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7-2047)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福先梁刚柱张欢冯亚平张昌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3篇动脉闭塞
  • 3篇动脉闭塞性
  • 3篇动脉闭塞性疾...
  • 3篇性疾病
  • 3篇血管
  • 3篇血管成形
  • 3篇闭塞性
  • 3篇闭塞性疾病
  • 2篇血管成形术
  • 2篇腔内
  • 2篇成形术
  • 1篇动脉狭窄
  • 1篇移植物
  • 1篇移植物闭塞
  • 1篇锁骨
  • 1篇锁骨下
  • 1篇锁骨下动脉
  • 1篇锁骨下动脉狭...
  • 1篇前列素

机构

  • 5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九...

作者

  • 5篇梁刚柱
  • 5篇张福先
  • 4篇张欢
  • 3篇胡路
  • 3篇张昌明
  • 3篇冯亚平
  • 2篇罗小云
  • 2篇马兵兵
  • 1篇郭梅梅
  • 1篇李海磊
  • 1篇齐浩山
  • 1篇龙燕妤
  • 1篇牛鹿原
  • 1篇高志敏

传媒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武警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探索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的介入腔内处理指征(附28例报告)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性疾病腔内处理的临床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5月间,因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而行腔内处理的患者28例,男性2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2±13.1)岁,其中动脉硬化性狭窄27例,大动脉炎病变1例,27例患者存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表现,1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前乳内动脉造影中发现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并无症状。结果:28例患者腔内处理均获得成功,其中植入球囊扩张式支架27例,单纯扩张1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重大并发症发生,1例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形成,经局部压迫后消失,手术前双上肢收缩压压力差为35~65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为(41±12.5)mmHg,手术后为(10±5)mmHg,平均为(12±7.3)mmHg,有显著性改善(P<0.05),25例患者随访1年期间,再狭窄1例,经再次处理后效果良好,其他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为4%,1年原发性通畅率为96%,2次通畅率100%。结论:通过科学的把握介入腔内处理指征,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张欢张福先张昌明胡路冯亚平罗小云梁刚柱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狭窄腔内处理
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血管成形治疗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治疗12例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全部病例均有慢性肢体缺血病史,平均19.3个月(3~48个月),间歇性跛行距离为50~200米,平均125米。12例中静息痛5例(42%),足趾坏死3例(25%),重症肢体缺血4例(33%)。在全部12例中踝-肱指数(ABI)为0~0.65,平均0.33。全部病例的病变部位首先被置入导管溶栓(尿激酶、rt-PA),2d后行腔内血管成形(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结果全部12例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4例应用rt-PA,8例用尿激酶。病变动脉的闭塞长度在溶栓前为60~150mm,平均80mm,溶栓后为10~50mm,平均为30mm。全部病例溶栓后成功地完成了血管成形,术后ABI为0.64~1.0,平均0.86,较术前平均提高了0.53。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和需要进一步外科干预的并发症。全部患者得到随访1年,原病变血管100%通畅。结论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的治疗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张福先张昌明胡路冯亚平梁刚柱张欢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
单用硫酸氯吡格雷及联合华法林预防股腘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对比单用抗血小板药物硫酸氯吡格雷(氯吡格雷)与抗凝药物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两种抗栓治疗策略对预防股恫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的50例股咽动脉病变患者在术前随机分为单药组(单药组25例30条肢体)与联合组(联合组25例33条肢体),接受下肢动脉PTA治疗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术后药物治疗。术后第3、6、12个月随访患肢靶血管再狭窄程度和临床结局。结果随访3个月单药组再狭窄率16.7%,联合组再狭窄率18.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5,P=0.874);6个月单药组累积再狭窄率36.7%,联合组累积再狭窄率3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98);12个月单药组累积再狭窄率53.3%,联合组累积再狭窄率42.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P=0.387)。对重症肢体缺血亚组进行分析,随访12个月,单药组累积再狭窄率为8/10,联合组累积再狭窄率为6/1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3,P=0.312)。结论股胭动脉PTA或PTA+支架植入术后单用氯吡格雷与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有相似的早中期血管累积再狭窄率。
梁刚柱张福先罗小云张昌明胡路冯亚平牛鹿原张欢马兵兵齐浩山郭梅梅龙燕妤李海磊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噻氯匹定华法林
贝前列素钠对兔髂股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细胞的修复作用及对管腔狭窄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评价口服前列环素类似物——贝前列素钠对兔髂股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作用及对管腔狭窄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贝前列素钠组,球囊损伤右侧髂股动脉后给予高胆固醇饮食,形成髂股动脉球囊损伤狭窄模型,术后第14天处死实验兔,取出血管标本,经处理后,测定血管内皮细胞覆盖与脱落面积,并测量动脉管腔面积、内弹力层、外弹力层围绕面积,计算内膜、中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贝前列素钠组血管内皮细胞覆盖面积较大(P<0.01);(2)贝前列素钠组管腔面积、内弹力层围绕面积和外弹力层围绕面积增加(P<0.05),新生内膜面积减少(P<0.05),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明显减少(P<0.01)。结论贝前列素钠对兔髂股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细胞的修复有促进作用,可以显著扩张血管和抑制内膜增生,降低血管管腔的狭窄率。
梁刚柱张福先马兵兵高志敏
关键词:股动脉内皮细胞球囊损伤
Kissing-stents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15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kissing-stents(K型)技术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应用K型腔内成型技术治疗15例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66岁.全部病例有明显肢体缺血表现,其中:间歇性跛行11例(73%),平均距离88m.静息痛4例(27%),足趾坏死2例(13%).辅助检查提示:腹主动脉远端-双髂总动脉闭塞伴一侧股浅动脉局限性狭窄2例,双髂动脉狭窄伴闭塞3例,左侧髂总动脉闭塞伴双侧股浅动脉闭塞2例,右侧髂总动脉闭塞8例,其中4例伴有一侧股浅动脉狭窄和闭塞.全部患者ABI检查最低为0.0,最高为0.6,平均0.36±0.3.结果 15例患者应用K型技术均获成功,同时在双侧髂动脉内共植入40枚支架,平均每人植入2.7枚支架.其中15枚为自膨支架,25枚为球扩支架.治疗后血管造影显示,病变部位血管形态明显改善,管腔狭窄程度均〈30%.病变血管近远端压力差平均为5 mm Hg.手术后肢体ABI测定:最低为0.5,最高为1.0,平均为0.8±0.2,与手术前相比平均提高0.44.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住院日7 d.术后随访2年,原发性通畅率为87%,二次通畅率为94%.结论 应用腔内K型技术治疗主-髂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张福先张欢梁刚柱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成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