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5-546)

作品数:51 被引量:242H指数:11
相关作者:孙刚房岩刘保亭王英龙褚立志更多>>
相关机构:长春师范学院河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14篇理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电气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生物扰动
  • 12篇水田
  • 11篇铁电
  • 8篇土壤
  • 7篇铁电薄膜
  • 7篇扰动效应
  • 6篇泥鳅
  • 6篇沉积物
  • 4篇底栖动物
  • 4篇水田土壤
  • 4篇TI
  • 3篇稻田
  • 3篇第一性原理
  • 3篇第一性原理研...
  • 3篇水稻
  • 3篇水丝蚓
  • 3篇农业
  • 3篇无机非金属
  • 3篇无机非金属材...
  • 3篇绿色农业

机构

  • 19篇长春师范学院
  • 13篇河北大学
  • 6篇东北师范大学
  • 5篇长春师范大学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长春教育学院
  • 3篇武汉大学
  • 2篇南阳理工学院
  • 2篇汕头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荆楚理工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东京农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5篇孙刚
  • 24篇房岩
  • 11篇刘保亭
  • 9篇王英龙
  • 6篇褚立志
  • 5篇傅广生
  • 5篇魏同茹
  • 4篇赵庆勋
  • 4篇王文杰
  • 4篇祖元刚
  • 4篇杨校园
  • 3篇闫正
  • 3篇马良
  • 3篇黄远明
  • 3篇武军驻
  • 3篇都兴莉
  • 2篇吕明
  • 2篇汪爱武
  • 2篇周世玲
  • 2篇胡子祎

