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03JK191)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玛丽郑玲徐皓李智选陈之端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绿体DNA
  • 1篇蹄盖蕨
  • 1篇蹄盖蕨属
  • 1篇蕨科
  • 1篇孢子
  • 1篇孢子形态
  • 1篇分类学
  • 1篇TRNL-F
  • 1篇F
  • 1篇TRNL

机构

  • 4篇西北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4篇王玛丽
  • 3篇徐皓
  • 3篇郑玲
  • 1篇陆树刚
  • 1篇刘占林
  • 1篇刘红梅
  • 1篇陈之端
  • 1篇李智选

传媒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直立介蕨是假蹄盖蕨属的成员
2006年
对直立介蕨Dryoathyriumerectum(Z.R.Wang)W.M.Chu&Z.R.Wang与介蕨属Dryoathyrium、假蹄盖蕨属Athyriopsis的叶、毛、孢子囊群和孢子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直立介蕨叶轴和羽轴上的沟槽不明显、具有单列细胞的节状毛、孢子囊群有双生一脉,以及孢子的形态等特征与假蹄盖蕨属植物相似。结合叶绿体DNAtrnL-F区序列分析结果,所有形态及分子资料均表明该种植物应属于假蹄盖蕨属,应恢复其原名直立假蹄盖蕨AthyriopsiserectumZ.R.Wang。
王玛丽徐皓郑玲
关键词:孢子形态分类学
岩蕨科、球盖蕨科的系统位置:叶绿体DNAtrnL-F区序列证据被引量:5
2008年
岩蕨科(Woodsiaceae)和球盖蕨科(Peranemaceae)历来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亲缘关系密切的两个科,它们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两科曾被放入三叉蕨科(Aspidiaceae)、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鳞毛蕨亚科(Dryopteridoidaae)及鳞毛蕨科(Dryopteriaceae)蹄盖蕨亚科(Athy-rioideae)中。根据岩蕨科1种、球盖蕨科3种、蹄盖蕨科8种、鳞毛蕨科2种及1种外类群假大羽铁角蕨(Asplenium pseudolaserpitiifolium)的cpDNA基因trnL-F区序列建立的系统树,结果显示,岩蕨科和球盖蕨科的亲缘关系较远,岩蕨科与蹄盖蕨科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球盖蕨科与鳞毛蕨科亲缘关系较近,岩蕨科和球盖蕨科是处于不同进化线上的植物。秦仁昌(1978)和Pichi-Sermolii(1977)的系统将二者分别作为独立的科是合适的。
王玛丽刘红梅陆树刚刘占林陈之端
秦岭蕨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为秦岭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归类和分析。结果根据蕨类植物的性质和用途,将秦岭蕨类植物资源划分为4类:药用蕨类植物资源、食用蕨类植物资源、工业用蕨类植物资源、保护和改造环境蕨类植物资源,并简要描述其利用价值。结论秦岭蕨类植物资源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提出要合理开发与利用。
徐皓郑玲李智选王玛丽
新蹄盖蕨——一个细齿角蕨的不必要组合被引量:1
2006年
新蹄盖蕨具有长而横卧的根状茎,其叶轴、羽轴及小羽轴下面被有单细胞短毛及多细胞长毛,孢子囊群裸露、椭圆形或圆形,以及孢子周壁表面具褶皱状突起等特征与角蕨属植物相似;叶绿体DNA trnL-F区序列和rbcL序列分析结果均显示新蹄盖蕨与角蕨属成员的亲缘关系密切;新蹄盖蕨与角蕨属的染色体数目也相同。所有形态特征、细胞学及分子学资料均表明新蹄盖蕨属不成立,该种植物属于角蕨属,应恢复其名称“细齿角蕨”。
王玛丽徐皓郑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