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504076)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侯建军赖红艳刘绍平武模戈黄邦钦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探针
  • 3篇流式细胞
  • 3篇流式细胞仪
  • 3篇分子
  • 3篇赤潮
  • 3篇赤潮生物
  • 2篇植物
  • 2篇寡核苷酸
  • 2篇光合色素
  • 2篇核酸
  • 2篇核苷酸
  • 2篇分子探针
  • 2篇浮游植物
  • 2篇DNA探针
  • 1篇淡水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分析
  • 1篇叶绿素A

机构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濮阳职业技术...
  • 3篇湖北师范学院
  • 3篇厦门大学
  • 3篇湖北省生物资...
  • 3篇湖北民族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0篇侯建军
  • 8篇赖红艳
  • 4篇刘绍平
  • 4篇武模戈
  • 3篇黄邦钦
  • 3篇雷红灵
  • 2篇胡俊
  • 2篇熊邦喜
  • 2篇李家园
  • 1篇黄辉
  • 1篇史晓芸
  • 1篇朱祎

传媒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湖北民族学院...
  • 2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细胞周期分析结合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微型浮游植物细胞增长率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基于流式细胞仪的细胞周期分析和免疫印迹方法来研究浮游植物的细胞增长率.检测和分析同步化后的有害浮游植物Takayama pulchellum,可知T.pulchellum的S期大约出现在10h左右.免疫印迹检测的结果显示抗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和抗Pfiesteria piscicida的PCNA抗体与T.pulchellum无明显的阳性杂交信号出现,表明这2种PCNA抗体不能作为检测T.pulchellum PCNA表达的抗体.Rubisco抗体免疫印迹反应的信号强烈,但与细胞生长状态的相关关系不够明显,其特异性不高使其不能作为理想的指示细胞原位生长率的指标.
赖红艳武模戈侯建军刘绍平
关键词:浮游植物细胞周期分析免疫印迹
三类分子探针对常见赤潮生物的检测
2008年
集中使用寡核苷酸、肽核酸和细胞凝素3类探针对来自东海和厦门海域的现场赤潮样品进行了检测,尝试鉴定识别自然水样中有害的赤潮原因种塔玛亚历山大藻,微小原甲藻和纤小裸甲藻,建立和优化了这些探针的检测方法和样品处理程序。结果表明,在东海和厦门海域的赤潮样品中均成功地检出了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分布情况,各探针的检测效率为DBA>Tama28S>Tama5S;在东海和厦门海域的赤潮样品中,也成功地检测出了微小原甲藻,各探针的检测效率为:ConA>PM18S02>PM28S02;在厦门海域的赤潮水样中检出了纤小裸甲藻,各探针的检测效率为:WGA>PNATP28S01>TP18S02>TP28S01。各探针检测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报道吻合较好。比较这3类探针的特异性,其中以PNA探针为最好,其次为DNA;lectin探针的特异性相对较弱。
侯建军赖红艳雷红灵黄邦钦
关键词:赤潮寡核苷酸肽核酸探针
细胞凝集素探针对典型赤潮生物的定量检测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14种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细胞凝集素探针对23株典型的有害赤潮生物进行了检测,结合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探针标记区分和识别目标藻的特异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DBA可以把裸甲藻(Gymnodinium)GIXM01株与其他裸甲藻区分开;SBA、WGA和PNA探针能定性或定量地区分形态相似的裸甲藻GMDH01和TPXM01。PHA-E和SJA能分别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DH04、ATMJ02株系与同种其他的藻株区分开;PNA也能从同种其他株系中识别塔玛亚历山大藻ATDH01,ATDH02,ATDH03株系;UEA I能从同种藻株中识别塔玛亚历山大藻ATCI01-JN、ATCI01藻株;RCA120可以区分产毒水平不同的亚历山大藻属(Alexandrium)的ASPGX01和ASPGX02。DBA、SBA、PNA和LCA探针能定性和定量区分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PMDH01和PMXM01;而PNA探针仅能定量区分原甲藻属(Prorocentrum)PDDH01与PMXM01。用WGA探针结合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等检测手段可以把探针标记的目标裸甲藻GSPXM01和TPXM01从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东海原甲藻(P.donghaiense)和微小原甲藻(P.minimum)等组成的混合样品中区分开。
黄辉武模戈雷红灵赖红艳侯建军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
基于DNA探针和FISH技术对两种有害浮游植物的检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两种典型的有害浮游植物微小原甲藻和Takayama pulchellum(T.pulchellum)各设计了4条特异性探针,并采用基于PCR管载体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检测了这些探针的标记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微小原甲藻和T.pulchellum核糖体大、小亚基DNA(LSU和SSU rDNA)的序列信息所设计的8条荧光标记探针均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这些目标藻。各探针的标记效果有一定差异,经过标记的目标藻细胞在单种和自然水样混合样品中均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识别和区分。针对微小原甲藻和T.pulchellum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将有助于对样品中这些目标藻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和监测。