传媒

  • 7篇农业与技术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原子与分子物...
  • 3篇功能材料
  • 3篇电子元件与材...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微纳电子技术
  • 2篇长春师范学院...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电化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荆门职业技术...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海军工程大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11篇2009
  • 7篇2008
  • 13篇2007
  • 7篇200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孔硅薄膜上铜微晶的形成被引量:1
2008年
以氯化铜水溶液作电解液,在发光多孔硅薄膜表面上电沉积铜.SEM观测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结果表明:电沉积之后,在多孔硅薄膜上形成了一些或实心或中空的等边三角形铜微晶,沉积后的多孔硅薄膜的分形维数从2.608降为2.252,其表面由粗糙变为光滑.与物理方法制作相比,这是一种机械强度和导电性能都更加良好的多孔硅薄膜.
陈兰莉周甫方翟保改黄远明
关键词:电沉积多孔硅微晶纳米材料分形维数
咔唑在Sol-Gel制备的SiO_2薄膜中的发光机理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溶胶-凝胶(sol-gel)工艺制备了能够发射红光的含咔唑的SiO2薄膜。测量了薄膜样品的发射谱,发现当激发波长从610nm连续减小到400nm时,样品的发射波长从760nm连续蓝移到了550nm左右。将含咔唑的SiO2薄膜溶解在乙醇中,经逐步稀释后所得溶液的发光可以从绿光变到紫光。基于它们的发射谱、激发谱和吸收谱,探讨了咔唑在SiO2薄膜中发红光的机理。结果表明,咔唑分子被紧缩在SiO2薄膜内部的微孔中,因受到挤压而使其共轭尺寸变大,从而导致咔唑的发光特性发生改变。
黄远明陈兰莉邱桂明
关键词:SIO2薄膜咔唑光致发光溶胶-凝胶法
强电场下PbZr_(0.4)Ti_(0.6)O_3薄膜的电热效应被引量:3
2008年
从Landau-Devonshire唯象理论出发,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到了PbZr0.4Ti0.6O3体材料和薄膜的电热效应与温度和电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居里温度附近,体材料发生铁电相变,而在足够强的电场下,其固有的电热效应破坏了铁电相变的不连续性,绝热温度改变了约11K,对薄膜结构的PbZr0.4Ti0.6O3,绝热温度改变了约7.3K,这与实验结果(12K)基本相符。薄膜结构使铁电材料由不连续相变转到连续相变,它还减小了铁电材料的电热效应,降低了各物理量随温度变化的灵敏性。
王英龙魏同茹刘保亭褚立志傅广生
关键词:铁电薄膜电热效应铁电相变
Pb(Zr_(0.4)Ti_(0.6))O_3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Pb(Zr0.4Ti0.6)O3五层超晶胞的顺电相和铁电相的电子结构.由态密度、电子密度和能带结构的计算结果发现顺电相下钛氧八面体Ti-O6和锆氧八面体Zr-O6在铁电相中分裂为由1个O1离子和4个O2离子组成的金字塔结构Ti-O5和Zr-O5;与顺电相相比,铁电相中钛离子的3d电子和氧离子的2p电子存在更强的轨道杂化,这种杂化降低了离子间的短程排斥力,使得具有铁电性的四方结构更为稳定,而且钛离子与氧离子的相互作用对于铁电相Pb(Zr0.4Ti0.6)O3沿c轴自发极化的贡献大于锆离子与氧离子的相互作用;由电子密度的分布可推断立方结构的Pb-O键呈现离子键特征,而铁电相下Pb-O键则有较大的共价成分,铅离子与氧离子的这种轨道杂化对Pb(Zr0.4Ti0.6)O3的铁电性起重要作用.所得结果对深入理解Pb(Zr0.4Ti0.6)O3铁电性的微观机理具有参考价值.
赵庆勋王书彪关丽刘保亭
关键词:铁电体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
关于种群疯长与种群暴发的新观点II.生物种群与天体黑洞
2006年
将理论生态学与天体物理学相结合,深入探讨了种群增长方式,阐述了生物种群与天体黑洞的关系,计算了生物种群达到天体黑洞质量的世代数和惊人的吞食能力,旨在揭示种群疯长和暴发的本性,为农业病虫害及疾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生物种群是宇宙间特殊形式的物质,处于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历经有限个世代后,将达到天体黑洞质量,并且具有在一天之内吞食一个天体黑洞质量物质的能力。
孙刚房岩关静书
关键词:种群暴发
泥鳅对水田上覆水中氮素动态的生物扰动效应被引量:15
2009年
基于模拟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氮素含量在有/无泥鳅活动时的差异,探讨了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中氮素动态的生物扰动效应。结果表明,泥鳅对水田上覆水中氮素动态具有强烈的扰动作用。泥鳅扰动组上覆水中氨氮和硝态氮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高于对照组。泥鳅扰动对上覆水中亚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但显著增加了溶解性无机氮和总氮的含量。在试验前期扰动组上覆水中氨氮/总氮比值高于对照组,在试验中、后期则低于对照组。试验期间扰动组上覆水中溶解性无机氮/总氮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泥鳅扰动显著增加了水田上覆水中溶解性无机氮占总氮的比例。
孙刚房岩安永辉杨校园
关键词:泥鳅水田生物扰动氮素田面水
BaZrO_3和CaZrO_3能带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基础上的CASTEP软件包,计算了BaZrO_3和CazrO_3的能带以及光学性质.计算得到BazrO_3直接带隙和间接带隙分别为3.49 eV和3.23 eV,CazrO_3直接带隙和间接带隙分别为3.73 eV和3.38 eV.对这两种材料的介电函数、吸收系数、反射系数、折射系数、湮灭系数和能量损失系数等光学系数进行了计算,并基于电子能带对光学性质进行了解释,得出,光学特性的异同是由于其内部微观结构上的异同所引起的.
王英龙吴转花褚立志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电子能带结构光学性质
硅基高度择优取向PZT厚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应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在以SrTiO3(STO)为模板/阻挡层Si(001)基片上制备了La-Sr-Co-O/Pb(Zr0.5Ti0.5)O3(PZT)/La-Sr-Co-O/STO/Si异质结,PZT的厚度为0.8μm。研究了异质结的结构和性能。实验发现,PZT结晶良好、具有(001)高度择优取向以及较高的极化强度和较小的极化强度对脉冲宽度的依赖性;当外加电压为50V时,电阻率仍>108Ω.cm。
刘保亭程春生赵庆勋闫正马良李锋武德起
关键词:硅衬底锆钛酸铅溶胶-凝胶法厚膜
稻-鱼复合生态系统对水田土壤微生物生理群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平板表面涂抹法和稀释法对稻-鱼(泥鳅)复合体系的水田土壤微生物生理群进行了定位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底栖鱼类对水田土壤特殊微生物生理群具有重要影响,促进了土壤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生长,抑制了反硝化细菌和反硫化细菌的繁殖,有助于增加土壤N、P、S等养分元素的供给能力、土壤肥力和生化活性,提高水田的养分利用效率。
孙刚房岩韩德复闫丽侠杨校园
关键词:水稻土土壤微生物
含NiTi阻挡层的硅基(La_(0.5)Sr_(0.5))CoO_3/Pb(Zr_(0.4)Ti_(0.6))O_3/(La_(0.5)Sr_(0.5))CoO_3铁电电容器异质结被引量:1
2007年
应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非晶NiTi薄膜作阻挡层,在Si(100)衬底上构造了(La0.5Sr0.5)CoO3/Pb(Zr0.4Ti0.6)O3/(La0.5Sr0.5)CoO3(LSCO/PZT/LSCO)铁电电容器异质结,研究了Pb(Zr0.4Ti0.6)O3铁电薄膜的结构和物理性能。实验发现LSCO/PZT/LSCO铁电电容器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在417kV/cm的驱动场强下,PZT铁电电容器具有较低的矫顽场强(125kV/cm)和较高的剩余极化强度(19.0μC/cm2),良好电容-电压特性(C-V)和保持特性,铁电电容器经过1010次反转后,极化强度没有明显下降,表明了非晶NiTi薄膜可以用作高密度硅基铁电存储器的扩散阻挡层。
刘保亭闫小兵程春生李锋马良赵庆勋闫正
关键词:NITI阻挡层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