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30)
- 作品数:69 被引量:311H指数:11
- 相关作者:乔以钢李玲刘堃陈千里张莉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异己的环境中,主体何为——再论丁玲小说《在医院中》、《杜晚香》被引量:5
- 2013年
- 丁玲的短篇小说《在医院中》陆萍最终离开医院的结局,一般被阐释为"狂人"被"治愈"、知识分子被同化。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把执著于启蒙事业与保存知识分子主体性这两个不完全重合的问题简单地等同起来,从而在文本内涵的理解上出现偏差,也在当知识分子处于艰苦的环境中应当何为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显得武断。实际上,在异己的环境中,主体为保存自我的心理力量选择把启蒙问题暂时悬置,并不必然意味着放弃启蒙价值观、放弃自我主体性。本文根据这一立场对《在医院中》、《杜晚香》等作品做出重新阐释,并总结丁玲创作执著探问主体内在精神的思想走向。
- 李玲
- 关键词:《在医院中》
- 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概念被引量:9
- 2008年
- 女性主义理论隐含了空间方面的诉求。这一点也反映在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话语实践中。本文在提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空间概念的基础上,揭示其生存性内涵,辨析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和时间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空间生产的相关内容。本文认为,由于对女性空间位置的认知不同,批评话语的方式随之各异。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空间"概念的内涵从根本上说是生存性的。其中一以贯之的线索是女性存在的历史规定性和社会现实性。因此,女性空间问题和时间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女性存在的时间、空间互相转换,使得女性空间的变动成为除时间之外规定女性空间状况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而这正是女性空间的生产。
- 乔以钢洪武奇
- 关键词:女性文学批评生存性
- 20世纪80年代女性批评主体的文学实践
- 2015年
- 20世纪80年代,以女性为批评主体的文学实践空前活跃。其中有关女作家创作的评论和研究关注女性的文学文化境遇,彰显女性的文学贡献,注重对女性创作的艺术分析,体现出历史意识和反思精神。这一实践反映出当代女学人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性别主体意识逐步走向自觉,一定程度上调整和改变着传统的批评格局;与此同时,80年代的实践在理论资源、批评观念和研究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并存、新旧杂糅的特点。文章立足于史料,考察80年代女学人在女作家创作批评和研究方面做出的努力,肯定其价值。
- 乔以钢景欣悦
- 关键词:文学研究性别意识
- 张恨水《春明外史》的情爱意识建构被引量:2
- 2009年
- 张恨水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在杨杏园与妓女梨云恋爱故事的抒写中,充分渲染了才子多情的感人力量,又暗暗默认了男性节情自保的社会戒律;在杨杏园与才女李冬青的苦情抒写中,建构了两性心灵相知的情爱境界,又流露出忽视婚姻中的爱情单一性、默认男性滥情这一价值缺失。《春明外史》的情爱立场复杂多重,正昭示了前现代才子文化开始向现代爱情观念转变时期的文化驳杂现象。
- 李玲
- 关键词:张恨水《春明外史》情爱意识
- 重估现代女作家的出现——以新文学期刊(1917-1925)中的女作者创作为视点被引量:2
- 2008年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进入学堂学习的女学生迅速成为了新文学杂志的重要作者,在女作家成长的过程中,新文学期刊及其主办者、编辑者的帮助和扶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女作者们借助现代出版的平台走向社会,走向读者,以集体的方式浮出历史地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代女作家。
- 张莉
- 关键词:现代女作家庐隐
- 语言的神力:神话隐喻的性别观被引量:2
- 2008年
- 创世纪神话以神说的方式表明语言对于人的先在性;而"神说"性别秩序成为造人神话的核心内容,语言在此成为性别无序到有序的唯一通道。在语言型神话中,父/男权制性别秩序话语,同时也被形象地赋予"天赋"的性质。一种性别意识形态正是通过神话语言的言说,造成了天经地义的既定与存在。神话在讲述语言开辟世界秩序的同时,也把"语言-父/男权体制话语-文化"三位一体地根植在人类意识之中。通过对神话如何彰显语言神力的叙事分析,可以发现与其语言观同在的性别观:"神说"既揭示了语言的文化本质,也揭示了性别文化的语言本质。
- 林丹娅
- 关键词:神话语言
- “女国民”的兴起:近代中国女性主体身份与文学实践被引量:13
- 2008年
- 近代中国思想界对"国民—国家"关系的建构,个体国民身份在政治话语中的确立,为近代女性谋求新的身份认同开拓了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近代先进女性也正是在这种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中,通过女性与国家之间责任和权利关系的辩难以及性别角色与国民身份的博弈,确立了独立的个体身份——"女国民"。尽管这一概念并未形成系统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政治理论,但她们通过别开生面的文学实践,一再言说和强化着这一主体身份,形成了声势颇为浩大的"女国民"话语;同时也因对"女权"、"民权"、"天赋人权"等概念的不同理解,在相关话语场的内部形成了富有意义的张力。
- 乔以钢刘堃
- 关键词:文学实践
- 《周易》与《礼记》家庭观念之比较
- 2010年
- 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文本《周易》和《礼记》中,可以看到"华夏-汉"文化圈封建时代家庭制度在基本构成方面的重要特征,即以"宗法"与"父权"相联系、相补充、相制约。两者都重视夫妻关系、婚姻制度及嫁娶风俗;在男性主导家庭的大前提下,主张两性和谐。其间,《周易》多用阴阳协调、平衡的哲理来解释、说明家庭的关系;《礼记》讨论的家庭关系则范围更广、更全面,同时也更着眼于家庭尊卑关系的确立。它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与掺杂了道家思想的《周易》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 乔以钢陈千里
- 关键词:《周易》《礼记》家庭观念
- 写实主义的边界:重新解读《伤逝》中的性别问题被引量:3
- 2011年
- 作为鲁迅创作中唯一直接以五四青年爱情生活为主题的小说,收录于《彷徨》集中的《伤逝》④吸引了诸多研究者的目光,讨论的焦点之一在于挖掘文本中潜在的性别意识:或者把女主人公子君与影响鲁迅思想生活的女性因素(母亲鲁氏、朱安、许广平)联系起来,或者批判以男主人公涓生为象征的现代启蒙运动的男性中心立场,或者剖析小说中呈现的“五四式”爱情关系的苍白虚伪和其中隐藏的性别不平等,或者把小说视为鲁迅之前的一篇演讲《娜拉走后怎样》㈤的文学姊妹篇。上述研究思路形成了两种倾向,
- 刘堃
- 关键词:《伤逝》性别问题写实主义《娜拉走后怎样》爱情生活鲁迅创作
- 冰心小说《相片》的叙事伦理——兼论东方主体如何对待东方主义问题被引量:2
- 2013年
- 冰心1934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相片》在如何对待东方主义及东方主义者方面展示了东方主体的敏锐思想力量和宏阔精神境界。《相片》既写出教会学校美籍女教师施女士自己的人生孤寂,也写出施女士对养女真挚的母爱中所包含的东方主义思想局限、所杂糅的共生性情结,并通过化用和超越东方主义话语这两条路径召回东方的主体性,还在理解东方主义者的存在困境中展示了东方主体对待西方世界的主体间性态度。
- 李玲
- 关键词:东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