侯建军李家园朱祎贺云彦胡俊
关键词:寡核苷酸探针
有害水华生物核酸和蛋白质分析研究进展
2008年
侯建军赖红艳熊邦喜武模戈
关键词:蛋白质分析水华核酸光学显微镜
化学分类法在有害水华生物分类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在综合分析有害水华生物分类鉴定方法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光合色素和其它生化标志物的化学分类方法在水华生物检测和鉴定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基于叶绿素a成分分析的监测鉴定技术和基于色素荧光分析的流式细胞技术(FCM)在水华生物化学分类上的优势和特点。相关的分析表明化学分类法能有效地用于对不同属的有害水华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甚至也能对相同属和种的不同细胞株进行鉴定识别,从而对有害水华生物的鉴定提供较为丰富的分类信息。
侯建军赖红艳熊邦喜刘绍平
关键词:化学分类学光合色素流式细胞仪叶绿素A
不同分子探针对赤潮样品检测效果的比较研究
2008年
采用荧光标记的DNA和lectin探针对来自赤潮现场样品中的目标赤潮原因种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这些探针能从比较复杂的现场样品背景中把目标赤潮生物识别出来.从检测效果上看,各种DNA探针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微小原甲藻和T.pulchellum标记识别的荧光信号强度相对于lectin探针要弱.Lectin探针与明视野下的显微镜计数结果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但lectin探针对目标藻的绝对检出数量比明视野下的计数结果要低.lectin探针(ConA)和DNA探针(PM18S02、PM28S02)对现场样品中微小原甲藻的检测计数结果也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在这些检测条件下,不同的探针对特定目标藻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相关性和可操作性.
侯建军赖红艳武模戈刘绍平
关键词:赤潮生物DNA探针
化学分类法在淡水超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2013年
超微型浮游植物是指粒径在0.2-5μm的浮游植物,它包括全部的微微型浮游植物和粒径在2-5μm的微型浮游植物。基于色素分析的化学分类法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可进行大规模和高通量样品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能够很好地对色素进行分析,对藻类的种类和粒径没有限制。本文在讨论淡水超微型浮游植物重要生态功能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和比较了几种淡水超微型浮游植物研究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重点阐述了化学分类法在淡水超微型浮游植物分类分析中的应用特点,并对配套的算法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HPLC-CHEMTAX的优势、难点及未来的工作方向。
李家园侯建军胡俊史晓芸
关键词:光合色素生物多样性
几种典型藻华生物的分子分类学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PCR克隆测序、rDNA序列分析、随机PCR引物扩增结合DGGE技术等三个层次的分子分类水平对厦门海域的典型藻华生物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DGGE检测的18S rDNA序列过于保守,分类的精确度不高;AP-PCR则是基于基因组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较为精确和全面;而rDNA序列分析相对可靠,尤其是针对ITS的长度和全序列分析以及28S rDNA的D1、D2区的序列分析,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分类信息,并可为设计检测探针提供基础。据此对分离自厦门海域的3种典型甲藻及其相关藻株建立了系统进化树。针对23株甲藻ITS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显示Takayama pulchella(AY764179)和Karlodinium micrum的距离最近,并能够把Akashiwo属、Karenia属、Gyrodinium属、Karlodinium属、Takayama属与Gymnodinium属等区分开。用28S rDNA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只能把Karlodinium属、Karenia属和Takayama属区分开,但不能很好地把无纹环沟藻与Akashiwo属和Gymnodinium等的藻区分开。
侯建军赖红艳黄邦钦刘绍平
关键词:核糖体DNA
Takayama pulchellum原位增长率测定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现今用于测定有害藻华生物原位增长率的方法很难在现场进行有效地应用,因此我们尝试采用基于rRNA、叶绿素和总蛋白质浓度的定量测定方法来估算其细胞增长率。本研究重点对Takayama pulchellum细胞株(TPXM)的rRNA含量和特定生长率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用荧光标记的肽核酸探针结合全细胞杂交方法,结合流式细胞仪和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对T.pulchellum单细胞水平的rRNA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的T.pulchellum单细胞rRNA水平与其相应的细胞特定生长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R2=0.7293,p<0.01,n=14),单细胞蛋白质含量r、RNA水平与同步后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R2=0.6984,p<0.01,n=14)。上述结果提示单细胞rRNA含量可作为指示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特定生长率的较好指标。
侯建军赖红艳雷红灵黄邦钦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