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E03A13)

作品数:25 被引量:121H指数:7
相关作者:袁训华张启富江社明刘昕康永林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首钢集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镀锌
  • 12篇热镀
  • 12篇热镀锌
  • 11篇合金
  • 11篇合金化
  • 10篇镀层
  • 9篇合金化镀层
  • 3篇低碳钢
  • 3篇镀锌钢板
  • 3篇原位
  • 3篇原位观察
  • 3篇轧机
  • 3篇碳钢
  • 3篇热轧
  • 3篇烘烤硬化
  • 3篇烘烤硬化钢
  • 3篇超低碳
  • 3篇超低碳钢
  • 2篇带钢
  • 2篇数学模型

机构

  • 12篇北京科技大学
  • 8篇钢铁研究总院
  • 3篇首钢集团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马鞍山钢铁股...
  • 2篇首钢股份公司...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武汉钢铁股份...
  • 1篇苏州有色金属...

作者

  • 8篇张启富
  • 8篇袁训华
  • 6篇江社明
  • 5篇刘昕
  • 3篇杨荃
  • 3篇康永林
  • 2篇何安瑞
  • 2篇王新华
  • 2篇杜晓钟
  • 2篇孙蓟泉
  • 2篇李亚东
  • 2篇崔爱民
  • 2篇朱国森
  • 2篇杨兴亮
  • 2篇邵健
  • 2篇成国光
  • 2篇李崇巍
  • 2篇陈继平
  • 2篇张建
  • 2篇刘光明

