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xw04)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1
相关作者:龙红彭小希陈鹏李学静张金伟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主题

  • 3篇艺术
  • 3篇抗战
  • 2篇战时
  • 2篇抗战时期
  • 1篇艺术论
  • 1篇书法
  • 1篇书画
  • 1篇书画艺术
  • 1篇书艺
  • 1篇述论
  • 1篇帖学
  • 1篇陪都
  • 1篇陪都重庆
  • 1篇篆刻
  • 1篇篆刻艺术
  • 1篇舞蹈
  • 1篇舞蹈艺术
  • 1篇毛泽东书法
  • 1篇画艺
  • 1篇共和国

机构

  • 4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龙红
  • 1篇张金伟
  • 1篇李学静
  • 1篇彭小希
  • 1篇王玲娟
  • 1篇陈鹏

传媒

  • 1篇中国书法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共和国书法一峻峰——毛泽东书法艺术论
2012年
《中国书法》曾于上个世纪末期主办过影响较大的'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的评选活动。经过专家及群众的投票评选,毛泽东进入'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行列。至少,如此结果代表了彼时阶段性、时代性的共性认识和评价。另外,一九九八年二月十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协于北京中国美术馆联合成功举办了'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
龙红廖科王玲娟
关键词:书法帖学草书艺术共和国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舞蹈艺术发展述论被引量:8
2013年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其政治地位的特殊变化,为重庆舞蹈艺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与必要条件。同时,抗战时期重庆舞蹈的发展与繁荣,为创建中国新舞蹈艺术与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总体概况,由此也可窥见当时中国舞蹈艺术的最高水平。
彭小希龙红
关键词:抗战时期舞蹈艺术
碰撞与交融——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的特征及对当代篆刻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在中国近现代篆刻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曾经活跃于此的众多篆刻家无疑是近现代篆刻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因国民政府内迁,从全国各地汇聚于重庆,并在此留下了大批精彩篆刻作品和印学著述。抗战胜利后,又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而分散至全国各省市。因此,抗战时期陪都篆刻艺术对当代篆刻的深刻影响,决不仅仅体现在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而是辐射至全国。
龙红陈鹏
关键词: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
重庆抗战书画艺术作品数字化建设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数字化技术为艺术资源的保存、传播展示和利用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抗战时期重庆抗战书画艺术作品的收集、整理,建立中国重庆抗战书画艺术作品专题文献数据库与管理系统,可在很大程度上对抗战时期的书画艺术作品进行再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现代艺术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本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国重庆抗战书画作品数字化提出了合理的建设及应用方案。
李学静张金伟龙红
关键词:抗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