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台达电力电子科教发展基金

作品数:273 被引量:4,508H指数:38
相关作者:吕征宇阮新波葛宝明严仰光邓智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3篇电气工程
  • 36篇电子电信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9篇电机
  • 47篇变换器
  • 38篇逆变
  • 33篇逆变器
  • 32篇发电
  • 24篇电平
  • 23篇滤波器
  • 22篇功率
  • 22篇并网
  • 20篇电力
  • 19篇电压
  • 18篇光伏
  • 17篇控制策略
  • 16篇脉宽调制
  • 16篇开关磁阻
  • 15篇电流
  • 15篇永磁
  • 15篇软开关
  • 15篇发电机
  • 14篇有源

机构

  • 72篇南京航空航天...
  • 49篇浙江大学
  • 39篇上海大学
  • 30篇北京交通大学
  • 30篇清华大学
  • 28篇华中科技大学
  • 2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2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河西学院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东北电力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洛阳理工学院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

  • 30篇吕征宇
  • 19篇阮新波
  • 15篇严仰光
  • 15篇葛宝明
  • 14篇邓智泉
  • 14篇陈国呈
  • 13篇郑琼林
  • 13篇王兆安
  • 11篇王世山
  • 10篇段善旭
  • 10篇徐殿国
  • 10篇胡育文
  • 9篇何湘宁
  • 9篇黄文新
  • 9篇毕大强
  • 9篇刘进军
  • 8篇王晓琳
  • 7篇高艳霞
  • 7篇胡庆波
  • 7篇李艳

