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7078)

作品数:18 被引量:373H指数:9
相关作者:汪飞阮毅许德志张巍毛华龙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电气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篇并网
  • 6篇逆变
  • 6篇逆变器
  • 4篇单相
  • 4篇谐波
  • 4篇功率
  • 4篇并网逆变
  • 4篇并网逆变器
  • 3篇直接功率
  • 3篇直接功率控制
  • 3篇变换器
  • 2篇单相电压型
  • 2篇低频
  • 2篇电解电容
  • 2篇电容
  • 2篇电网
  • 2篇电压型
  • 2篇电源
  • 2篇压型
  • 2篇输出阻抗

机构

  • 16篇上海大学
  • 4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上海电力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辽宁省交通规...

作者

  • 16篇汪飞
  • 13篇阮毅
  • 7篇许德志
  • 6篇张巍
  • 4篇周小杰
  • 4篇毛华龙
  • 2篇王吉忠
  • 2篇杨影
  • 1篇吴春华
  • 1篇高艳霞
  • 1篇张硕
  • 1篇苏庆田
  • 1篇赵春江
  • 1篇张笠君
  • 1篇杨柳
  • 1篇李林
  • 1篇张霞
  • 1篇梁东

传媒

  • 6篇电工技术学报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电机与控制学...
  • 2篇电力自动化设...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电力系统自动...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电源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C-DC LED驱动电源消除电解电容技术综述被引量:29
2015年
电解电容是影响AC-DC LED驱动电源寿命的主要元件,因此,消除电解电容技术成为LED驱动电源研究的关键点。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从控制策略或者拓扑结构等方面相继提出了一些消除电解电容的方法。本文基于控制策略、优化拓扑结构两方面详述AC-DC LED驱动电源消除电解电容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出AC-DC LED驱动电源消除电解电容方法的基本思想,并阐述了现有方法的技术原理和应用特点。最后,根据各种消除电解电容技术的综合性能给出了其应用意见及研究方向。
汪飞钟元旭阮毅
关键词:AC-DCLED驱动电源控制策略
单相逆变器低频脉动电流抑制机理分析与方法综述被引量:12
2017年
首先详细分析了低频脉动电流抑制机理,然后以两级式逆变器为例,基于直流电源输入端、前级DC/DC变换器、直流母线电容支路和后级逆变器4个位置详述了现有的低频脉动电流抑制方法 ,主要包括控制策略和拓扑优化。总结阐述了单相逆变器低频脉动电流抑制方法的基本思想,分析讨论了现有方法的技术原理和优缺点。通过对比分析现有低频脉动电流抑制方法的特点,为后续研究点明了方向,并以新型Boost逆变器为例,实验验证了新型控制策略对输入低频脉动电流的抑制效果。
汪飞雷志方梁东张巍阮毅
关键词:逆变器拓扑优化
基于集成三端口变换器的无电解电容LED驱动被引量:22
2016年
电解电容是影响AC-DC LED驱动电源寿命的主要元件,因此,消除电解电容技术是长寿命LED驱动电源的关键技术。将Flyback变换器与Buck变换器集成,提出一种无电解电容LED驱动电源拓扑结构,其具有较高的拓扑集成度,且控制方式易实现。通过将输入功率pin和输出功率po分为pin>po和pin
汪飞钟元旭李林阮毅
关键词:LED驱动电源
面向直流微网的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现状和应用分析被引量:66
2016年
直流微网是一种连接分布式电源与主电网的微网形式,双向DC-DC变换器(BDC)作为直流微网中必不可少的接口电路,在直流微网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提升分布式电源利用率和直流微网的电能质量。在简要阐述学者们关于直流微网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出了BDC在直流微网中的四方面典型应用。主要呈现了面向直流微网的BDC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直流微网中应用BDC作为接口电路的变换器拓扑选择。最后,基于研究现状的分析,结合直流微网的发展趋势和电力电子关键技术对BDC未来的技术发展进行了讨论。
雷志方汪飞高艳霞阮毅
关键词:直流微网双向DC-DC变换器接口电路
基于功率变化子空间的直接功率控制被引量:2
2015年
根据瞬时功率理论,建立三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的功率数学模型,考虑了瞬时功率对功率变化率产生的交叉耦合影响,推导出维持瞬时功率不变的平衡矢量的表达式,建立功率变化子空间,在子空间中研究逆变器输出电压空间矢量对瞬时功率的作用,分析传统方法矢量选择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功率变化子空间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设定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优先级别,建立开关表,更准确地选择了电压空间矢量,使得并网逆变器拥有更宽的功率调节范围,减小了功率脉动。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对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周小杰张霞汪飞
