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90034)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蔡红赵红岩田夏陈荣耀周天一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灰色关联
  • 2篇灰色关联分析
  • 2篇粗糙集
  • 1篇信息技术
  • 1篇信息技术能力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属性约简
  • 1篇内生
  • 1篇企业
  • 1篇企业持续竞争...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资本
  • 1篇系统GMM估...
  • 1篇经济增长
  • 1篇经济增长关系
  • 1篇竞争优势
  • 1篇跨国
  • 1篇跨国资本

机构

  • 3篇东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行健职业...

作者

  • 2篇蔡红
  • 1篇田夏
  • 1篇赵红岩
  • 1篇陈荣耀
  • 1篇周天一

传媒

  • 1篇商业时代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企业经济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年份

  • 4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长三角地区78家制造业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首先运用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进行初始指标筛选,采用粗糙集理论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权重,然后构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证明了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在制造业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可行性,也表明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将提高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综合评价的准确性。
蔡红陈荣耀
关键词:持续竞争优势粗糙集属性约简灰色关联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研究企业信息技术(IT)能力,将企业的IT能力按照层次的高低分为IT基础能力、IT应用能力、IT发展能力和IT探索能力。建立了企业IT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该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优化,采用粗糙集理论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权重,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企业IT能力评价模型。通过实例检验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企业IT能力建设与评价提供了可行方法。
蔡红
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主成分分析粗糙集灰色关联分析
技术进步路径、吸收能力与内涵经济增长关系--基于系统GMM估计的实证分析
2013年
根据企业自身创新和技术的外部性,结合吸收能力和FDI溢出效应,将技术进步路径分为技术研发、技术的转移与扩散、技术的转让合作与援助。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 M M估计法,发现三种技术进步路径对内涵经济增长均有正向作用。另外根据分组检验,发现不同类型的行业技术进步路径对内涵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周天一
关键词:系统GMM估计
本土创新能力、跨国资本技术溢出与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升级被引量:12
2013年
基于价值链理论与创新体系理论,本文运用1995-2011年面板数据,重点分析了内生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及跨国资本技术溢出对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从中发现内生创新能力是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决定性因素,而跨国资本技术溢出仍然是产业升级的主导性因素。因此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应不遗余力地加强自主创新活动及"出口中学",在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以及链内各环节企业间建立知识吸收、获取与转移的平台,从而推动产业升级。
赵红岩田夏
关键词:创新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