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PJ2008)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文汤华李玲孙鹏刘宝姝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活性
  • 4篇附生
  • 3篇代谢产物
  • 3篇珊瑚
  • 3篇海参
  • 3篇SP
  • 3篇次生代谢
  • 3篇次生代谢产物
  • 2篇学成
  • 2篇甾醇
  • 2篇柳珊瑚
  • 2篇霉菌
  • 2篇化学成分
  • 2篇黑乳海参
  • 2篇仿刺参
  • 2篇放线菌
  • 2篇刺参
  • 1篇单胞
  • 1篇典范
  • 1篇洋药

机构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解放军第42...

作者

  • 11篇张文
  • 10篇汤华
  • 9篇李玲
  • 9篇孙鹏
  • 8篇刘宝姝
  • 3篇易杨华
  • 2篇李志勇
  • 2篇巩伟
  • 2篇周巍
  • 2篇宫俊
  • 2篇霍娟
  • 1篇李秀保
  • 1篇丁肇卫
  • 1篇孟丽媛
  • 1篇王旭东
  • 1篇耿婉丽

传媒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海洋药物
  • 2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仿刺参共附生放线菌Kytococcus sp.中的环二肽成分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对仿刺参共附生放线菌Kytococcus sp.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向高效液相柱层析(RP-HPLC)等分离手段对放线菌(Kytococcus sp.)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 H NMR、13 C NMR、质谱(MS)等手段并与文献对照相结合,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已知的环二肽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环(L-脯-L-缬)二肽(1),环(L-脯-L-丙)二肽(2),环(L-脯-L-酪)二肽(3),环(L-脯-L-异亮)二肽(4),环(L-脯-L-亮)二肽(5),环(L-脯-L-苯丙)二肽(6),环(L-缬-L-亮)二肽(7),(L-亮-L-异亮)二肽(8),环(L-亮-L-亮)二肽(9)。结论这是首次从仿刺参中分离得到放线菌Kytococ-cus sp.,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放线菌中分离得到。
鄂恒超汤华刘宝姝孙鹏李玲李志勇张文
关键词:仿刺参
中国南海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中的甾体类成分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对中国南海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3β,5α-二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4)、3β,5α-二羟基-6β-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5)。结论本研究是对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首次报道,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中分离得到。
宫俊汤华刘宝姝周巍孙鹏李玲张文
关键词:海参纲黑乳海参甾类
中国南海紫柳珊瑚中倍半萜成分的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南海紫柳珊瑚Muriceopsis flavid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RP-HPLC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采用琼脂扩散试验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从南海紫柳珊瑚中分离得到2个愈创木烷内酯型倍半萜,分别鉴定为men-verins C(1)及D(2)。体外活性测试表明这两个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抗微生物活性,它们对巨大芽孢杆菌及微藻分别显示相当强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珊瑚中分离得到。Menverins C及D所表现出来的抗微生物作用,说明这些化合物在紫柳珊瑚的化学生态防御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功能。
刘桃芳汤华巩伟孙鹏刘宝姝李玲张文
关键词:化学成分
短指软珊瑚中的生态活性物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南海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的生态活性物质。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HPLC等层析手段,对短指软珊瑚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现代波谱技术(NMR、MS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该珊瑚中分离鉴定了7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是:麦角甾-7,24(28)-二烯-3β,5α,6β-三醇(1),(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麦角甾-24(28)-烯-3β,5α,6β-三醇(3),(24S)-24-甲基-麦角甾-7-烯-3β,5α,6β三醇(4),23-去甲基柳珊瑚甾-7-烯-3β,5α,6β-三醇(5),过氧化麦角甾醇(6),胆甾醇(7)。结论除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常见的胆甾醇和过氧化麦角甾醇外,这些化合物均为具有3β,5α,6β-三羟基结构片段的麦角甾醇类似物。初步的体外活性测试实验表明这些化合物对细菌、真菌和藻类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孟丽媛李秀保张文李玲孙鹏汤华刘宝姝易杨华
关键词:多羟基甾醇
海洋生物内生真菌中蒽醌类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海洋微生物是潜在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的来源,代表了寻找新的海洋药物的方向。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及抑制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等生物活性,近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从海洋动物衍生真菌及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中发现了众多结构新颖、具有生物活性的蒽醌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除了经典的蒽醌骨架外,还包含许多有意思的新骨架,但相关内容一直未见系统综述。本文就化合物来源、结构类型、生物活性和生物合成等诸方面,对从海洋真菌中得到的蒽醌类化合物进行综述。
霍娟李玲易杨华张文
关键词:结构类型生物活性
中国南海硬棘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的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硬棘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生物活性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以及HPLC等层析手段对一种硬棘软珊瑚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应用波谱分析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测试。结果和结论从该种硬棘软珊瑚中分离得到3个过氧化麦角甾醇(1~3)、鲛肝醇(4)、鲨肝醇(5)和1,2-O-十八烷基甘油缩醛(6)。初步体外抗微生物活性筛选发现这些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化合物5对大肠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对花药黑粉菌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4仅显示微弱的抗微生物活性。
霍娟汤华李玲刘宝姝孙鹏易杨华张文
关键词:分子结构抗真菌药
中国南海真五角海星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对采自广东南澳的真五角海星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向高效液相柱层析(RP—HPLC)等分离手段对白色侧齿霉菌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H—NMR、^13C-NMR、质谱(MS)等手段并与文献对照相结合,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已知的化舍物,其结构分别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醇-6-酮(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9α-四醇(3).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4),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5),次黄嘌呤核苷(6)。结论这是首次从海星中分离的得到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也是对海星共附生菌化学成分研究的第二篇报道。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鄂恒超周巍刘宝姝汤华孙鹏李玲张文
关键词:海星次生代谢产物
ET-743,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成功典范被引量:5
2011年
在历经了最初的憧憬和随后的低潮之后,伴随着现代波谱技术、现代色谱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海洋药物研究终于呈现出勃勃生机。ET-743作为最新上市的软组织肉瘤治疗药物,成为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成功典范。本文通过综述ET-743发现的关键研究步骤,旨在向读者简要介绍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技术方法、一般过程以及面临的问题。
丁肇卫汤华张文
关键词:海洋药物波谱色谱
中国南海黑乳海参共附生真菌Phialemonium sp.次生代谢产物的鉴定
2014年
目的对中国南海黑乳海参的共附生单胞瓶霉属真菌(Phialemonium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真菌Phialemoniumsp.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2个缩酚酸环醚化合物emeguisin A和aspergillusidone C。结论作为黑乳海参共附生真菌Phialemoniumsp.次生代谢产物,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王旭东孙鹏许东啸汤华刘宝姝张文
关键词:黑乳海参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SIX ENDOPHYTIC FUNGI FROM INSULAR PLANTS:CHEMICAL DIVERSITY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正>In our ongoing screening for biologically active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natural sources,we investigated...
Karsten KrohnSiegfried Draeger SBarbara Schulz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