关键词:并网逆变器直接功率控制开关表
并网接口滤波器拓扑结构推演与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作为并网逆变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口滤波器滤波特性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逆变器的并网性能和成本体积。从滤波器拓扑结构入手,在深入分析现有L型、LCL型和LLCL型滤波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并网接口滤波器统一电路模型。根据该模型对五阶以下滤波器可能的拓扑结构进行推演、归纳与比较,提出了LLCCL1型和LLCCL2型两种新型滤波器拓扑结构。在逆变器侧高频谐波衰减特性、电网侧高频谐波抑制特性、参数设计及谐振尖峰无源阻尼等方面对新型滤波器和现有滤波器进行了详细地对比研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验证了所提出拓扑结构推演方法和新型滤波器结构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许德志汪飞阮毅毛华龙张巍杨影
关键词:滤波特性参数设计无源阻尼
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输出阻抗建模与谐波交互被引量:28
2014年
针对大量分布式并网逆变器接入到公共电网时逆变器侧与网侧之间的交互影响问题,从并网逆变器闭环系统外特性角度入手,提出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对LCL型三相并网逆变器入网电流和滤波电容电流双闭环系统进行输出阻抗建模。利用前馈解耦策略,将dq轴控制环路之间的耦合阻抗消除。考虑到实际系统多采用数字系统,将数字控制延时引入到模型中以更加精确地反映实际并网逆变器的输出阻抗特性。基于无dq环路阻抗耦合和引入数字控制延时情况下的精确输出阻抗模型,对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进行阻抗网络建模、谐振机理剖析及谐波交互影响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逆变器产生谐波成分与电网电压谐波成分会加剧多模块并网系统入网电流的谐波畸变。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输出阻抗模型的正确性及其在逆变器—电网交互系统性能分析中的有效性。
许德志汪飞阮毅毛华龙张巍杨影
关键词:三相并网逆变器谐波谐振
多并网逆变器与电网的谐波交互建模与分析被引量:127
2013年
当越来越多的并网逆变器连接到电网的同一公共连接点时,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谐波交互作用对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是一个潜在威胁。根据电路理论,首先对阻抗网络的谐波谐振产生机理进行分析。为建立更加逼近实际并网系统的逆变器输出阻抗模型,提出将死区效应和开关器件非理想特性考虑到模型中来增加其精确性,并以LCL型滤波器双闭环控制系统为例做详细的模型推导。利用提出的输出阻抗模型,对多个并网逆变器与电网组成的分布式阻抗网络进行建模及谐波交互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建模方法和谐波交互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许德志汪飞毛华龙阮毅张巍
关键词:并网逆变器
并网逆变器谐波电流抑制研究中的准无穷大输出阻抗概念与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为抑制并网逆变器入网电流的谐波成分,提出并网逆变器输出阻抗准无穷大的思路。基于该思路,从并网系统诺顿等效电路的输出阻抗角度入手,详尽分析电网电压比例前馈控制、电网电压优化前馈控制和多谐振控制对输出阻抗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优化前馈与多谐振控制组合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组合谐波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张笠君汪飞许德志阮毅
关键词:并网逆变器
装配式节段梁UHPC湿接缝界面力学性能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为解决装配式节段梁菱形湿接缝抗剪性能弱、接缝界面易剥离、耐久性差等诸多工程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干”字形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湿接缝,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接缝构造形式、接缝配筋率和接缝结合面粗糙度对UHPC湿接缝界面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raction-Separation结合面的有限元模型可较好模拟节段梁湿接缝界面力学性能;提出的“干”字形接缝界面力学性能显著优于菱形接缝,界面切向剪应力集中面积远小于菱形接缝,正弯矩受拉区钢筋和UHPC剥离位移最大可减小约83.7%;“干”字形湿接缝界面黏结正应力并不随着配筋率增加而同比例提高,配筋率对界面切向剪应力影响呈双峰效应;湿接缝配筋率建议取4.8%;配筋率和界面粗糙度对湿接缝界面法向剥离位移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
殷雨时杨纪苏庆田张冠华易富王吉忠
关键词:装配式湿接缝黏结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