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468)

作品数:9 被引量:85H指数:4
相关作者:胡卓伟杨红振蔡文锋米粟刘含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炎症
  • 3篇受体
  • 2篇动脉
  • 2篇吡非尼酮
  • 2篇小鼠
  • 2篇模式识别受体
  • 2篇发病
  • 2篇发病机制
  • 1篇单抗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蛋白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B细胞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型心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机构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胡卓伟
  • 5篇杨红振
  • 2篇刘含智
  • 2篇米粟
  • 2篇蔡文锋
  • 1篇唐晓斌
  • 1篇王晓星
  • 1篇顾月
  • 1篇恽冬杰
  • 1篇李珂
  • 1篇崔冰
  • 1篇闫慧敏
  • 1篇鲍华燕
  • 1篇陈忠
  • 1篇辛冰牧
  • 1篇严君
  • 1篇吕晓希
  • 1篇刘煜
  • 1篇李辙
  • 1篇陈志蓉

传媒

  • 2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肾纤维化发病机制及治疗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6
2008年
肾纤维化以过量细胞外基质在肾间质积聚、肾脏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为特征,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理改变和共同通路。肾纤维化产生的原因在于内外致病原引起的肾组织损伤及损伤后的修复失调。肾纤维化涉及炎症反应、肾脏固有细胞及免疫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促/抑纤维化细胞因子失衡等多个环节。因此,主要通过抑制或阻断炎症、抗凋亡、抗氧化应激、调节肾组织局部免疫微环境等途径开发抗肾纤维化的药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肾纤维化发病机制,特别是相关药物新靶点及治疗学的研究进展。
辛冰牧杨红振胡卓伟
关键词:肾纤维化肾炎间质性肾功能不全吡非尼酮
脂氧素A4、保护素D1、ResolvinD1抑制多种激动剂引起的NFκB的活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脂质小分子脂氧素A4(LXA4)、保护素D1(ProD1)、ResolvinD1(RvD1)对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稳定表达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分别由100 nmol/L LXA4、ProD1、RvD1预处理30 min后,细胞被激动剂LPS、HSP70、HMGB1或S100A4刺激。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以评价脂质小分子对激动剂激活NFκB活性的作用。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的含量由ELISA检测,胞核中NFκB的含量由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 LPS、HSP70、HMGB1和S100A4显著上调NFκB的活性,增加细胞分泌的TNFα的量。LXA4、ProD1、RvD1显著抑制NFκB激活,降低细胞分泌的TNFα含量,减少NFκB的入核。结论 LXA4、ProD1、RvD1显著抑制多种激动剂活化NFκB,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NFκB的入核有关,这几个脂质小分子在研制新型抗炎药物方面具有进一步开发和研究的潜力。
鲍华燕严君李珂刘鹏
关键词:脂氧素A4核因子ΚB炎症
蝙蝠蛾被毛孢菌丝体通过激活TLR2、TLR4和Dectin-1诱导Th1型免疫反应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蝙蝠蛾被毛孢菌丝体(MHCS)对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等实验方法,检测了MHCS对DCs成熟和功能相关表面分子、细胞因子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TLR)2、TLR4和Dectin-1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蛋白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MHCS显著上调DCs表面分子CD11c、MHCⅠ和MHCⅡ、辅助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以及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和Dectin-1的表达;促进Th1型细胞因子IL-12产生,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10、IL-13和TGF-β1产生;诱导TAK1和IRF3磷酸化活性增加。MHCS也显著刺激幼稚型Th细胞增殖,诱导幼稚型Th细胞向Th1方向分化。利用中和性抗体,分别阻断DCs细胞TLR2、TLR4或Dectin-1活性,可部分抑制MHCS诱导的DCs成熟。结论:MHCS能促进DCs成熟,诱导Th1型免疫反应。MHCS的这些作用与其激活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或Dectin-1有关。
陈志蓉刘含智杨红振吕晓希米粟胡卓伟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模式识别受体
损伤相关模式分子与慢性疾病被引量:7
2009年
损伤相关模式分子是组织或细胞受到损伤、缺氧、应激等因素刺激后释放到细胞间隙或血液循环中的一类物质,可通过Toll样受体、RIG-1样受体或NOD样受体等模式识别受体,诱导自身免疫或免疫耐受,在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发现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包括细胞内蛋白分子、非蛋白嘌呤类分子及其降解产物、细胞外基质降解产物和无引导序列免疫细胞因子如IL-1和IL-18等。损伤相关模式分子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的阐明,将有助于阐明多种慢性炎症疾病的病理机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主要的损伤相关模式分子的概念、释放方式,及其与模式识别受体相互作用引起炎症反应和参与多种慢性疾病过程的机制。
杨红振蔡文锋胡卓伟
关键词:模式识别受体慢性疾病炎症
