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07016)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焦新安陈祥潘渭涓潘志明高崧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质粒介导
  • 2篇禽源
  • 2篇禽源大肠杆菌
  • 2篇基因
  • 2篇杆菌
  • 2篇埃希菌
  • 2篇大肠埃希菌
  • 2篇大肠杆菌
  • 1篇血凝
  • 1篇血凝试验
  • 1篇药物
  • 1篇药性分析
  • 1篇沙门菌
  • 1篇禽病
  • 1篇禽病原性大肠...
  • 1篇喹诺酮
  • 1篇喹诺酮类
  • 1篇喹诺酮类药
  • 1篇喹诺酮类药物
  • 1篇耐药

机构

  • 4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4篇陈祥
  • 4篇焦新安
  • 3篇潘志明
  • 3篇潘渭涓
  • 2篇黄金林
  • 2篇张维秋
  • 2篇王晓泉
  • 2篇高崧
  • 2篇耿士忠
  • 1篇丛秋霞
  • 1篇赵李祥
  • 1篇刘贤进
  • 1篇刘秀梵

传媒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993-2008年禽源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了解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禽源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分离株对1-4代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方法血清型采用常规的凝集试验进行测定;药敏纸片试验采用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推荐的K-B药敏纸片法。结果344株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覆盖了27个血清型,其中O78、O2、O1和O18血清型菌株分别有141、47、27和22株,共237株,占定型菌株的68.90%;224株禽源沙门菌经血清型鉴定均为鸡白痢沙门菌。1993-1999年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仅对萘啶酸的耐药率超过60%(62.43%,113/181);2000-2008年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对1-3代9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60%;禽源沙门菌从2000年起开始出现喹诺酮类耐药菌株,2000-2008年分离到的沙门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达到了83.74%,但对其它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近20年来,我国禽源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上升,10种喹诺酮类药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且禽源大肠杆菌比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更为严重,交叉耐药情况亦更为复杂。
潘渭涓陈祥王晓泉丛秋霞潘志明高崧焦新安
关键词:大肠杆菌沙门菌喹诺酮耐药性交叉耐药
禽源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被引量:8
2010年
从我国部分地区病、死家禽中分离到大肠埃希菌403株。按照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推荐的K-B药敏纸片法对其中的344株分离株进行药敏纸片试验;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五对引物,对所有分离细菌进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扩增:qnrA、qnrB、qnrS、aac(6′)-ib-cr和qepA。1993年-1996年禽源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仅对萘啶酸的耐药率超过60%;2001年-2008年禽源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1-3代7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8%。在403株禽源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3(0.7%)株qnrB阳性菌株,2(0.5%)株qnrS阳性菌株,5(1.2%)株aac(6′)-ib-cr阳性菌株以及5(1.2%)株qepA阳性菌株,未检测到qnrA阳性菌株。结果显示,近20年来,我国禽源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上升,同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在禽源大肠埃希菌中呈不断上升的流行趋势。
张维秋潘渭涓陈祥耿士忠黄金林潘志明焦新安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
禽源大肠杆菌的生物表型特性被引量:3
2008年
对243株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血清耐受试验、菌毛化大肠杆菌血凝试验和温度敏感性血凝素试验,在这些分离株中,高度血清耐受、中等血清耐受、轻度血清耐受和血清敏感菌株分别占受试菌株的57.2%(139/243)、28.8%(70/243)、10.3%(25/243)和3.7%(9/243)。在37℃细菌培养物与鸡红细胞凝集试验中,甘露糖敏感血凝(MSHA)和甘露糖耐受血凝(MRHA)菌株分别占受试菌株的64.6%(157/243)和5.8%(14/243);与豚鼠红细胞凝集试验中,MSHA和MRHA菌株分别占受试菌株的74.9%(182/243)和2.9%(7/243),其中与鸡红细胞凝集试验MSHA菌株中,MSHA阳性菌株占高致病株的69.5%(132/190),MRHA阳性菌株占低致病株的22.2%(2/9),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在温度敏感性血凝素试验中,MRHA菌株为112株,占分离株的46.1%,其中O1、O2和O78血清型的高致病株占所在血清型分离株的83%~100%,而其它血清型的高致病株仅占57%左右,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禽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其血清耐受能力、鸡红细胞MSHA菌毛的表达和温度敏感性血凝素的表达呈一定的相关关系。
陈祥赵李祥高崧王晓泉焦新安刘贤进刘秀梵
关键词:禽病原性大肠杆菌血凝试验
禽源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
从我国部分地区病、死家禽中分离到大肠埃希菌403株。按照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standards institute)推荐的K-B药敏纸片法对其中的344株分离株进行药敏纸片试验;根据G...
张维秋潘渭涓陈祥耿士忠黄金林潘志明焦新安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