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5Z200)

作品数:24 被引量:207H指数:9
相关作者:朱冬生吴治将李永东蒋翔孙荷静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电气工程
  • 7篇化学工程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8篇蒸发式
  • 8篇蒸发式冷凝
  • 8篇蒸发式冷凝器
  • 8篇冷凝器
  • 8篇传热
  • 4篇电容
  • 4篇逆变
  • 4篇逆变器
  • 4篇板式蒸发式冷...
  • 3篇拓扑
  • 3篇超级电容
  • 2篇电池
  • 2篇电平
  • 2篇电平逆变器
  • 2篇多电平
  • 2篇多电平逆变器
  • 2篇液流电池
  • 2篇蒸汽
  • 2篇竖管
  • 2篇水膜

机构

  • 16篇华南理工大学
  • 8篇清华大学
  • 3篇顺德职业技术...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广东建设职业...

作者

  • 14篇朱冬生
  • 7篇吴治将
  • 6篇李永东
  • 5篇蒋翔
  • 4篇饶建业
  • 4篇孙荷静
  • 3篇郭常青
  • 3篇汪南
  • 3篇李元希
  • 3篇唐新宜
  • 2篇张波
  • 2篇汪钱
  • 2篇刘清明
  • 2篇王保国
  • 2篇钟振兴
  • 2篇张景卫
  • 2篇陈金庆
  • 2篇丘东元
  • 2篇高志刚
  • 1篇张立

