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5184)

作品数:10 被引量:81H指数:5
相关作者:史耀耀赵鹏兵任军学王涛陈国定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合金
  • 3篇表面形貌
  • 3篇补偿控制
  • 2篇英文
  • 2篇数值仿真
  • 2篇铣削
  • 2篇显微硬度
  • 2篇观测器
  • 2篇仿真
  • 2篇干扰观测器
  • 2篇高温合金
  • 2篇GH4169
  • 2篇粗糙度
  • 1篇叶盘
  • 1篇叶片
  • 1篇整体叶盘
  • 1篇三维表面形貌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伺服

机构

  • 9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史耀耀
  • 3篇赵鹏兵
  • 2篇陈国定
  • 2篇王涛
  • 2篇任军学
  • 1篇武导侠
  • 1篇刘维伟
  • 1篇李祥宇
  • 1篇林谦
  • 1篇靳淇超
  • 1篇李晓燕
  • 1篇李锋
  • 1篇黄新春
  • 1篇孙登科
  • 1篇李小彪
  • 1篇张定华
  • 1篇万旭生
  • 1篇姚倡锋
  • 1篇单晨伟
  • 1篇苏若斌

传媒

  • 3篇机械科学与技...
  • 2篇计算机集成制...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工具技术
  • 1篇Chines...
  • 1篇纳米技术与精...
  • 1篇Transa...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盘铣开槽加工表面形貌与变质层研究(英文)
2016年
设计盘铣开槽实验以测量盘铣切削钛合金时的切削力和切削温度,以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实验为基础,分析不同切削条件下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残余应力、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铣削表面中心处的粗糙度值小于边缘处,粗糙度值随着主轴转速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切削深度和进给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铣削表面和次表面均出现残余压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残余压应力逐渐减小为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晶粒沿进给方向发生明显的拉伸变形,α相从初始等轴态拉伸为长片状。随着切削温度的升高,塑性变形区的金相组织发生改变,当切削温度达到β相转变温度时,金相组织从初始等轴态转变为全片层组织。热力耦合作用使得已加工表面和次表面硬度值升高。
辛红敏史耀耀
关键词:钛合金粗糙度表面形貌显微硬度
航空发动机叶片砂带抛光力的干扰观测补偿控制被引量:5
2013年
为提高叶片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针对气体的可压缩性、阀的死区效应、阀的流量非线性、气缸摩擦力和测量噪声等干扰因素对叶片抛光力控制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干扰观测器来预测抛光力气动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干扰,并在控制中引入等效的补偿来抑制干扰,同时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对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参数进行在线自适应整定。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具有控制精度高、鲁棒性强、抑制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能够提高叶片型面尺寸精度和表面一致性、降低表面粗糙度、减小残余应力并提高抛光效率。
赵鹏兵史耀耀李小彪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干扰观测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高温合金GH4169高效插铣工艺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高温合金GH4169插铣粗加工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从切削力及刀具磨损两方面评价顺、逆插铣加工方式,并根据优选出的顺插加工方式,分别研究插铣行距及每齿进给量对切削力、刀具寿命及刀具寿命内材料去除总量的影响规律,从而优选出合适的行距及进给。结果表明,在试验研究工艺条件下,当ae=5.0mm,fz=0.017mm/z时,切削力较小,刀具寿命较长,刀具寿命内的材料去除总量较大,且效率较高。
林谦任军学李祥宇孙登科
关键词:GH4169插铣
TB6钛合金高速铣削三维表面形貌及疲劳行为(英文)被引量:18
2013年
钛合金高速铣削以高效率、高质量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为了优化高速铣削中控制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参数,通过高速侧面铣削试验及疲劳试验,研究高速铣削参数对三维表面形貌和疲劳寿命的影响。通过疲劳试样断口观测,揭示表面形貌对疲劳裂纹产生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铣削速度优选范围为100~140m/min,每齿进给量优选范围为0.02~0.06mm/z,可保障表面粗糙度在0.8μm内。基于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建立的疲劳寿命模型与实验结果的平均误差为6.25%。疲劳裂纹起源于试件已加工表面的相交棱处。
姚倡锋武导侠靳淇超黄新春任军学张定华
关键词:高速铣削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疲劳断口
Composite Adaptive Control of Belt Polishing Force for Aero-engine Blade被引量:12
2013年
The existing methods for blade polishing mainly focus on robot polishing and manual grinding.Due to the difficulty in high-precision control of the polishing force,the blade surface precision is very low in robot polishing,in particular,quality of the inlet and exhaust edges can not satisfy the processing requirements.Manual grinding has low efficiency,high labor intensity and unstable processing quality,moreover,the polished surface is vulnerable to burn,and the surface precision and integrity are difficult to ensure.