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JS2010003)
-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建刘复刚商志远郑一白世彪更多>>
- 相关机构:齐齐哈尔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太阳轨道运动长周期性韵律的成因被引量:22
- 2013年
- 太阳轨道运动具有双世纪(约200年)和哈尔斯塔(约2500年)长周期规律.这两个周期可以通过行星会合指数方程获得.根据图像获知,这两个太阳轨道运动周期都是由太阳最基本的22年轨道运动周期集合而成.太阳轨道运动的22年周期和太阳活动的22年磁周期是一一对应的.本文通过行星会合指数图像与太阳轨道运动角动量变率(Jose,1965)图像和树木年轮-珊瑚综合指标所指代的太阳活动图像(Charvátová,2000)的比对,以及对太阳轨道运动角动量与太阳自转角动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分析,认为太阳的自转运动规律决定着太阳自身的活动规律.从而得出,行星会合指数不但可以指代太阳的轨道运动规律,同时也可指代太阳的活动规律.
- 刘复刚王建商志远郑一
- 行星运动与太阳自转角速度22年周期变化被引量:12
- 2013年
- Tlatov(2007)研究认为,太阳活动和太阳磁场变化的22年周期,可能与太阳自转速度的变化有关.可是关于太阳自转速度为什么呈现出22年的变化周期,尚未见到有说服力的解释.本文通过对行星会合指数、行星系质心绕太阳系质心的运动、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以及太阳自转角动量变化的分析,发现行星系统的会合与相互背离,导致了太阳系质心与太阳质心的背离和靠近,从而引发太阳绕太阳系质心旋转角动量与太阳自转角动量的分离与叠加.由此认为,这两种角动量间的转换是太阳自转角速度呈现22年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太阳自转速度极小值对应于行星会合指数极大值;而太阳自转速度极大值对应行星会合指数极小值.其中平均11年左右为太阳自转加速期,另外11年则为太阳自转减速期.这一发现,可能为太阳活动与太阳磁场变化22年周期的成因机制的解释提供一个新的线索.
- 刘复刚王建白世彪商志远
- 行星系统运动、太阳引潮力和引力的变化与太阳运动周期律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3年
- 太阳活动周期性韵律是否是行星系统对太阳表层造成的引潮力变化所导致,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基于行星会合指数运动学方程,分析了行星系统对太阳的引潮力、引力的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发现,引潮力造成的太阳表面物质加速度变化要比太阳自转变化造成的太阳表面物质加速度变化小2万倍.所以,造成太阳11年黑子活动周期和22年磁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不是引潮力的变化,而是太阳自转速度的变化.随着行星系统的周期性运动,太阳系质心(P)与太阳质心(S)出现了重合与分离的22年周期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太阳绕转角动量和太阳自转角动量间的转换,这个转换是导致太阳自转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还发现,引潮力存在着237天的周期变化,与太阳活动约8个月的周期相对应.太阳引潮力的变化主要由木星、土星和金星、地球4颗行星的位置关系变化所决定,而太阳自转速度的变化主要由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位置关系的变化而导致的.
- 刘复刚王建
- 关键词:引潮力引力
- 行星会合指数变化与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转的周期被引量:27
- 2013年
- 本文创建了行星会合指数(K)运动学方程,通过定义的行星会合指数可以指代行星会合与相背离的程度,进而发现太阳(S)绕太阳系质心(C)运动的轨迹、形态变化特征.对该运动学方程构建的图像分析发现,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转动有近半程时间,太阳系质心是处于太阳本体之内.以质量为权重求出了行星系质心运日运动的恒星周期,从而获得了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转的真正周期为21.8192年(约22年),并得到了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的轨迹.
- 刘复刚王建
- 关键词:运动学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