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0101)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力郭泽云于建云王锦李洁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缺血
  • 7篇脑缺血
  • 5篇蛋白
  • 5篇再灌注
  • 5篇糖蛋白
  • 5篇缺血再灌注
  • 5篇脑缺血再灌注
  • 5篇灌注
  • 5篇P-糖蛋白
  • 3篇脑内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鼠脑
  • 2篇鼠脑缺血再灌...
  • 2篇中枢神经
  • 2篇中枢神经系统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 2篇P-GP
  • 2篇大鼠脑
  • 2篇大鼠脑缺血

机构

  • 10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杨力
  • 6篇郭泽云
  • 3篇李洁
  • 2篇于建云
  • 2篇陈波
  • 2篇王锦
  • 1篇王婷
  • 1篇李昭
  • 1篇王晓娟
  • 1篇朱琳瑜
  • 1篇闫航
  • 1篇杨蕾
  • 1篇容伟
  • 1篇李志雄

传媒

  • 5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四届全国解...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LRP3炎性小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2年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神经炎症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的神经炎症会导致神经元死亡、加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抑制神经炎症有助于神经元的存活,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预后。大量研究证实,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最近研究发现NLRP 3炎性小体可介导IL-1β和IL-18释放,对引发炎性反应部位的细胞焦亡至关重要。目前对神经系统疾病与炎性因子的研究较多,但对神经系统疾病与NLRP 3炎性小体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探明它们间的具体关系和作用将对阐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NLRP 3炎性小体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张鹏飞于春泽于建云杨力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三七及单体对P糖蛋白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P-糖蛋白属于ABC跨膜转运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ATP依赖性的外向型转运泵,参与生物的各种生理功能以及多类药物的体内转运过程,同时也是产生临床多药耐药作用的主要原因.三七作为云南的特色中草药,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方面有着显著疗效,其副作用小、多靶点及多途径的综合调节作用,在逆转Mdr1和P-gp表达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前景.综述近年来从蛋白质水平和基因水平上通过多种途径下调P-gp及Mdr1基因的表达,以及三七及其单体成分对P-gp及Mdr1基因下调机制的进展研究及展望.
李洁杨力郭泽云
关键词:P-糖蛋白多药耐药人参皂甙
P-糖蛋白在永久性脑缺血大鼠脑内的表达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多药耐药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脑内血管及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P-gp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应用微创开颅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后1、2、3 d共3个缺血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n=6)。用抗P-gp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测血管壁及脑内细胞是否表达P-gp以及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结果:缺血后1、2、3 d组中,在缺血坏死区可见大量表达P-gp的阳性细胞,3 d时达高峰;缺血区仅有少量血管表达P-gp,在缺血区周围皮质及纹状体中血管壁上大量表达P-gp,并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多,在3 d组达高峰。结论:脑缺血后大鼠脑内血管壁及细胞中大量表达P-gp,提示脑内受损后多药耐药蛋白合成增加,在自我保护的同时也影响了临床药物的进入。
杨力闫航杨蕾朱琳瑜宋芸莹于建云郭泽云
关键词:P-糖蛋白脑缺血免疫组化
P-糖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90min再灌注后P-糖蛋白(P-gp)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取26只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其中1只用于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其余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脑缺血再灌注1、3、7d组(n=5)。用免疫组织化学DAB单标,观察P-gp在正常脑组织和缺血脑组织中的分布变化;用Mdr-1抗体分别和神经元标记物(Neun)、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微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进行免疫荧光双标,观察P-gp在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及纹状体微血管P-gp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仅在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gp,缺血再灌注组除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gp外,在部分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也有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1d皮质P-gp mRNA表达降低,但3d表达明显增高,7d又下降,其升高和降低水平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后1、3、7d纹状体P-gp mRNA表达均增多,其中以1、3d增多明显,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P-gp在大脑皮层及纹状体微血管P-gp的表达呈现不同的趋势,这可能是脑组织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赵敏王晓娟陈波李洁于建云郭泽云杨力
关键词:P-糖蛋白脑缺血再灌注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皮质和纹状体微血管P-gp的表达变化
2018年
目的:观察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内皮质及纹状体微血管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取51只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其中1只用于TTC染色,其余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10)、脑缺血再灌注1 d、3 d和7 d组(n=10)。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计数各组P-gp在皮质和纹状体的微血管表达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缺血后大脑皮层及纹状体微血管P-gp的表达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和纹状体的缺血侧微血管P-gp的MVD值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呈现增高的趋势,在3 d时达到高峰,皮质和纹状体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7 d时回降至接近正常水平。皮质和纹状体的缺血侧及其对侧微血管P-gp的MVD值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均呈现增高的趋势,且均在3 d时达到高峰,但缺血侧比缺血对侧增高明显(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微血管的P-gp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趋势,可能是脑组织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赵敏王晓娟陈波李洁于建云李晓文郭泽云杨力
关键词:P-糖蛋白脑缺血再灌注
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P-gp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多药耐药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组、PNS低剂量组和PNS高剂量组。...
杨力王晓娟李洁于建云李昭郭泽云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P-GP脑缺血再灌注
文献传递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Mrp1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多药耐药蛋白(Mrp1)在脑内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缺血再灌注的关系.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缺血再灌注后1、3、7d组(n=6).应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以抗Mrp1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Mrp1的表达变化.结果 Mrp1在正常脑内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缺血再灌注后1d、3 d、7d组中,缺血再灌注区的皮质、海马及纹状体内可见Mrp1表达升高,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在3d组达高峰(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中Mrp1的表达增高,可能是细胞受损时的自我保护反应,但同时也可能与临床耐药性的发生有关.
杨力李洁李志雄容伟于建云郭泽云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MRP1
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周细胞(pericyte)是位于血管内皮与基膜间的一种多功能细胞。目前认为周细胞对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及多种组织器官的成熟和稳定均有重要意义。研究证实,周细胞在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脑损伤及脑肿瘤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最新研究,对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探明周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发现新的治疗靶向提供线索。
孙潇王锦郭泽云杨力
关键词:周细胞内皮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血管单元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TDP-43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I/R)后反式激活应答脱氧核糖核酸结合蛋白43(TDP-43)在脑内的定位及表达变化,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退变与TDP-43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R脑组织中TDP-43的表达变化,观察脑缺血后TDP-43与神经细胞的关系;提取I/R区组织蛋白以免疫印迹法对TDP-43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Sham组TDP-43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胞核内,I/R后皮质、海马及纹状体在1、3和7 d组的TDP-43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出现病理性TDP-43的表达; TDP-4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在3 d组达高峰(P <0. 05)。结论:大鼠I/R后能导致TDP-43表达上调,且病理性TDP-43主要出现于变性的神经元中,可能与脑缺血后出现的神经退行性变有密切关系。
王锦王婷余先祥邓玥李昭郭泽云陈波杨力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纹状体
脑缺血后P-糖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3年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曾有报道,全球约每12秒就有1个人死于脑血管病,而且一旦发生卒中复发率极高,卒中后5年的复发率为30%,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探索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是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王晓娟杨力郭泽云
关键词:脑缺血P-糖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