传媒

  • 6篇材料热处理学...
  • 5篇钢铁研究学报
  • 4篇金属热处理
  • 3篇腐蚀与防护
  • 2篇钢铁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轧钢
  • 1篇材料保护
  • 1篇山东冶金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H真空压降模式对超低碳钢脱碳速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以迁钢RH炉为背景,通过RH真空处理脱碳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真空压降模式对整体碳含量的影响。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真空度提高越快,脱碳反应的脱碳速率越大,所得到的终点碳含量也越低,真空度达到5kPa的时间提前3min,终点碳的质量分数可降低20×10-6左右;真空压降平台出现前后,整体脱碳速率分别出现峰值的变化;消除真空压降平台后增加了2个峰值之间的脱碳速率,达到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低碳含量的目的。
李崇巍成国光王新华朱国森崔爱民
关键词:RH精炼数学模型脱碳
热镀锌合金化工艺对镀层表面摩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SEM和AFM对不同合金化工艺的热镀锌合金化镀层断面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和表征,并用摩擦系数仪测定了压力对不同工艺的镀层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分析了合金化工艺和载荷对热镀锌合金化钢板(简称GA钢板)镀层表面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化时间为50 s时镀层表面的摩擦系数最大,此后随着合金化时间的延长镀层表面的摩擦系数基本保持不变;不同工艺的合金化镀层表面的相结构不同,当镀层表面以ζ相为主并伴有少量η相或以块状ζ相及致密的栅柱状δ相晶体为主时,镀层表面较平滑,表面没有出现明显的"火山口"状形貌时镀层表面的摩擦系数最小;随压应力的增加,镀层表面摩擦系数逐步增大,但是在较大压应力作用下,镀层表面摩擦系数的增幅明显降低。
袁训华张启富江社明
关键词:热浸镀锌合金化镀层表面形貌
热镀锌合金化镀层相结构的定量化被引量:4
2011年
金相法、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不能定量地分析热镀锌层的相结构。为此,通过扫描电镜和电解剥离法分别对不同合金化时间的热镀锌层进行了相结构分析,将其与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电解剥离在足够低的电位扫描速度下可以使镀层中的各相逐相溶解,利用测得的极化曲线和各相的初始溶解电位对镀层中各合金相实现定量分析。
袁训华刘昕张启富
关键词:相结构扫描电镜
热镀锌合金化镀层相结构对摩擦特性与粉化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XRD、SEM、摩擦因数测量仪及双杯突试验机,研究了热镀锌合金化钢板(GA)镀层的相结构对摩擦特性与粉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A镀层表面ζ相含量的增加,表面铁含量的降低,镀层表面的摩擦因数逐渐增加。相反,随着镀层中铁含量的增加,合金化镀层的粉化量逐渐增加。
张启富袁训华江社明俞钢强
关键词:镀锌钢板相结构粉化
RH吹氧操作对超低碳钢脱碳速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以迁钢RH精炼炉为背景,建立了RH强制脱碳数学模型,确定了脱碳的4个反应地点:真空室内钢液自由表面,氩气表面,真空室钢液内部与飞溅液滴表面,并进行了RH强制脱碳机制研究。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真空处理前期,钢液内部脱碳速率在4个脱碳地点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后期以液滴脱碳为主;在迁钢现有的压降模式下,确定了第3分钟进行吹氧操作,保证40m3/min的吹氧流量为最佳的工艺处理方式,并通过迁钢实际生产炉次的对照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
李崇巍成国光王新华朱国森崔爱民
关键词:RH精炼真空数学模型
热轧带钢失宽模拟及其在AWC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立轧-平轧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热轧带钢粗轧阶段不同的立辊侧压量、水平辊压下量、板坯的原始宽度和厚度对轧后中间坯头、尾部失宽量的影响,据此建立了新的控制头尾失宽的短行程控制曲线模型,并成功应用于现场自动宽度控制(AWC)系统中。通过轧件全长宽度与目标宽度的现场实测偏差可知,新的短行程控制模型能够有效减小轧件头尾失宽量,从而减少切除损失。
王爱丽杨荃何安瑞刘华强杜晓钟
关键词:粗轧短行程控制自动宽度控制LS-DYNA
热镀锌合金化钢板的耐腐蚀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中性盐雾试验(NSST)和电化学试验对DX56热镀锌钢板及其合金化钢板进行耐腐蚀性能试验,得到了GI板和GA板产生红锈面积和失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GI板和GA板在2%NaCl溶液中的Tafel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图谱(EIS)。NSST结果显示,GA板出现红锈的时间明显早于GI板,且红锈面积增加迅速,但GA板的失重明显小于GI板。Tafel极化曲线表明GI板和GA板在2%NaCl溶液中均表现为活化溶解,未出现钝化,GA板的自腐蚀电位明显较GI板正移,在相同阳极电位下,GA板的极化电流密度小于GI板;由EIS及其等效电路拟合结果得到GA板镀层的电荷转移电阻明显大于GI板。试验结果表明GA板比GI板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用失重法衡量GA板的耐腐蚀性能比用红锈出现的时间及红锈面积增长速度更准确。
刘昕江社明袁训华杨兴亮李亚东何明奕张启富张建
关键词:热镀锌合金化
合金化镀层拉伸过程中裂纹产生及扩展的原位观察被引量:16
2010年
用XRD分析铁含量不同的热镀锌合金化(GA)镀层的相结构,并用装配拉伸台的环境扫描电镜原位观察GA镀层在拉伸变形情况下表面裂纹产生、扩展及断裂的情况。结果表明,当铁含量为10wt%~15wt%时,镀层表面形成的裂纹间隙最小,抗粉化性能最好。在拉应力作用下,合金化镀层的破坏可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破坏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粉化,裂纹的扩展形式以张开型断裂为主;第二个破坏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剥落,裂纹的扩展形式以滑开型断裂为主。镀层的断裂不是沿着某一固定的界面发生,而是在载荷作用的不同阶段发生不同类型的断裂和脱落,在不同的区域镀层断裂的界面不同。
袁训华刘昕陈斌锴江社明张启富
关键词:原位观察
热镀锌钢板镀层合金化过程铁-锌相变的原位观察被引量:8
2011年
用ESEM原位观察了铝含量不同的两种热镀锌钢板合金化过程中镀层表面和断面铁-锌合金相的生长,并用GDOES分析了镀层中元素分布和相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铝含量对热镀锌钢板合金化过程中镀层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铝含量为0.13%时,镀层从ζ相的形成到转变为δ相的过程是均匀进行的,铁-锌合金相均匀地生长,镀层的相结构以δ相为主;铝含量为0.22%时,界面处的铁-锌反应不能同时进行,合金化过程局部被延迟,镀层中形成了大量的暴发组织,ζ相及δ相的形成时间不同且不能均匀有序地形成,镀层的相结构是δ和ζ相的混合物。
袁训华张启富
关键词:合金化原位观察
热镀锌合金化镀层裂纹产生及扩展的原位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用装配3点弯曲试验装置的扫描电镜原位分析了GA钢板变形情况下镀层中裂纹的产生、扩展、镀层断裂及GA钢板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镀层与钢基体界面交互作用的情况。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镀层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裂纹在Г/δ1相界面处产生,在δ1相中沿着垂直于镀层平面的方向扩展,并沿着Г相/钢基体界面延伸,镀层塑性变形的迹象不明显;镀层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表现出了明显的塑性变形,存在裂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均匀变形情况。合金化镀层无论承受拉应力还是压应力,镀层主要的破坏形式是断裂,而与镀层相接触的钢基体的主要破坏形式是局部不均匀塑性变形。
袁训华张启富
关键词:合金化镀层粉化剥落原位观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