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100502)

作品数:27 被引量:249H指数:9
相关作者:张玉龙虞娜邹洪涛范庆锋张玉玲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土壤
  • 6篇水分
  • 5篇玉米
  • 5篇灌溉
  • 4篇土壤水
  • 4篇秸秆
  • 4篇保护地
  • 3篇有机碳
  • 3篇有机质
  • 3篇水稻
  • 3篇水稻土
  • 3篇水分利用
  • 3篇团聚体
  • 3篇还田
  • 3篇灌溉方式
  • 2篇低产
  • 2篇东北半干旱区
  • 2篇性状
  • 2篇养分
  • 2篇玉米根

机构

  • 22篇沈阳农业大学
  • 9篇浙江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邹城市农业局

作者

  • 21篇张玉龙
  • 14篇虞娜
  • 11篇邹洪涛
  • 9篇范庆锋
  • 9篇张玉玲
  • 8篇黄毅
  • 7篇徐建明
  • 6篇吴建军
  • 4篇王胜楠
  • 3篇何艳
  • 3篇刘杏梅
  • 3篇汪海珍
  • 3篇安晶
  • 3篇苏朋
  • 3篇祁金虎
  • 2篇宗玉统
  • 2篇李爽
  • 2篇吴良欢
  • 2篇马荣辉
  • 2篇卢升高

