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110407005)
- 作品数:6 被引量:65H指数:4
- 相关作者:吴红艳艾峥嵘刘相华高海涛赵艳敏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沈阳铸锻工业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高速钢深冷处理作用机理研究现状被引量:16
- 2014年
- 重点介绍了国内外高速钢深冷处理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在深冷处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观点及展望。
- 艾峥嵘吴红艳高海涛刘相华
- 关键词:高速钢深冷处理
- 钢铁材料深冷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被引量:31
- 2013年
- 综合现有文献,介绍了钢铁材料深冷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简述了深冷处理技术的工艺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实例详细阐述了钢铁材料的深冷处理机理,指出了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晶粒细化及超细弥散碳化物的析出是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原因。同时对深冷处理技术在工模具钢、硬质合金及有色金属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深冷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展望。
- 吴红艳艾峥嵘刘相华
- 关键词:深冷处理残留奥氏体马氏体碳化物
- 深冷处理温度对W6Mo5Cr4V2高速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为改善高速钢的性能,利用程序控制深冷箱对W6Mo5Cr4V2试件进行了不同温度(-120--180℃)下的深冷处理,随后进行560℃×60 min回火处理。对深冷处理后的试件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并对其硬度及红硬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经深冷处理后马氏体基体上可析出大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随深冷温度的降低,二次碳化物的尺寸减小,马氏体基体组织细化,试件的硬度提高。大、小二次碳化物的最小平均尺寸分别出现在-150和-120℃,经-180℃处理试样的硬度最高,为65.2 HRC,-150℃处理试件的红硬性表现为最好。
- 艾峥嵘于凯吴红艳刘相华
- 关键词:深冷处理高速钢显微组织
- 深冷处理工艺对W6Mo5Cr4V2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究了W6Mo5Cr4V2高速钢深冷处理工艺,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使用万能硬度计测量试样的硬度和红硬性,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显微组织。试验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对高速钢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深冷时间和深冷温度。本文中高速钢深冷处理最优工艺为-150℃下深冷保温1 h后并在300℃回火处理1 h。深冷处理可促使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促进细小二次碳化物的析出,同时马氏体基体组织细化,这是高速钢性能提高的重要原因。
- 艾峥嵘于凯吴红艳李建中
- 关键词:深冷处理高速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深冷及回火处理对W6Mo5Cr4V2高速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硬度计,探究了液氮温度(-196℃)下不同深冷保温时间对W6Mo5Cr4V2高速钢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对深冷处理2 h后的试样进行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并与传统工艺处理试样相比较,探究了回火温度对W6Mo5Cr4V2高速钢显微组织、硬度及红硬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深冷保温时间有利于改善高速钢的显微组织,提高硬度。深冷处理20h的试样中二次碳化物的析出量最多且分布均匀,硬度值提高明显。经深冷处理试样的硬度在一定程度上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且碳化物弥散分布,组织细化。深冷处理2h后在100℃回火处理1 h的试样,经600和625℃保温处理后的红硬性优于传统工艺处理试样。
- 于凯艾峥嵘吴红艳李建中
- 关键词:回火高速钢
- 高强度耐候钢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被引量:11
- 2013年
- 利用周期浸润腐蚀实验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耐候钢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演化行为,并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等分析了实验钢显微组织、腐蚀形貌、锈层特征及腐蚀产物中Cu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实验钢的组织主要由准多边形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组成;实验钢的腐蚀质量损失率随Cu含量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且其质量损失量基本相同,锈层厚度逐渐减小,致密度增加;Cu元素在锈层的缝隙和孔洞等缺陷处富集;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自腐蚀电位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含Cu钢锈层促进了阴极还原过程,同时抑制了阳极氧化过程。
- 吴红艳赵艳敏艾峥嵘杜林秀王国栋
- 关键词:高强耐候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