调节性B细胞的发现和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B细胞主要通过呈递抗原和产生抗体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新近研究表明,一种全新的B细胞亚群——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cell,Bregs),可通过产生白细胞介素10(IL-10)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抑制性细胞因子介导免疫耐受,抑制过度炎症反应。Bregs在一些慢性炎性疾病包括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实验性自身免疫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感染和肿瘤等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起重要调节作用。Bregs的发现和作用机制的阐明,将为全面、深入了解免疫耐受的机制,寻找和开发更合理治疗慢性炎性疾病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Bregs的发现、生物学特征、发育调节及其参与炎性疾病发病的作用和机制。
杨红振李辙刘含智米粟胡卓伟
关键词:调节性B细胞炎症免疫耐受
氯沙坦预防及治疗氯化钙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的机制探讨
2010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抑制剂氯沙坦预防及治疗氯化钙诱导的腹主动脉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血管旁孵育高浓度氯化钙诱发的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利用病理学以及血管超声学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预防性地给予氯沙坦不仅能够抑制血管扩张,减小血管的最大外径,保护血管结构完整;同时对于已经形成的腹主动脉瘤,氯沙坦还能够阻止其进行性发展。结论氯沙坦预防并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作用可能与其能够调节血管组织局部免疫微环境并且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血管损伤,调节血管重构及改善纤维化的程度有关。氯沙坦可能是阻止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潜在的治疗药物。
闫慧敏崔冰陈忠唐晓斌杨红振胡卓伟
关键词:氯沙坦氯化钙
吡非尼酮改善载脂蛋白E缺失小鼠晚期动脉粥样硬化
2011年
目的初步评估小分子药物吡非尼酮对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以普通饲料诱导载脂蛋白E缺失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自40周龄开始给予吡非尼酮治疗,同时设厄贝沙坦给药组作为对照。给药18周后处死,检测血脂水平;取头臂干血管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分别行HE染色和Movat染色分析血管病变和斑块成分,统计分析平均斑块面积,最大管腔狭窄程度,斑块内坏死核心比重,中膜厚度,钙化发生率和斑块内平均钙化面积。此外使用天狼星红染色统计斑块内胶原含量,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观察斑块内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结果经过18周给药治疗,各组小鼠的血脂水平没有明显差异。吡非尼酮能够发挥与厄贝沙坦相似的治疗作用,显著减小头臂干血管斑块面积,改善管腔狭窄程度,降低斑块内坏死核心比重,增加最小中膜厚度,增加斑块内胶原含量,增加α-SMA+平滑肌细胞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募集等,发挥减小和稳定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但是在斑块钙化发生率和平均钙化面积方面,吡非尼酮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结论小分子药物吡非尼酮对载脂蛋白E缺失小鼠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虽然不能改善斑块钙化,但在减小和稳定斑块方面仍具有进一步开发和研究的潜力。
王晓星吕小希胡卓伟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载脂蛋白类PPARΓ吡非尼酮斑块稳定性
扩张型心肌病免疫病理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9年
扩张型心肌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发的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心脏疾病,患者常因心脏组织损伤和异常重构而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最近的研究提示:许多致病原如病毒、药物等可以引起心脏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而受损组织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通过模式识别受体如Toll样受体的介导参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发现并探讨相关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造成心脏损伤和心室异常重构的免疫病理学机制可以为探索扩张型心肌病新的诊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张晓伟蔡文锋胡卓伟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炎症免疫反应TOLL样受体
利用五特征转基因小鼠制备全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单克隆抗体
2009年
目的:利用转入人免疫球蛋白基因的五特征小鼠制备全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单克隆抗体,并初步探讨该单抗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常规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利用间接ELISA效价测定方法筛选能稳定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比较了五特征小鼠和BALB/c小鼠的免疫效果;亲和色谱法从腹水中纯化单抗;利用分泌VEGF的人膀胱癌细胞系T24细胞考察单抗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成功获得了4株能稳定分泌表达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V2,V50,V71,V75),建立了间接ELISA效价测定方法,发现同样方法免疫的BALB/c鼠血清效价约为五特征小鼠的10倍。采用甘露糖结合蛋白(MBP)亲和色谱柱从腹水中获得了纯化的单抗样品,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该单抗为全人源VEGF165IgM单抗。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V2、V75单抗对人类膀胱癌细胞系T24细胞的增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可利用五特征小鼠制备全人源抗VEGF单抗,该单抗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刘煜顾月恽冬杰陈建泉刘思国张爱民
关键词:抗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