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CDA092)

作品数:5 被引量:96H指数:5
相关作者:朱爱民郑志伟周连凤李嗣新周莲凤更多>>
相关机构: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支流
  • 4篇植物
  • 4篇三峡水库
  • 4篇水库
  • 4篇浮游植物
  • 3篇水华
  • 2篇多甲藻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群落
  • 2篇甲藻
  • 2篇浮游
  • 2篇浮游植物群落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植物群落结构
  • 1篇水期
  • 1篇水质
  • 1篇群落结构
  • 1篇小环藻
  • 1篇枯水期

机构

  • 4篇水利部中国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朱爱民
  • 3篇郑志伟
  • 2篇李嗣新
  • 2篇周连凤
  • 2篇乔晔
  • 2篇梁友光
  • 2篇邹清
  • 2篇周莲凤
  • 1篇梁银铨
  • 1篇胡菊香
  • 1篇邹曦
  • 1篇董方勇
  • 1篇谢文星
  • 1篇胡俊
  • 1篇潘晓洁
  • 1篇赵先富
  • 1篇汪红军
  • 1篇俞伏虎
  • 1篇胡小健

传媒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汉江中下游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5
2014年
针对汉江中下游春季硅藻水华频繁暴发的现状,研究了水华暴发不同时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水体理化因子分析,揭示硅藻水华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汉江春季水华暴发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48属64种(含变种),其中硅藻种类所占比例最大(18属23种),不同样点所占比例介于44.13%~51.29%,其次是绿藻类(16属22种),不同样点所占比例介于28.21%~35.14%,蓝藻门和隐藻门种类数在水华期间较少,各样点仅发现2~3种,金藻门和甲藻门种类最少;水华发生期间主要优势种为硅藻门的小环藻,水华暴发初期和中期往往形成单优种,而水华末期随着其优势度的降低,蓝藻门、隐藻门和硅藻门其他种类也会形成优势种;水华暴发期间浮游植物密度最高可达2.34×107 cells·L-1,其中小环藻种群数量最高可达2.06×107 cells·L-1,占浮游植物群落总数的88%;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中,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无显著时空差异,Shannon多样性在水华中期较低,而水华初期和末期相对较高,BergerParker指数变化与Simpson指数相反;浮游植物与理化因子的冗余分析(RDA)发现,浮游植物总数量与磷酸盐、溶解氧、总磷呈正相关,与硝酸盐、温度、透明度呈负相关。
潘晓洁朱爱民郑志伟乔晔邹清周莲凤邹曦
关键词:春季水华硅藻小环藻
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枯水期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水质被引量:29
2013年
2010年4月对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未淹没区与回水区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硅藻、绿藻和蓝藻共占浮游植物种类的93.33%~93.88%.干流优势种类有1门1种、未淹没区有3门6种、回水区有5门6种,出现率分别为15.38%、9.23%和25.00%.回水区现存量平均值最高、未淹没区其次、干流最低.现存量组成在干流、未淹没区和回水区之间有差异,绿藻所占比例干流最高,硅藻所占比例未淹没区最高,隐藻、蓝藻和甲藻所占比例均在回水区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未淹没区最高、干流次之、回水区最低.17条支流回水区H'和8条支流回水区J均低于未淹没区.水质评价显示,轻或无污染断面(采样点)的比例,干流为76.92%,未淹没区为84.62%,回水区为47.06%.19条(73.08%)支流回水区出现中污染或重污染,7条(26.92%)支流未淹没区出现中污染或重污染.三峡工程蓄水对回水区浮游植物与水质影响比长江干流更大.
