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XZS006)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陈战峰张建民侯步云王雪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心即理
  • 1篇学术
  • 1篇易传
  • 1篇儒道
  • 1篇儒道融合
  • 1篇生死
  • 1篇生死观
  • 1篇思想考论
  • 1篇宋初
  • 1篇孙复
  • 1篇损益
  • 1篇理学
  • 1篇陆九渊
  • 1篇经学
  • 1篇经学研究
  • 1篇考论
  • 1篇老子
  • 1篇淮南子
  • 1篇侯外庐
  • 1篇《老子》

机构

  • 4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陈战峰
  • 1篇王雪
  • 1篇侯步云
  • 1篇张建民

传媒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淮南子》的生死观被引量:1
2009年
将《淮南子》置于儒道二家对生死问题不同认识的背景下,从本体论和气化的角度对《淮南子》的生死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揭示其生死关系的内涵。通过与老庄生死观的比较,阐释了《淮南子》在生死观上对道家尤其是庄子生死思想的基本继承和发展。在对待事生与事死关系上,《淮南子》结合现实需要积极吸收儒家仁义道德观念,显示出融合儒道的思想特色。
王雪
关键词:《淮南子》儒道融合
宋初“三先生”之孙复学术思想考论被引量:1
2009年
"宋初三先生"之一孙复以《春秋》学名于当时,学人们多从其思想意义或时代价值进行定位。孙复《春秋》学以儒家之道为理论基础,其代表作《春秋尊王发微》是儒家之道在政治上的具体实现。从中国学术思想的角度来看,孙复《春秋》学对宋初儒学复兴、两宋《春秋》学以及理学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侯步云
关键词:宋初理学孙复《春秋》学
《老子》与《易传》损益思想的异同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损益思想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上帝观念"、"天命思想",包括损人益天与损天益人两个重要阶段。从损益思想角度考察,《易传》与《老子》有相似的一面,都重视"反"的功能和作用,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关系。但《易传》思想明显有进一步的成熟与发展。《易传》在解《损》、《益》两卦时,《彖辞》侧重上下,《象辞》侧重己人、过善,从而将《老子》、《论语》等所探讨的天人之间的损益观念,吸收融会并进一步具体化起来,更加突出修养论。随着后世学术史的演进,《易传》与《老子》的相互结合与分辨形成了新的思想和观点。
陈战峰
关键词:《老子》《易传》损益
谈陆九渊的“心即理”被引量:1
2009年
为深化对陆九渊心学的认识,推动宋明理学的发展,运用文献索引与诠释的方法,论述了陆九渊"心即理"命题中"心"与"理"的关系及其理论在现实中的落实和发展趋势。结论认为:陆九渊的"心即理"指"心"与"理"相即不离,二者以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结合着;当陆九渊把"心即理"落实于社会道德领域时,"心即理"则体现为"本心即理"。在道德领域,陆九渊又以消解方式把"本心即理"推到极端,从而达到其识理以自律的要求。
张建民
关键词:陆九渊本心
侯外庐先生经学研究的特色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对侯外庐先生经学文献研究资料的实事求是分析,揭示侯外庐先生将经学文献(包括经学元典和经学研究作品)作为考察社会状况和思想意识的主要依据,注重思想史与社会史的有机结合,开创了经学研究的新路,特别是利用《诗》《书》等,结合出土金文和流传的历史学文献(如《左传》《国语》等)概括和论述先秦社会政治和思想观念的演进,独获良多,特色鲜明,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蕴含着不少对开拓和深化经学研究的宝贵启示。
陈战峰
关键词:侯外庐经学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