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BG2005321)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史骥清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滨梅
  • 1篇培苗
  • 1篇种源
  • 1篇组培
  • 1篇组培苗
  • 1篇茎段
  • 1篇快繁
  • 1篇快繁技术
  • 1篇RAPD
  • 1篇ISSR
  • 1篇不同种源

机构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史骥清

传媒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滨梅的快繁技术和组培苗生产简报
以当年生枝条为外植体建立了滨梅 Prunus maritime 的再生体系,通过形成簇生苗的方式增殖,结果显示,在 MS+6-BA 0.5mg·L+2,4-D 0.1mg·L中增殖系数最大,达10以上;在1/2MS+6-...
付素静史骥清陈建芳周玉珍
关键词:滨梅茎段
文献传递
滨梅不同种源的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用采自江苏省吴江苗圃收集的6个滨梅种源叶片样品(分别标记为7、9、10、11、12和13号),分析了ISSR、RAPD2种分子标记,以探讨各种源间的遗传变异及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ISSR标记的19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产生了13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1条,占总条带的66.42%。条带大小300~3000bp;RAPD标记的15个多态性引物共产生9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条,占总条带的53.5%,条带大小为300—3000bp。基于ISSR标记的6个种源间遗传距离为0.0680—0.9479;而基于RAPD标记的遗传距离为0.0412—0.6439。2种标记的聚类结果,7、9、10、11、12号可归为一类,另外13号单独归为一类,该分子标记结果与形态变异类型相一致。
滕士元何云芳史骥清
关键词:滨梅ISSRRAP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