3mL·min-1时,PC转化率达95.2%,DEC选择性为84.9%。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推测了碳酸钾催化剂上PC与乙醇酯交换合成DEC的反应机理:K2CO3与乙醇反应生成CH3CH2OK和KHCO3,CH3CH2O-作为亲核试剂进攻PC羰基碳原子生成中间产物羟丙基乙基碳酸酯(HPEC),其他CH3CH2O-进一步进攻HPEC的羰基碳原子得到产物DEC,同时伴随着副产物1,2-丙二醇(PG)的生成以及KHCO3重新转化为K2CO3。
王默赵新强安华良王延吉
关键词:碳酸二乙酯碳酸丙烯酯乙醇酯交换碳酸钾
1,1,3,3-四甲基-2-环己基胍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被引量:4
2008年
以环己胺和四甲基脲为原料,采用三氯氧磷法制备了1,1,3,3-四甲基-2-环己基胍(CyTMG),通过正交实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的制备条件为:四甲基脲与三氯氧磷的摩尔比为1:1.0,加入三氯氧磷后、加入环己胺前的反应时间为11h,加入环己胺后、加入蒸馏水前的反应时间为36h,加入蒸馏水后的反应时间为15min。在此条件下,CyTMG收率为50.1%。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电喷雾质谱等方法对CyTMG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将CyTMG作为催化剂和缚酸剂用于CO2法合成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ADC)的反应,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初始压力4.0MPa、氯丙烯与二甘醇摩尔比6、CyTMG与二甘醇摩尔比3.4、反应时间12h,在此条件下,ADC收率为63.0%。采用NaOH溶液回收CyTMG,回收率为80.4%。
孙潇磊赵新强安华良王延吉
关键词:三氯氧磷二氧化碳催化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