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315-003)
-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 相关作者:冯裕钊谷雨刘昕邓红兵魏晓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庆市城乡结合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18
- 2010年
- 在界定城乡结合部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其特征和存在问题,综合考虑社会人居、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等因素,构建了城乡结合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状态为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城乡结合部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并选取重庆市大渡口区进行了案例研究.现状评价显示:相较于城市,城乡结合部的结构与功能耦合不够优化,生态潜力有待发掘;城乡结合部的活力优于城市,而组织结构、恢复力和环境质量均逊于城市;其中经济产业结构、市政设施、社会人口组成、道路噪声、空气质量是城乡结合部与城市差距最大的方面.这些因素均值得在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中予以考虑.
- 谷雨刘昕邓红兵
-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城乡结合部层次分析法
- 强化混凝-光电氧化组合技术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被引量:12
- 2011年
- 采用铁锰氧化物+聚合氯化铝(PACl)混凝和光电氧化技术处理已生化处理过的垃圾渗滤液,研究了组合工艺对渗滤液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氨氮和色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铁锰复合氧化物投量下,加入PACl共同混凝可以取得较好的有机物去除效果,当铁锰氧化物投量为600mg·L-1,PACl投量为100mg·L-1时,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可由1400mg·L-1降低到920mg·L-1,去除率为32%.混凝工艺处理后,光电氧化技术可进一步去除渗滤液中的COD和TOC.光电氧化效果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且在反应初期对有机物的降解速度较快,反应60min后,降解速度变缓.当电流密度为400A.m-2,9W紫外灯(主波长254nm)辐照,反应180min后,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76.8%和81.2%,色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均达到99%.
- 夏鹏飞魏晓云刘锐平赵旭刘会娟曲久辉
- 关键词:渗滤液强化混凝铁锰氧化物
- 一种确定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的新方法
- 2009年
- 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的确定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使规模确定更加合理,基于水量样本的分布特征,在考虑拟建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日用水量小时变化周期性的基础上,考虑一周内小时水量变化特性,提出利用模糊识别理论对水量样本分布进行识别,以分布隶属度因子修正日用水量预测的日周期自回归模型,从而建立计及日用水量波动的周期自回归复合因子预测模型。该方法在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的确定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
- 冯裕钊赵宏伟陈逸庞子山朱俊
- 关键词:环境评价模糊识别污水处理厂
- 响应面法优化电解芬顿协同法深度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被引量:5
- 2015年
- 采用电解芬顿法深度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选取电量、进水pH值、进水氨氮浓度3个因素为变量,CODCr去除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CODCr去除率为响应值的二阶多项式模型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通过解模型逆矩阵得到最佳条件:单位面积电量为23.26 Ah/dm2、pH值为3.58、进水氨氮浓度56.78mg/L。在最佳条件下,CODCr去除率为96.5%,与模型预测值偏差为4.45%,吻合度较高。对电解芬顿深度处理前后的渗滤液进行GC-MS分析,表明电解芬顿协同处理技术能有效降解垃圾渗滤液中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将有机物种类从42种降低至21种,是较有效的深度处理技术。
- 李莉张赛樊磊磊张智唐鹏飞
- 关键词:响应面法垃圾渗滤液
- 污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软测量的BP算法
- 2011年
- 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仪器及其工作原理研究的基础上,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采用软测量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针对水质测量具有非线性、大时变和多滞后的特点,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污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软测量建模方法,建立了软测量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 蔡环宇冯裕钊马平平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软测量重金属离子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