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698)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5
相关作者:曹清河马代夫汤佳立李宗芸王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甘薯
  • 3篇近缘
  • 2篇野生
  • 2篇野生种
  • 2篇生种
  • 2篇近缘野生种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遗传育种
  • 1篇遗传育种研究
  • 1篇银染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有丝分裂
  • 1篇育种
  • 1篇育种研究
  • 1篇预处理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杂交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江苏徐州甘薯...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药用植...

作者

  • 7篇曹清河
  • 6篇马代夫
  • 3篇李宗芸
  • 3篇汤佳立
  • 2篇戚大石
  • 2篇李秀英
  • 2篇张安
  • 2篇王欣
  • 2篇孙健英
  • 2篇王路
  • 1篇唐君
  • 1篇谢逸萍
  • 1篇赵冬兰
  • 1篇李洪民
  • 1篇李鹏
  • 1篇项彩云
  • 1篇李强
  • 1篇周志林
  • 1篇张俞
  • 1篇刘慧娟

传媒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遗传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菜用型甘薯不同品种组织培养差异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通过研究不同菜用型甘薯品种组织培养的差异,为菜用甘薯的离体保存、脱毒培养以及生产利用奠定基础。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诱导、分化及快繁培养基,对来自全国的10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百薯1号茎尖分生组织未能芽分化和获得植株外,其余品种都获得了较高的芽分化率和植株再生率;(2)获得再生植株的参试品种的芽分化率及植株再生率,主要集中在75%~100%;(3)不同品种再生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台农71>海菜1号、广菜3号>五爪金龙>福7-6>海菜2号>蒲薯53>西蒙1号>浙薯726>百薯1号。
周杰曹清河周志林唐君赵冬兰项彩云
关键词:甘薯菜用型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甘薯栽培种及其近缘野生种的DAPI核型及rDNA-FISH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DAPI显带和rDNA-FISH技术对栽培种甘薯(‘徐薯18’)(Ipomoea batatas cv.Xushu No.18)及2种不同产地近缘野生种(Ipomoea hederacea Jacq.)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DAPI核型分析表明,‘徐薯18’核型公式为2n=6x=90=72m+18sm(18SAT),随体位于第1、3、6染色体上;美国近缘野生种核型公式为2n=2x=30=30m(4SAT),香港近缘野生种核型公式为2n=2x=30=20m+10sm(4SAT),随体均位于第6、12染色体上。rD-NA-FISH结果显示,栽培种甘薯基因组中含有3对5SrDNA位点,分别位于着丝粒区、亚着丝粒区和染色体端部;美国近缘野生种基因组中含有2对5SrDNA位点,香港近缘野生种基因组中含有1对5SrDNA位点,均位于随体部位;两种不同地域来源的近缘野生种基因组中均含有2对45SrDNA位点,分别位于第6和第12染色体上。
安婷婷汤佳立孙健英曹清河马代夫李宗芸
关键词:近缘野生种RDNAFISH
DNA分子标记在甘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蔬菜、工业原料作物及新型能源作物。DNA分子标记技术,近年来在甘薯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DNA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一技术在甘薯的起源、进化、分类、遗传图谱构建、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汤佳立李宗芸曹清河戚大石马代夫
关键词:甘薯遗传育种DNA分子标记
甘薯近缘野生种的抗病性鉴定与新型种间杂种的获得被引量:21
2009年
为了发掘甘薯近缘种抗茎线虫病、病毒病基因资源,改良栽培种抗性,拓宽甘薯遗传基础,本文利用田间自然病圃对30份甘薯近缘野生种进行抗茎线虫病鉴定,利用硝化纤维素膜-酶联免疫(NCM-ELISA)对20份野生种进行了抗病毒病筛选。以筛选到的抗性材料为父本、栽培种徐薯18为母本,采用生长调节剂处理方法进行种间杂交,结果得到8份高抗、10份抗茎线虫病野生种,5份高抗、8份抗病毒病材料;获得4个新型种间杂种。经过染色体计数和ISSR分子标记鉴定,证实了所得杂种的真实性。表明甘薯近缘野生材料中存在着栽培种所需要的抗性基因,通过有性杂交手段可以获得含野生种染色体组的种间杂种新类型,为渐渗野生抗性基因起到"桥梁"作用。
曹清河张安李鹏李洪民谢逸萍李秀英王欣马代夫
关键词:甘薯野生种种间杂交
甘薯属10种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对用于育种研究的甘薯属(Ipomoea)10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以补充该属植物花粉形态学信息。结果表明,甘薯属植物花粉粒的形状均为近球形,体积较大;花粉萌发孔多为散孔,少数萌发孔不明显;表面纹饰有3种:刺状类型、网状带刺类型和网状类型。根据花粉粒大小、刺的长短、萌发孔特征和表面纹饰类型等可以把这10种植物区分开来,同时发现I.wri ghtii与已有报道存在较大差异。
曹清河张安李强李秀英王欣王路马代夫
关键词:花粉形态扫描电镜
8-羟基喹啉预处理对甘薯近缘种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为研究8-羟基喹啉(8-HQ)的浓度、处理时间对根尖有丝分裂的影响,以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 wrightti根尖为材料,采用1、2 mmol/L 2个浓度梯度的8-HQ,每个浓度状态下分别处理根尖0、0.5、1.0、1.5、2.0、2.5、3.0、3.5、4.0 h,从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来研究8-HQ预处理对根尖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浓度梯度的8-HQ均能促进甘薯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2 mmol/L 8-HQ处理条件下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明显高于1 mmol/L处理。在相同8-HQ处理浓度下,达到2 h时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最高,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有丝分裂指数呈下降趋势,但均高于对照组。
王路曹清河马代夫
关键词:8-羟基喹啉甘薯有丝分裂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栽培种甘薯(Ipomoea batatas cv.XushuNo.18)染色体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解栽培种甘薯(徐薯18,Ipomoea batatas cv.XushuNo.18)的染色体结构,文章利用45SrDNA荧光原位杂交、自身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和银染技术对栽培种甘薯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银染结果显示,徐薯18间期核有6对、8对和9对银染点;45SrDNA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徐薯18染色体上有8对或9对强弱不一的45SrDNA信号;自身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所有染色体的全长分布强烈而密集的杂交信号,着丝粒区、近着丝粒区和端粒区有增强的信号带。
汤佳立戚大石张俞刘慧娟孙健英曹清河马代夫李宗芸
关键词:甘薯银染荧光原位杂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