传媒

  • 4篇流体机械
  • 3篇电力自动化设...
  • 2篇电工技术学报
  • 2篇电池
  • 2篇变频器世界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低温工程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能源技术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及控制系统
2010年
为了提高多电平逆变器的性能及效率,提出一种混合多电平逆变器。该混合逆变器由二极管箝位型逆变器(从逆变器)和H桥逆变器(主逆变器)组成,可以在从逆变器不需要电源供电的情况下,实现稳定的多电平电压输出。采用电压平衡控制算法,可以保持从逆变器悬浮的电容电压稳定。从逆变器采用超级电容作为储能单元,可以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机启动时,储能单元的电容电压可以在不添加额外设备的前提下,完成预充电过程,为电机提供启动尖峰功率。在系统稳定运行时,相比相同开关数的逆变器,该混合逆变器可以实现更多电平数的电压输出。
饶建业李永东
关键词:多电平电机控制超级电容
双燃料喷口间距与火焰长度关系
2012年
为了解扩散燃烧中燃烧器的结构与火焰长度之间的关系,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双燃料喷口为研究对象,研究火焰长度随喷口间距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当喷口间距在0.5~2.0倍喷口直径范围内变化时,如果燃气速度一定,火焰长度将随喷口间距发生周期性的改变,变化的周期约为0.5个喷口直径;同流空气速度的大小对火焰长度变化周期的影响不明显.
徐琼辉朱冬生唐新宜刘清明孙荷静
关键词:扩散燃烧
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搭建了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试验平台,对影响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喷淋水流量、风速、汽液流向以及工艺流体进出口位置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与水并流时传热效果最好、逆流次之、错流最差;板内冷凝压力随冷却循环水喷淋密度、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在各自最佳风速,不同汽液流向操作下,蒸汽对角进出时的热流密度均比蒸汽同侧进出时大。
钟振兴朱冬生刘清明张景卫
关键词: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
波纹管管内降膜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应用CFD软件模拟分析流体在竖波纹管和竖直圆管内的降膜流动情况,采用立式蒸发式冷凝器试验平台,在不同喷淋密度下,测量温度和流量等参数,计算波纹管管内各相间传热传质系数,并与相同参数(流速、温度)条件下圆管管内传热传质系数进行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喷淋密度下,波纹管竖管内水膜分布较圆管均匀;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喷淋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水膜传热系数、空气-水当量传热系数、总传热传质系数均增大,且波纹管的传热性能明显优于圆管。
孙荷静朱冬生吴治将唐新宜
关键词:波纹管降膜流动强化传热蒸发式冷凝器
基于DSP的高压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低压动态无功补偿系统以及电磁耦合系统,可以实现10kV的高压动态无功补偿。根据高压动态无功补偿系统的需要,研制了一个具有电网三相共补和三相分补功能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利用DSP芯片的捕获单元和AD模数转换单元分别完成电网频率测量和电网信号采样,使用均方根算法和快速傅里叶算法(FFT)实现对采样数据的实时快速处理计算;采用混合编码方式对共补电容容量进行了精确配置,对电网的三相共补电容和分补电容实现了投切控制。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稳定可靠,补偿效果好。
张立丘东元张波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器无功补偿
一种混合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被引量:19
2009年
在交流电动机调速领域,大容量多电平变换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改善系统性能,各种各样的多电平拓扑结构被提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混合级联式多电平拓扑结构,该结构将传统的H桥逆变器(主逆变器)和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从逆变器)结合起来,串联为电动机供电,而这其中仅仅只有主逆变器需要电压源。这种新型的拓扑结构由于增加了从逆变器作为辅助单元用于能量存储,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一定程度上实现电动机的四象限运行。相比传统的H桥逆变器,该拓扑可以减少输入电压源的数目;当电动机以稳定速度运行时,从逆变器可以为负载提供无功能量。该拓扑结构在电力机车和大型舰船推进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饶建业李永东
关键词:逆变器电动机驱动超级电容
流道结构与电解液流动状态对VRB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流道结构,考察了在平流和穿流情况下,电解液流动状态对全钒液流电池(VRB)性能的影响。改变电解液的循环流量,考察了活性物质的供应量和流动状态对充放电电压的影响。穿流结构的流道可增加电极的有效面积,改善电解液流动的均匀性,提高能量效率1.5%-5.0%。电解液流动状态对能量效率的影响约在1.5%以内,弱于流动方式和流道结构的影响。
朱顺泉陈金庆汪钱王保国
关键词:电解液
切应力作用下层流降膜传热特性的数学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合流超几何函数求解了切应力作用下降膜过程的能量方程,其中液膜内速度分布由气液界面切应力决定,并解得努塞尔数的计算表达式,分析了液膜温度和努塞尔数的变化趋势,讨论了同向与反向切应力、贝克来数对层流降膜传热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同向切应力作用下液膜最大速度恒位于气液界面处,对液膜具有拉薄效应,因此换热效果优于反向切应力作用,且努塞尔数随着切应力的增大而增大,而反向切应力则相反;同时努塞尔数在发展段随贝克来数的增大而增大,在充分发展阶段趋于一致。
郭常青朱冬生赵强
关键词:降膜层流切应力传热合流超几何函数
立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的CFD模拟被引量:11
2009年
基于VOF算法,建立了立式蒸发式冷凝器气-液两相顺流传热传质的计算模型。根据CFD模型,计算了在不同气、液相进口条件下,管壁温度的分布、气-液相界面处潜热和显热换热量的关系,模拟得到的管壁温度分布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计算结果表明,降低进口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气相流速或者液相流量,都可增强气-液相间热质交换的剧烈程度;气-液相界面处的换热主要形式是由于水蒸发引起的潜热换热,占80%以上,它远远大于由于温度梯度而引起的显热换热量;气-液相界面处的蒸发潜热主要受空气的相对湿度影响,其次是气相流速和液相流量。
蒋翔朱冬生吴治将李元希汪南
关键词:竖管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
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7
2009年
在考虑表面张力动量源项和气—液两相间传热传质源项的条件下,基于Volumeof Fluid算法,建立了板式蒸发式冷凝器气—液两相降膜流动传热传质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壁面热流密度、液相进口温度和空气流速对竖直板面温度分布、气—液两相界面处潜热和显热传热热量密度的相对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和空气内温度随壁面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气—液两相界面处,温度梯度不连续;气—液两相界面处的传热形式以水蒸发传质引起的潜热传热为主、空气显热传热为辅,且传热热阻主要集中于水膜内;随空气流速的增加,气—液两相间传质量也随之增大.
郭常青朱冬生蒋翔吴治将张景卫
关键词: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数值模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