朱爱民胡菊香李嗣新周连凤梁友光
关键词:三峡水库长江干流支流浮游植物水质
156m蓄水后三峡水库支流童庄河河口段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被引量:10
2009年
2007年3月至12月按季节对童庄河河口段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33种,隶属于6门62属。不同季节的种类为34~88种,拟多甲藻为春夏季、隐藻为秋冬季主要优势种类,现存量的主要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多样性指数从高至低依次为夏季、冬季、秋季和春季。上、中、下游断面之间,种类主要门类组成顺序不变。夏季上游断面密度和生物量、冬季上游断面生物量显著高于中游、下游断面。多样性指数自上游断面至下游断面,秋季依次小幅下降、冬季呈依次升高趋势。0~15m现存量分布,春、冬季下降,夏、秋季为上升—下降分布,0m或1m最高、15m最低。与156m蓄水前同期相比,蓄水后种类增加了1.88倍,种类的主要门类组成没变。春季优势种类由3种减少到1种,秋季新出现了1种优势种类。现存量主要组成变得更单一,多样性指数下降了32.32%~85.52%。现存量的垂直分布基本不变。
朱爱民吴广兵梁银铨谢文星俞伏虎胡小健
关键词:三峡水库浮游植物
三峡水库支流童庄河拟多甲藻水华的监测被引量:9
2012年
2009年和2010年对三峡水库支流童庄河回水区和长江干流水体理化和浮游植物进行了同步连续跟踪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童庄河回水区和长江干流氮、磷含量较2009年有所升高,相同年份童庄河回水区和长江干流氮、磷含量各有高低,但差别不大。2-3月,童庄河回水区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sp.)细胞密度逐步增加并达到高峰,其细胞密度可从2009年第13位、2010年2月26日的第9位,在2010年3月17日迅速上升为第1位,成为第一优势种类,并在2010年2-3月形成水华。拟多甲藻水华最先出现在回水区尾端,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向中下游发展,并形成大面积水华,在维持一段时间后消退。童庄河回水区拟多甲藻密度上游最高,从上游至下游,密度逐渐下降。同期长江干流出现拟多甲藻的次数较少、密度较低,通常在回水区最低密度的30.91%以下。分析认为,2-3月回水区更适合拟多甲藻生长,能否形成水华主要受水文因子的影响。
朱爱民乔晔梁友光郑志伟周莲凤邹清汪红军
关键词:三峡水库水华
三峡水库支流拟多甲藻水华的形成机制被引量:19
2014年
三峡水库支流的拟多甲藻水华发生已成为近年的常态,但是其发生机制依然不清楚。2009年到2011年期间,对拟多甲藻水华频发的童庄河回水区进行重点监测,并扩展到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及26条支流未淹没区和回水区浮游植物的四季调查。结果表明,四季调查中,拟多甲藻出现率、平均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大优势度,4月最高,相同季节,回水区最高。2—4月,童庄河回水区各点拟多甲藻密度均为升高到下降变化,最高密度自上游至下游大幅下降。2010年,拟多甲藻水华于2月最先在童庄河回水区上游出现,逐步向中下游发展,维持一定规模和时间后消退。与此同时,长江干流拟多甲藻出现率、密度和最大优势度大幅低于童庄河回水区。童庄河回水区发生(2005年、2007年和2010年)比不发生(2009年)拟多甲藻水华年份,三峡水库1—3月日出库流量(平均值4489.9—5623.3 m3/s)较小、1—2月水位日变幅(平均值0.148 m、0.246 m)和2月水位日升降(平均值-0.223 m)较大。研究认为,藻类在适宜水温时形成水华,2—4月支流回水区水温适宜、氮磷含量满足甲藻营养能力和生活习性需要。拟多甲藻能否形成水华,首先取决于回水区上游是否存在满足要求的水动力条件。其次,三峡水库出库流量、水位波动等水文条件,通过改变回水区上游水动力条件和回水区流速,影响水华能否形成及形成时间、程度、范围和维持时间。由于尺度效应不同,三峡水库相同水文条件对不同位置支流拟多甲藻水华形成的影响不一样。
朱爱民李嗣新胡俊周连凤郑志伟赵先富董方勇
关键词:三峡水库支流水华浮游植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