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10010976)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钟庆湖易学华温建平曾辉刘让苏更多>>
- 相关机构:嘉应学院湖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液态金属Cu凝固过程中晶体形核与生长及纳米团簇结构的演变特性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Quantum Sutton-Chen(Q-SC)多体势,对含有5万个液态金属铜(Cu)原子系统在凝固过程中的晶体成核与生长规律及纳米团簇微观结构转变特性进行了模拟跟踪研究.运用Honeycutt-Andersen(HA)键型指数法和新的原子团类型指数法(CTIM-2)分析了金属Cu原子的成键类型和原子团簇微观结构演变特性.结果发现:在以1.0×1013K/s速度冷却时,体系最终形成晶态与非晶态结构共存的混合结构,非晶转化温度约为673K,结晶起始温度为373K.在以4.0×1012K/s速度冷却时,结晶起始温度为673K,系统形成以1421和1422二种键型或由其构成的面心立方(fcc)(12000120)和六角密集(hcp)(1200066)基本原子团为主体的晶态结构,尤其是由1421键型构成的面心立方基本原子团在晶核生长和纳米团簇结构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形核和生长过程对凝固微观结构演变特性有重要的影响.
- 易学华刘让苏钟庆湖温建平曾辉
-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
- 冷却速度对铜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转变影响的模拟(英文)
- 2014年
-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由5万个液态金属铜(Cu)原子构成的系统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凝固过程中对微观结构演变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跟踪研究。运用双体分布函数g(r)曲线、HoneycuttAndersen(HA)键型指数法、新的原子团类型指数法(CTIM-2)和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由非晶体向晶体转变的临界速度约为1.0×1013 K/s,在此冷速下系统最终形成非晶体和晶体混合共存的结构;在冷速为1.0×1014 K/s时,非晶转化温度约为673K;在以4.0×1012 K/s速度冷却时,系统从673K就开始结晶,并形成以1421和1422二种键型或由这二种键型构成的面心立方(fcc)(12 0 0 0 12 0)和六角立方(hcp)(12 0 0 0 6 6)基本原子团为主的晶体结构。同时发现,冷速对系统中的fcc结构和hcp结构的相对比例有显著的影响,冷速越低,fcc基本原子团簇结构越多。
- 易学华钟庆湖陈书汉卜寿亮
- 关键词:凝固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