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file accuracy and surface quality,a pneumatic flexible polishing force-exerting mechanism is designed and a dual-mode switching composite adaptive control(DSCAC) strategy is proposed,which combines Bang-Bang control and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based on fuzzy neural network(MRACFNN) together.By the mod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Bang-Bang control is used to track the control command signal quickly when the actual polishing force is far away from the target value,and MRACFNN is utilized in smaller error ranges to improve the system robustness and control precision.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force-exerting mechanism,simulation analysis is implemented on DSCAC.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polishing force can better track the given signal.Finally,the blade polishing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designed polishing equipment.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SCAC can effectively mitigate the influence of gas compressibility,valve dead-time effect,valve nonlinear flow,cylinder friction,measurement noise and other interference on the control precision of polishing force,which has high control precision,strong robustness,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and other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MRACFNN.The proposed research achieves high-precision control of the polishing force,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blade machining precision and surface consistency,and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surface roughness.
ZHsAO PengbingSHI Yaoyao
关键词:BLADEPOLISHINGFORCECONTROLCONTROL
整体叶盘高效强力铣集成制造单元的精度补偿控制
2013年
针对非线性摩擦对整体叶盘高效强力铣集成制造单元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切换增益调节的滑模控制方法。通过事先给定系统的期望运动轨迹,设计出滑模控制的切换函数,以保证系统的初始状态在滑模面内。采用模糊推理系统,根据滑模到达条件对切换增益进行动态调整,并利用切换增益消除干扰项,从而消除抖振。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基于模糊切换增益调节的滑模控制具有控制精度高、鲁棒性强、抑制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能够提高叶片型面尺寸精度和表面一致性,降低表面粗糙度,减小残余应力并提高加工效率。
赵鹏兵史耀耀
关键词:模糊滑模控制
叶片精密抛光伺服系统的干扰观测补偿控制被引量:1
2013年
叶片型面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提高对数控抛光伺服系统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非线性摩擦和被控对象参数摄动对数控抛光伺服系统定位精度和跟踪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粒子群优化模糊PID(PFPID)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干扰观测器来预测伺服系统中的非线性摩擦和参数摄动等各种干扰,并在控制中引入等效的补偿来抑制干扰,同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进行在线调整,进而利用模糊控制器对PID控制参数进行自适应整定.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干扰观测器的PFPID控制器具有控制精度高、鲁棒性强、抑制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其能够提高叶片型面尺寸精度和表面一致性,降低表面粗糙度,减小残余应力并提高抛光效率.
赵鹏兵史耀耀
关键词:干扰观测器粒子群优化模糊PID控制
Deform 3D软件支持的球头铣刀铣削仿真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球头铣刀铣削过程包含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且球头铣刀刀刃特殊,分析较为困难。在商业有限元软件Deform 3D前处理器中建立了球头铣刀铣削有限元模型,运用可靠的材料模型及切屑分离、断裂准则,采用合理的摩擦模型和传热模型,施加恰当的边界条件,进行了连续两刀齿的仿真模拟铣削过程,得到了铣削力、工件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的仿真结果,并分析了铣削速度、进给量、铣削深度等工艺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程凤军陈国定王涛
关键词:球头铣刀铣削数值仿真DEFORM3D
GH4169高温合金平面磨削力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建立了GH4169高温合金单磨粒磨削过程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计算仿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单磨粒磨削过程与宏观砂轮磨削过程的映射关系,提出了GH4169高温合金平面磨削力的预测方法。探究了磨削速度、工件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等工艺参数对单磨粒磨削力及砂轮磨削力影响的规律。GH4169高温合金平面磨削力的实验研究支持了理论模型和计算结果。
苏若斌陈国定王涛
关键词:高温合金磨削力数值仿真
GH4169高速车削参数对加工表面完整性影响研究被引量:30
2013年
使用PVD-TiAlN涂层硬质合金刀片进行高温合金GH4169的高速车削正交试验,建立了表面完整性特征中表面粗糙度、表面残余应力、显微硬度的经验公式,分析了车削参数对表面完整性各特征量的影响规律,并观测了高速车削加工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随车削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随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进给量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最主要因素;随着进给量的增加,表面形貌变差;轴向残余应力表现为压应力,切向残余应力表现为拉应力,减小进给量,降低车削速度可减小车削加工的残余应力,轴向残余应力对进给量最敏感,切向残余应力对切削深度最敏感;显微硬度随车削速度的增大而增加,车削速度是影响显微硬度的主要因素。
刘维伟李晓燕万旭生李锋单晨伟
关键词:高速车削表面形貌表面残余应力显微硬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