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1002-001-005)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朱平巩婷董世豪李慧仙崔美子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天然海水高盐条件对海绵相关细菌抗菌活性及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海洋微生物生活在高盐、高压、低温、低光照、寡营养、弱碱性的海洋环境中,因而形成了独特的生理特征和代谢机制,可产生与陆生微生物结构与活性迥然不同的次级代谢产物,如生物碱、萜类、环肽类和聚酮类等[1-2],成为海洋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得到的salinisporamide A 已经完成了 I 期临床研究,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以从海洋真菌 Aspergillus sp. CNC-139中获得的化合物为模板合成的 plinabulin(NPI-2358)已经进入II 期临床研究,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来自于卡纳里水域深海沉积物中的链霉菌 NTK937产生的 caboxamycin是一种新型的苯并噁唑抗生素,显示出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IC50仅为8μmol/L[5]。海洋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据文献报道,通过模拟海洋环境的拟生态培养,可以诱导海洋真菌产生新的活性代谢产物[6-9]。同时有研究表明,高盐条件造成的极端环境(如高渗透压和营养剥夺等)可以激活生物体内的沉默基因或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酶,进而使海洋等来源的耐盐真菌产生新的活性化合物[10-11]。另据文献报道,培养基盐度对海洋真菌的活性物质具有显著影响,其生物活性和活性物质的种类和产量可能有较大的差别[12-13]。但是,应用天然海水培养基探讨海洋来源细菌的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 HPLC化学指纹的报道较少,本实验室曾研究报道天然海水对海绵相关细菌的抗菌活性有影响[14]。另有文献对细菌 HPLC 化学指纹研究进行了报道[15-17],此外,有文献报道天然海水可影响细菌的生长[18-19]。本文以海绵相关细菌为主要研究对象,初步开展了相关探索,以期获得具有良好抗菌活性且次级代谢产物丰富的菌株。
- 甄心巩婷崔美子王瑞杉朱平
- 关键词:次级代谢产物抗菌活性高盐海绵ASPERGILLUS
- 海洋真菌杂色曲霉F62丁内酯类化合物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为了深入研究相似蜂海绵相关真菌杂色曲霉F62的活性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和HPLC等分离手段对其大米固体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从中共得到6个丁内酯类化合物,分别为丁内酯Ⅰ(1)、丁内酯Ⅱ(2)、丁内酯Ⅲ(3)、丁内酯Ⅳ(4)、丁内酯Ⅶ(5)、Aspernolides A(6),其中化合物1在10μmol/L时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其IC50值为8.73μmol/L。
- 巩婷董世豪朱平
- 关键词:次生代谢产物丁内酯
- 丰肉结海绵相关真菌产黄青霉HLS111菌株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对我国南海水域丰肉结海绵相关真菌产黄青霉菌HLS111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HPLC-DAD技术与活性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硅胶柱、凝胶柱及HPLC等色谱方法对HLS111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抗HIV、抗炎活性测定。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2个黑麦酮酸类化合物:黑麦酮酸F(1)和D(2);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环(L-色氨酸-L-苯丙氨酸)(3)、citreoindole(4)、meleagrin(5)、脑苷脂B(6);4个甾体类化合物:麦角甾醇(7)、(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烯-3β-醇(8)、globosterol(9)、β-谷甾醇(10);1个三萜类化合物: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反式阿魏酸(11);1个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12)。对化合物4的氢谱、碳谱数据进行了归属。初步的药理研究表明,黑麦酮酸类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citreoindole表现出一定的抗HIV及抗炎活性。结论海绵相关真菌产黄青霉HLS111菌株体现了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结构的多样性;黑麦酮酸类化合物为产黄青霉HLS111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
- 巩婷孙传英甄心邱君志杨金玲朱平
- 关键词:抗HIV药
- 海洋链霉菌LS298新结构活性物质及其NMR谱学研究
- 本文对我国丰肉结海绵相关链霉菌LS298菌株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Quinomycin G(1)和Cyclo-(L-Pro-4-OH-L-Leu)(2),同时分离得到两个已知化合物Tiran...
