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JS20071108506525)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磊田卫东张勇李晓宇廖丽姿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PPARγ天然激动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9年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PARγ)是一个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nuclear hormone receptor)超家族。它与脂肪形成、免疫应答以及脂质和糖类代谢等生理过程极其相关。尽管PPARγ的合成激动剂已广泛应用于胰岛素致敏剂,但是PPARγ的天然激动剂的鉴定一直不是很清楚,目前,PPARγ的天然激动剂主要有氧化的脂肪酸和硝基脂肪酸,包括9-羟十八碳二烯醇(9-HODE),13-羟十八碳二烯醇(13-HODE),5-脱氧前列腺素J2,油酸和亚油酸的硝基衍生物(分别为OA-NO2和LNO2)等.本文综述了近年的PPARγ的天然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 廖丽姿刘磊田卫东
- 关键词:PPARΓ
- 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MicroRNA-21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了解脂肪基质细胞(ADSCs)在脂向分化过程中MicroRNA-21(miRNA-21)表达变化情况。方法:从8只出生30d雄性体健SD幼鼠体内取出脂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获得了纯度高的脂肪基质细胞,采用脂向诱导液对第3代的脂肪基质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并以未诱导的细胞为对照。成脂诱导培养液[DMEM培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1μmol.L-1)、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0.5mmol.L-1)、胰岛素(10mg.L-1)]。应用microRNA芯片技术检测脂肪基质细胞脂向诱导后7d和未诱导microRNA-21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croRNA-21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前后表达量变化。结果:经显微镜下观察、油红O染色及PPAR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证实脂肪基质细胞已经脂向分化,miRNA芯片及实时定量PCR结果均表明miRNA-21在脂肪基质细胞体外脂向分化过程中表达显著下调。结论:miRNA-21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后的表达有显著降低,可能参与调控ADSCs的脂向分化过程。
- 王伟新张勇李晓宇龙洁田卫东汤炜王杭郑晓辉刘磊
- 关键词:MICRORNA-21脂肪基质细胞实时定量PCR
- 藻酸钙凝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颅骨极量缺损被引量:4
- 2008年
- 背景:课题组前期已经发现藻酸盐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能在体内形成软骨,并能稳定分泌Ⅱ型胶原。目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观察藻酸钙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修复大鼠颅骨极量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配对对照观察实验,2004-01/2008-02在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将1.2%藻酸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匀后滴入氯化钙溶液,制备藻酸钙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方法:SD大鼠24只,在其颅骨两侧各做一直径5mm的极量全层骨缺损,随机植入藻酸钙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实验侧)及无细胞的藻酸钙凝胶(对照侧)。在术后4周和8周分别处死12只动物,取缺损植入处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检测成骨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改良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同时进行Ⅰ型和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24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检测发现,与对照侧相比,实验侧缺损的边缘有明显钙化密度增高表现。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显示藻酸钙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中形成的组织呈现出交织状骨组织学特征,新骨量多而且结构酷似成熟骨。结论:藻酸钙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能用于修复颅骨极量骨缺损。
- 陈润良唐彦峰李声伟田卫东刘磊
- 关键词:藻酸钙凝胶骨组织工程颅骨缺损
- microRNA-16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5
- 2009年
- 背景:触发和控制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的调控研究将有助于人为控制脂肪基质细胞的分化方向,促进对细胞分化的深入了解。目的:了解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microRNA-16的表达变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试验,2007-10/2008-03在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出生30d雄性体健SD幼鼠8只。成脂诱导培养液[DMEM培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1μmol/L)、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0.5mmol/L)、胰岛素(10mg/L)]。方法:从SD幼鼠体内取出脂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获得了纯度高的脂肪基质细胞,采用脂向诱导液对第3代的脂肪基质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并以未诱导的细胞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应用microRNA芯片技术检测脂肪基质细胞脂向诱导后7d和未诱导microRNA-16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croRNA-16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前后表达量变化。结果:①成功获得纯度较高的脂肪基质细胞,成功诱导其脂向分化,诱导培养后7d观察到细胞形态学上表现出典型的脂肪细胞改变:细胞相互融合,成片生长,变为细长纺锤形;PPAR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油红O染色脂滴被染成橙红色。②成脂诱导前后microRNA-16表达明显下调,诱导前microRNA-16表达量为90.25。诱导后microRNA-16表达量为56.75,③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microRNA-16表达显著下调,与microRNA芯片结果一致。结论:PCR及芯片结果一致支持microRNA-16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过程参与调控。
- 李明恒张勇李晓宇田卫东刘磊
- 关键词:脂肪基质细胞
- 小鼠下颌切牙胚发育的动态组织学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牙齿发育生物学研究是当今口腔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切牙胚发育机制的研究仍较少见。本研究对小鼠切牙胚发育过程进行动态观察,从细胞水平上了解切牙胚存在的时空位置和形态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孕12、13、14、15、16、17、18天胎鼠及新生1、2、3天乳鼠,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含有切牙胚的颌骨,并分离取得下颌骨,常规固定包埋,进行连续切片及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动态观察,了解切牙胚发育大小和形态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观察发现小鼠切牙胚位于下颌突内,牙胚由远中向近中斜向上前方走行,牙胚前端表面被一层矿化的硬组织覆盖;发现E13d胎鼠切牙胚发育进入蕾状期,E16d的胎鼠切牙胚处于帽状期,E18d的胎鼠切牙胚处于钟状早期,新生1d的乳鼠切牙胚处于钟状晚期。结论:本实验明确了小鼠切牙胚发育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进一步阐明小鼠切牙胚发生发育机制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 冯志远刘磊杨苗苗张勇林云锋田卫东
- 关键词:牙齿发育口腔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