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200730)
-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伟民沈降罗妍刘洪婷黄建忠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视觉噪声双视力表在弱视检查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视觉噪声双视力表在弱视视觉敏感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弱视门诊随机选择100例弱视患者作为弱视组,同时随机抽取100例屈光不正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视觉噪声双视力表分别检测2组患者在有、无视觉噪声条件下视力。然后分别将2组中有、无视觉噪声条件下的视力求差后进行对比研究,以明确视觉噪声双视力表在弱视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组中所有患者在有视觉噪声下的视力均低于无视觉噪声条件下的视力,其中弱视组有、无视觉噪声条件下测得的视力相差(1.62±1.11)行,对照组的视力相差(0.97±0.61)行,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5,P<0.05)。结论视觉噪声双视力表能够提示弱视者的视觉噪声加工缺陷,借此将弱视者和其他视觉异常者区分开来;可作为常规视力检查的有益补充,用于弱视的临床检测和诊断。
- 刘伟民赵武校杨佳林泉蓝方方
- 关键词:弱视视力
- LASIK手术前后视功能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LASIK手术前、后患者视功能的变化,探讨屈光手术本身对屈光不正者视功能是否有影响。方法随机选取LASIK手术33例患者,采用视功能检测软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功能进行采集(视觉噪声、位置噪声、轮廓整合),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以了解LASIK手术本身是否对患者的这3项视功能产生影响。结果视觉噪声:LASIK术前(9.12±0.71),术后(9.03±0.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位置辨别:术前(5.56±1.76),术后(5.82±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廓整合:术前(4.27±0.76),术后(4.74±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ASIK手术对近视患者高级视功能中的视觉噪声、位置噪声无影响,但是对轮廓整合能力有改善作用。
- 黄荣海
- 关键词: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工程化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传统治疗弱视的方法(如遮盖治疗,精细训练等)起效慢,疗效欠佳;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作为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儿童弱视治疗方法,其疗效需进一步观察。方法:①收集2006-09/2007-02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就诊的弱视儿童125例250眼,女73例,男52例,年龄(6±2)岁。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根据视功能检查结果,采用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对弱视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辅助遮盖优势眼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每天训练2次,每次2个训练内容(程序),每个训练内容10min,40min/d,训练内容之间要求有10min左右的休息间隙。训练需在安静和黯淡环境下进行。每月定期复查双眼视力及其各项视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根据复查结果继续原程序治疗或调整治疗程序。结果:弱视患儿12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视力: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总有效率为75.2%,视力提高行数从治疗第3个月起有大幅增加(P<0.05),最佳矫正视力由治疗前的0.60±0.23提高至治疗后的0.86±0.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时间与疗效:疗效达到进步的平均时间为(2.82±1.30)个月,达到基本治愈为(2.87±1.40)个月。治疗3个月的患者视力疗效达进步率最高[98%(39/40)],治疗1个月的患者视力进步率最低[55%(31/56),P<0.05]。基本治愈率随治疗时间的增加递增,治疗4个月组基本治愈率最高[67%(31/46),P<0.05]。结论: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疗效快,达到有效的时间为治疗两三个月。
- 刘伟民黄建忠沈降罗妍刘洪婷
- 关键词:弱视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