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2008K02-10)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奚耕思何慧梁开丹张武会范东芬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短额负蝗
  • 2篇马氏管
  • 2篇黄脸油葫芦
  • 2篇负蝗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直翅目
  • 1篇中华蚱蜢
  • 1篇色胺
  • 1篇石蜡
  • 1篇石蜡切片
  • 1篇拟黑多刺蚁
  • 1篇切片
  • 1篇转运体
  • 1篇组织学
  • 1篇组织学观察

机构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奚耕思
  • 4篇何慧
  • 1篇罗晶
  • 1篇吴静
  • 1篇李青
  • 1篇范东芬
  • 1篇刘晓明
  • 1篇卢晓
  • 1篇张武会
  • 1篇梁开丹
  • 1篇张文娜

传媒

  • 1篇生命科学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REB在拟黑多刺蚁不同品级脑部mRNA水平的定位被引量:1
2009年
为探讨CREB在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不同品级脑部mRNA水平的表达,采用地高辛标记法原位杂交技术对拟黑多刺蚁工蚁、雌蚁、雄蚁3个品级脑部CREB mRNA的表达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显示,CREB mRNA在拟黑多刺蚁不同品级脑部均有广泛表达。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蕈形体冠部的Kenyon细胞、视叶和嗅叶等部位。在3个不同品级蚂蚁的脑部中,工蚁的嗅球和蕈形体内有较明显的CREB mRNA阳性反应,雄蚁的视叶具有较强的阳性反应,与工蚁和雄蚁相比,雌蚁脑部各个部位的阳性表达都较弱。推断CREB可能在视觉和嗅觉信息的获取与整合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不同品级蚂蚁的行为相关。
李青何慧罗晶张文娜奚耕思
关键词:拟黑多刺蚁CREB原位杂交
短额负蝗与中华蚱蜢胃盲囊形态结构的比较(直翅目:蝗总科)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与中华蚱蜢(Acrida cinerea)的胃盲囊形态结构,为深入探讨这2个科昆虫的亲缘关系及验证其进化地位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对2种蝗虫进行解剖,测量其消化道及胃盲囊各部位长度,用石蜡切片法制作胃盲囊组织切片,比较2种蝗虫胃盲囊的组织结构。【结果】短额负蝗和中华蚱蜢均有6个胃盲囊,但短额负蝗的胃盲囊内壁上突出的纵形嵴较发达,上皮层的消化细胞排列比较整齐紧密,胃盲囊占消化道总长的比例为36.84%;而中华蚱蜢的纵形嵴突出程度相对较轻,消化细胞排列较为疏松,胃盲囊占消化道总长的比例为24.82%。【结论】短额负蝗的胃盲囊比中华蚱蜢的发达,说明短额负蝗比中华蚱蜢的进化地位低。
刘晓明何慧奚耕思
关键词:短额负蝗中华蚱蜢
黄脸油葫芦与短额负蝗马氏管组织结构比较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直翅目剑尾亚目和锥尾亚目的两个物种——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和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成虫的马氏管进行了观察,发现两者在着生位置、方式和细胞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同。着生位置上,黄脸油葫芦的马氏管着生在后肠前端与后肠后端的交界处,短额负蝗的马氏管着生在中肠与后肠的交界处。着生方式上,黄脸油葫芦的马氏管是通过一根无色透明的公共管与肠道相通的,而短额负蝗的马氏管分为12丛,每一丛直接与肠道相连。细胞结构上,黄脸油葫芦的管壁由8个细胞构成,且集中在管的中央,与管壁有空隙;而短额负蝗的管壁由3~4个细胞组成,分散在管壁外围,有马氏管凸。
吴静何慧奚耕思
关键词:黄脸油葫芦短额负蝗马氏管石蜡切片
五羟色胺转运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1年
五羟色胺转运体是一种对五羟色胺(5-HT,serotonin)有高度亲和力的跨膜转运蛋白,能够重新摄取细胞间隙内的5-HT,从而调节神经信号的转导。该文简述了五羟色胺转运体的生物学特性、分布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五羟色胺转运体的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抑郁症、强迫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范东芬奚耕思梁开丹张武会
关键词:五羟色胺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抑郁症
黄脸油葫芦消化道和马氏管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Ohmachi and Matsumura)成虫消化道和马氏管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组成:前肠由内向外可分为6层:内膜、肠壁细胞层、底膜、纵肌、环肌和围膜;中肠组织结构也分为6层,即由内向外依次为围食膜、肠壁细胞层、底膜、环肌、纵肌和围膜;后肠的组织结构与前肠基本相似,但内膜比前肠的薄,且肌肉的排列较前肠不规则,与中肠的肌肉排列相似,即环肌在内,纵肌在外。消化道各部位的结构差异与功能有密切关系。马氏管管壁由8个左右形状多变并具有显著细胞核的大形的单层上皮细胞组成。
卢晓何慧奚耕思
关键词:黄脸油葫芦消化道马氏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