传媒

  • 6篇土壤通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中国土壤学会...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茶叶科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7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1篇201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秸秆深还田两年对东北半干旱区土壤有机质、pH值及微团聚体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探讨秸秆深还田2a对东北半干旱区旱田土壤有机质、pH值、微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深还田后降低了土壤的pH值,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pH值逐渐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团聚体的团聚度在秸秆深还田各处理中分别高于CK和DT处理3.4%~32.7%和16.4%~53.7%,土壤分散系数较CK和DT处理显著降低,均以秸秆深还田用量12 000kg/hm2效果最好。秸秆深还田2a后能够显著提高东北半干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pH值,改善颗粒组成状况,降低土壤分散系数,提高微团聚体的团聚度。
闫洪亮王胜楠邹洪涛马迎波虞娜张玉玲黄毅张玉龙
关键词:有机质土壤微团聚体
基于GIS的辽宁北部地区土壤酸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以昌图县为例被引量:7
2012年
借助GIS技术对辽宁昌图县1982年和2011年两个时期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土壤pH与交换性H+、Al3+离子及水溶性盐分等因素间的关系,探讨了当地土壤pH值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昌图县土壤pH平均值由1982年的6.85降至2011年的6.07,年均下降0.027个单位。就土壤类型而言,棕壤、黑土和草甸土酸化趋势明显,而风砂土pH值变化较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土壤pH与交换性Al3+、Ca2+、Cl-、HCO3-浓度关系密切。昌图地区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化肥数量的提升和品种的改变,有机肥施用数量较少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以及土壤盐基离子的补充不足和淋失数量增加。
刘丽张玉龙虞娜张玉玲刘畅王芳
关键词:土壤PH土壤类型有机质盐分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生物炭基本性质的表征
生物炭是生物质如木材、农作物废弃物、植物组织或动物骨骼等在缺氧或无氧和相对"较低"温度(<700℃)条件下热解而形成的固体产物。生物黑炭因碳组分的高度芳香化而具有生物化学和热稳定性,通常含碳量在40%~75%左右,可作为...
戴中民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
关键词:生物炭酸性土壤改良温度
文献传递
秸秆集中深还田对土壤水分特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被引量:34
2015年
采用自主研制的"深开沟-覆土-合垄"翻转犁开沟,深度为40cm,将秋收后的玉米整株秸秆按0,6 000,12 000,18 000kg/hm2直接深还田,探讨该模式实施2a后对土壤水分特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稳定入渗率表现为12 000kg/hm2(S2)>6 000kg/hm2(S1)>18 000kg/hm2(S3)>CK;在同一水吸力下,秸秆上层土壤含水量表现为12 000kg/hm2(S2)>18 000kg/hm2(S3)>6 000kg/hm2(S1)>CK,而在秸秆下层中则表现为12 000kg/hm2(S2)>6 000kg/hm2(S1)>18 000kg/hm2(S3)>CK;各秸秆还田处理土壤ROC、POC、LF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且各组分含量与TOC呈正直线相关关系,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各组分碳含量均以12 000kg/hm2(S2)处理最高;土壤氧化稳定系数为CK>秸秆深还田处理。由此说明,秸秆深还田能够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利用效率以及土壤中有机碳的固存,且以12 000kg/hm2(S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王胜楠邹洪涛张玉龙虞娜张玉玲范庆锋黄毅
关键词:土壤水分有机碳组分
不同土壤水吸力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压缩——回弹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合理耕作方式是缓解土壤压实、提升土壤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而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机械物理性能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土壤耕作质量。通过研究不同土壤水吸力和耕作方式下土壤压缩曲线及模型拟合效果,分析土壤回弹—再压缩曲线变化及机械力学参数(预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差异,以期为农田土壤耕作和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不同土壤水吸力(S:50 kPa、100 kPa、630 kPa)和耕作方式(T:单一深翻(SF)、深翻+秸秆(SFJ)、地表旋耕+秸秆(XGJ))土壤的单轴压缩-回弹-再压缩固结试验,获得土壤压缩曲线和回弹再压缩曲线,进而计算出预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结果】Gompertz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不同水吸力下不同耕作方式土壤的压缩曲线,其中低吸力段不同耕作土壤间孔隙比差异明显,表现为SFJ>XGJ>SF。耕作方式、水吸力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压缩—回弹特性的影响表现为,同一耕作方式下土壤预固结压力随水吸力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水吸力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土壤的预固结压力值表现为SF>SFJ>XGJ。土壤水吸力和耕作方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的影响均表现为土壤水吸力>交互>耕作方式。土壤压缩指数随水吸力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变化,而回弹指数随水吸力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即在水吸力100 kPa时压缩指数最小而回弹指数最大。【结论】水吸力100k Pa(相当于55%田间持水量)下更适宜土壤耕作,深翻+秸秆还田(SFJ)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压缩—回弹特性。
金玉贺肖质秋安晶邹洪涛张玉龙虞娜
关键词:土壤水吸力耕作方式
多数据源土壤传递函数模型在水分模拟中的不确定性被引量:6
2012年
基于前馈神经网络的传递函数模型,采用4种不同的数据源预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借助误差统计指标、Hydrus-1D水动力学模型对传递函数模型的预测性能及其应用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土壤水吸力1 000、10 000、15 000 cm对应含水率θ1000、θ10000、θ15000时,相对于仅有颗粒组成变量的传递函数模型,增加容重和θ60(水吸力60 cm对应的含水率)传递函数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42.86%、23.87%、26.15%;增加θ60和θ15 000模型预测θ100、θ10000、θ15000的平均绝对误差比仅包含θ60模型降低了8.67%、16.96%、15.95%。将模型预测的van Genuchten参数应用于土壤水分模拟,增加θ60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比以颗粒组成为输入变量模型的相应值降低了11.11%;相对于增加θ60的传递函数,额外再增加θ15000并未降低模型应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王改改张玉龙虞娜
关键词:土壤传递函数数据源不确定性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层置换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以辽宁半干旱区旱田为研究对象,将0~20 cm土壤与20~40 cm土壤进行位置转换,探讨土层置换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层置换后,10~30 cm土壤容重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3.62%和5.11%;0~10cm与20~30 cm土壤含水量比常规耕作处理增大2.06%和6.82%;10~30 cm土壤导水率较常规耕作处理增加62.6%和219.2%;10~30 cm土壤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高于常规耕作处理;玉米穗数、玉米出籽率、籽粒含水量以及玉米产量比常规耕作处理增加9.76%、4.67%、4.89%和8.56%。综上,应用土层置换技术,能够显著改善旱田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养分有效性,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卢佳邹洪涛刘峰范庆锋黄毅虞娜张玉玲张玉龙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玉米产量
覆膜方式对辽西旱地农田土壤水热及玉米出苗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在辽宁省阜新县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时期覆膜以及不同地膜覆盖率对旱地农田土壤水温变化规律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覆膜和春季覆膜能够显著提高玉米春播时土壤0—15cm土层温度,且地膜覆盖率越高增温效果越明显,但在相同土层.相同覆盖率情况下,春覆膜与秋覆膜处理之间地温无明显差异。秋季覆膜和春季覆膜对玉米春播时土壤均具有一定的保墒效果.特别是对表层土壤,但秋季覆膜对土壤的保墒效果要明显好于春季覆膜的保墒效果。而同一时期覆膜、地膜覆盖率越高玉米出苗率越高,但差异较小。秋季全覆盖处理的出苗率最高,较露地处理高出23.44%。
范庆锋张玉龙黄毅邹洪涛虞娜张玉玲
关键词:玉米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玉米出苗率
免耕年限对东北旱田土壤性质及玉米根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试验以免耕1年,免耕2年,免耕4年和免耕5年的玉米农田为对象,探索免耕年限对不同层次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根系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免耕年限的增加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免耕能够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容重在免耕4年以后比常规耕作显著增加;免耕栽培玉米根系的表面积、根长、体积、根尖数均显著低于传统翻耕,但根系直径差异不显著,且随免耕年限增加,玉米根系在0~20 cm土层呈现集聚现象,说明免耕能够促进玉米根系对0~20 cm土壤养分的吸收;随免耕年限增加,不同免耕年限处理分别比传统翻耕增产7.7%、7.9%、9.7%和4.6%,在免耕4年产量达到最高。综合各项指标测定,免耕应以4年左右为宜。
张音霄邹洪涛张玉龙张玉玲虞娜范庆锋黄毅
关键词:土壤性状玉米根系
植物残体与土壤pH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
土壤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载体,其碳贮存量是全球陆地植被碳库的2~3倍,是大气碳库的2倍多。土壤呼吸则是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流通环节,同时也是导致土壤碳库向大气圈转移的主要驱动过程。据统计,全球每年以土...
肖孔操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
关键词:植物残体土壤PH土壤呼吸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