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A751034)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琳杨琳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论“延安文学”传播的媒介生态特征——以传播主体与受众分析为中心被引量:6
- 2011年
- 延安文学传播的媒介生态构成了中外文学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文化(文学)现象。延安文学传播的政治文化生态与媒介生态的构建与形成,使文学成为战争环境中充分发挥宣教作用的最有力的武器,这一特性不仅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机器的强大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延安文学的生产和生存状态,也决定了延安文学传播的鲜明特点:文学构体的不平衡与多元接受中的多层次受众群体;传播者的多重身份定位和角色转换的融合;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交融互动的集体创作模式。对于"延安文学"传播的媒介生态特征的分析,可以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段的社会文化系统中与文学关系密切、对文学传播产生直接影响的诸种要素,在剖析要素产生制约作用和致效功能的基础上,探寻延安文学的历史本真。而对延安时期传播媒介生态的审视,也有助于我们超越特定的时空获得关于一个时代的启示与反思,有益于我们反观近年来的文学传播研究热中的误区,获得方法论的启示。
- 杨琳
- 关键词:延安文学媒介生态受众分析
- 延安文人的“公共空间”:社团与期刊被引量:3
- 2010年
- 延安文学作为现代中国革命和历史叙述的重要参与者,繁复而生动地呈现着现代中国革命和文学的历史面影。延安文人社团及刊物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构成了极为重要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期刊既是延安文人自觉地将文学与革命联系起来进行文艺界的精神总动员的传播载体,又是延安文人话语交融、思想汇聚甚至碰撞的媒介空间。同时,在革命战争的传播生态环境中,大量的延安文学期刊不仅鲜明地标示着延安文人的美学姿态和风范,而且最终汇流到波澜壮阔的现代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和它的传播主体一道成为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原始史料为依据,对延安文学期刊回归"历史现场"进行考察,展示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中延安文人的创作与生活、思想与交流,以期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具有历史深度的经验借鉴和精神资源。
- 杨琳
- 关键词:延安文学传播生态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