传媒

  • 58篇电工技术学报
  • 31篇电力电子技术
  • 31篇中国电机工程...
  • 24篇电力系统自动...
  • 14篇南京航空航天...
  • 9篇电工电能新技...
  • 8篇电机与控制学...
  • 8篇电气传动
  • 6篇上海大学学报...
  • 5篇清华大学学报...
  • 5篇浙江大学学报...
  • 5篇电力系统保护...
  • 4篇高电压技术
  • 4篇通信电源技术
  • 4篇电源技术应用
  • 4篇电气应用
  • 3篇太阳能学报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 3篇微电机
  • 3篇电气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11篇2012
  • 16篇2011
  • 18篇2010
  • 27篇2009
  • 20篇2008
  • 27篇2007
  • 26篇2006
  • 27篇2005
  • 28篇2004
  • 24篇2003
  • 16篇2002
2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变电源中数字电压调节器的一种实现方法被引量:4
2003年
研究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正弦波逆变器的电压调节器的实现方法。在深入分析基本 PI算法所引起的输出变压器动态偏磁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 ,即首先采样变压器原边瞬时电流 ,并据此动态计算偏磁电流 ,然后将其作为新的输入量引入 PI调节器 ,从而实时消除变压器偏磁。文中给出了新算法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 。
向建玲邢岩吴渭李明珠
关键词:逆变电源数字电压调节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功率变换器正弦波逆变器
D-STATCOM不平衡负荷补偿电流的优化设计被引量:37
2005年
在介绍不平衡负荷的电纳补偿原理的同时,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即在负荷严重不平衡的情况 下,三相补偿装置分担的负荷不均衡,限制了装置的补偿能力,也容易导致一相或两相过流;针对不 平衡负荷补偿的特殊工况,提出了补偿电流优化设计的目标,即三相电流大小均衡。文中给出了补 偿电流优化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前提条件:首先,通过选择合适的电路连接方式,电流是多样可选择 的;从数学上证明了提出的优化设计目标的合理性,并给出了优化补偿电流的计算方法。通过 MATLAB计算,与传统补偿思路进行了基波电流、电容电压波动等多项指标的比较,证明优化设 计原理在各项指标上部具有明显的优势。PSCAD仿真和10 kVA样机实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原 理可以实现且效果良好。
朱永强刘文华宋强谢文刘世宇
关键词:D-STATCOM不平衡负荷补偿优化设计
极端条件下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直流变换器均压控制策略被引量:7
2009年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直流变换器十分适用于高输入电压、大功率的直流变换场合。要保证该变换器正常工作,就必须保证输入电压均压与输出电流均流。然而现有的控制策略在轻载以及短路等极端情况下无法实现均压,导致模块间不平衡工作,甚至损坏输入电压过高的模块。本文首先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分析极端条件下不均压的原因,然后对输入均压控制策略进行改进,改进方案在保留原有控制策略优点的同时,实现了轻载时的输入均压以及短路时的模块输出电流限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功率可调的辅助电路,对改进的控制策略进行补充,简单有效地将模块输入电压抑制在允许范围内。实验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以及辅助电路的有效性。
颜红阮新波陈武
关键词: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均压均流空载
5kW燃料电池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被引量:7
2009年
介绍了5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的结构设计,重点介绍了系统中基于加权平均电流反馈的并网电流控制和能量管理设计,通过实验对设计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工作于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状态,在负载突变时,能量管理单元可以给燃料电池提供动态功率缓冲,保障电池工作安全。
朱选才沈国桥徐德鸿
关键词:燃料电池能量管理
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并网逆变器被引量:22
2009年
推导了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为减小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中的谐波,采用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根据并网逆变器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采用电网电压矢量定向的矢量控制和d、q轴电流闭环控制,实现了d、q轴电流的解耦控制:d轴电流控制有功功率,q轴电流控制无功功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杨勇阮毅任志斌刘旭沈欢庆
关键词: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电流闭环解耦控制
新型单周控制有源滤波器的直流分量抑制策略被引量:9
2003年
单周控制有源滤波器采用现有的控制方法会引起网侧电流直流分量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此类滤波器的推广应用.在进行充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单周控制有源滤波器的双环控制概念.该方法通过电流积分环节的调节作用,实现了电流直流分量的闭环控制,同时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案能够有效消除进线电流直流分量,从而能应用于实际场合.
钱挺吕征宇胡进
关键词:单周控制双环控制
反激式开关电容PWM直流变换器被引量:3
2013年
目前的负载点(POL)变换器大多是Buck、Boost等PWM直流变换器,它们的主回路中均含有电感,因此动态特性受到限制。本文在自驱动零电压开关(ZVS)非隔离全桥DC-DC变换器的基础上,推导出了一种反激式开关电容PWM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是开关电容变换器和传统的调压直流变换器的结合,同时具备开关电容变换器动态特性快以及PWM变换器可调压的优点。此外,它还具有如下优点:①开关管实现了零电压开关;②采用外加变压器绕组的方法实现同步整流管的自驱动,减小了驱动损耗和体二极管导通损耗;③变压器漏感对效率的影响小,可以使用分立式变压器,节约成本且易于安装;④变换器是单相的,结构简单,应用灵活。本文详细给出了该变换器的推导过程、原理分析和自驱动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搭建了一台单相700kHz 1.2V/35A POL原理样机,从而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曹文静顾玲金科阮新波
关键词:开关电容变换器零电压开关
IGBT模型参数辨识及其有效性验证被引量:1
2006年
由于导通及开关损耗小以及易于使用等优点,IGBT在电力电子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设计电路之前,需要精确的器件模型及模型参数对电路进行仿真。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实验测量、仿真及优化算法的IGBT模型参数辨识方法。以BUP302为例,给出了静态参数及动态参数的结果。在参数辨识的基础上,文中还提出了模型参数有效性验证的方法,最后给出了有效性验证结果。
高艳霞郭水保
关键词:参数辨识
带解耦控制的三输入直流变换器建模及调节器设计被引量:9
2013年
在包含多个输入源的新能源联合供电系统中,采用一个多输入直流变换器(MIC)代替传统的多个单输入直流变换器,可以简化电路结构,降低系统成本。采用MIC构成的新能源联合供电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多输入-多输出耦合系统,因此,闭环系统的设计非常复杂。本文以一种新型的Buck、Boost、Buck-Boost三输入变换器为例,将解耦控制环节加入系统中,这样就可以方便的进行闭环调节器的设计,从而提高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最后通过一个400W的原理样机验证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此设计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三输入直流变换器系统中。
李艳郑琼林陈嘉垚赵闯
关键词:解耦调节器设计
基于矩阵式变换器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被引量:38
2004年
为提高交流调速系统的运行性能并满足节能的要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矩阵式变换器驱动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的组合控制策略,实现了矩阵式变换器的空间矢量调制和异步电动机的直接磁场定向矢量控制。将矩阵式变换器的优点和矢量控制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了异步电动机的高性能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控制策略的调速系统在加减速运行和负载转矩变化等场合均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四象限运行结果证明了该系统可将能量回馈至电网,实现了节能的目的。稳态运行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孙凯黄立培松濑贡规
关键词:异步电动机矩阵式变换器空间矢量调制矢量控制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