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2A086)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和庚田举赵培冉黎洪棉梁双武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浆
  • 1篇血小板
  • 1篇愈合
  • 1篇皮肤慢性溃疡
  • 1篇细胞移植
  • 1篇慢性
  • 1篇慢性溃疡
  • 1篇溃疡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骨髓间充质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富血小板
  • 1篇富血小板血浆
  • 1篇干细胞
  • 1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创面
  • 1篇创面愈合

机构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梁双武
  • 1篇黎洪棉
  • 1篇赵培冉
  • 1篇田举
  • 1篇王和庚

传媒

  • 1篇新医学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自体PRP促进皮肤慢性溃疡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在皮肤慢性溃疡处注射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皮肤的再生和重建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6—8周龄SD大鼠17只,取其中1只大鼠,采用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取传至第3代细胞,移植前48h行DiI荧光标记。剩余16只大鼠麻醉后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于其背部脊柱两侧制作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随机分为4组。A组局部注射异体BMSC悬液联合PRP治疗,B组局部单纯注射异体BMSC悬液,C组局部单纯注射PRP治疗,D组局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7、14d采集标本观察结果。采用大体观察、苏木素一伊红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具有成脂、成骨、成神经分化潜能。在治疗后7、14d,A、B、C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D组,A组愈合时间比B、C组缩短。组织学观察发现A组新生真皮相应时间点的厚度、血管和胶原纤维均明显多于其他3组。结论在皮肤慢性溃疡处联合应用异体BMSC和自体PRP,能加速真皮的修复和重建。
王和庚黎洪棉田举赵培冉梁双武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细胞移植创面愈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