- 甄心巩婷朱平
- 关键词: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
- 文献传递
- 工程酵母细胞高压破碎、蛋白低温保藏和去糖基化处理对7-木糖紫杉烷糖基水解酶LXYL-P1-2活性的影响
- 2014年
- 紫杉醇主要来源于红豆杉,作为一种“重磅炸弹”式的抗肿瘤药物,自1992年12月被美国 FDA批准上市以来,一直是销售额最大的植物抗肿瘤药。但由于紫杉醇的天然含量极低,约占含量最高的树皮部位的万分之二,加之红豆杉生长缓慢,早期从野生红豆杉中获取紫杉醇曾给红豆杉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目前主要依靠化学半合成或苗圃栽培手段制取。苗圃栽培虽然对保护野生红豆杉资源具有积极意义,但栽培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低微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另一方面,红豆杉中存在着大量的紫杉醇结构类似物,其中包括含量数十倍于紫杉醇的7-木糖-10-去乙酰紫杉醇,而后者在脱除木糖基之后形成的10-去乙酰紫杉醇仅需在 C10位乙酰化即可产生紫杉醇[1]。如能将这类副产物转变成紫杉醇,不仅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大大提高红豆杉资源的利用率。脱除木糖基可用化学法或生物酶法来完成,其中后者的专一性强、环境友好。但由于天然细胞中β-木糖苷酶的酶量普遍偏低,用筛选得到的微生物直接进行转化效率不高[2-3],本实验室已尝试用基因工程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已从具有转化7-木糖-10-去乙酰紫杉醇为10-去乙酰紫杉醇能力的真菌香菇中克隆得到了7-木糖紫杉烷糖基水解酶 LXYL-P1-2,该酶隶属于糖基水解酶的第3家族,是一种全新的和双功能的β-木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能高效且专一性地水解包括7-木糖-10-去乙酰紫杉醇在内的7-木糖紫杉烷的木糖基,生成相应的7-羟基紫杉烷。已对该酶及其重组菌开展了酶的表征、高密度发酵与生物催化等研究[4-6]。本文报告工程酵母细胞高压破碎条件、蛋白低温保藏和去糖基化处理对 LXYL-P1-2酶活性的影响,为利用纯化的重组酶进行酶结构与功能关系等的研究提供保障。
- 陈天娇朱平
- 关键词:酵母细胞水解酶去糖基化低温保藏紫杉烷木糖
- 香菇糖基水解酶及其在紫杉醇生物合成研究中的应用
- 紫杉醇(Taxol?,paclitaxel)于1966年首次分离自美国太平洋红豆杉(短叶红豆杉, Taxus brevifolia),1971年报道其结构,1992年被FDA批准上市。适应症:广泛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
- 朱平
- 关键词:基因挖掘
- 文献传递
- 同源区段长度对In-Fusion技术连接效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在目的基因原载体(DNA 模板)与克隆载体相同的条件下,探讨了 PCR 扩增片段(含目的基因)的末端与载体间同源区段长度对 In-Fusion 连接效率的影响,并建立以In-Fusion 技术为基础的高通量克隆方法。方法以糖基水解酶 Lxyl-p1-2(2.4 kb)基因突变库的构建为例,设计引物使目的基因的两端分别与线性化载体末端含有15~200 bp 重叠序列,并通过易错 PCR 方法获得含目的基因的 PCR 扩增片段,运用 In-Fusion 技术将 PCR 扩增片段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 pPIC3.5K 中。结果对于长度大约为2.4 kb 的较大片段 DNA 的克隆, PCR 扩增片段的末端与载体间最适同源区段长度约为100 bp,此时连接效率最高,其阳性重组率高达90%左右,是常规酶切连接法的3倍。与后者相比,该技术将克隆周期由3~4 d 缩短为1~2 d。结论优化的同源区段长度可以显著提高 In-Fusion 技术对于2.4 kb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效率,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定向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库的构建。
- 李慧仙朱平
- 关键词:高通量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