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66023) 作品数:11 被引量:26 H指数:4 相关作者: 马玉龙 常璇 麻晓霞 孙永刚 王凤芝 更多>> 相关机构: 宁夏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春晖计划”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Nanosized Carbon Dots from Organic Matter and Biomass 2016年 Carbon nanoparticles(C-dots) were prepared by refluxing the combustion soots of candles and corn stalk in nitric acid.The synthesized C-dots were characterized.The results showed a sharp increase in oxygen content and a sharp decrease in carbon content after oxidation.The C-dots had-OH and-CO2H groups introduced which made them hydrophilic.However,their difference was also obvious.The C-dots from candle soot had a 10-45 nm broa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and those from corn stalk soot had a 6-18 nm relatively small and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The C-dots were mainly of sp2 and sp3 carbon structure different from the C-dots of diamond-like structure from candle soot.Interestingly,two kinds of C-dots all exhibited unique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ies.The obtained C-dots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a broad range of areas. 李媛媛 CHEN Tong MA Yulong复合酶耦合酶解酸处理后玉米秸秆的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经过2%硫酸预处理后,利用果胶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三种酶协同酶解,以提高玉米秸秆的酶解产糖量。结果表明:当酶解时间为48h,果胶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分别为45U/mL、30U/mL、60U/mL时,葡萄糖、木糖和酶水解得率分别为67.83%、3.25%、73.65%,相比纤维素酶单一酶解的葡萄糖、木糖和酶水解得率分别提高了65.04%、20.82%、65.06%。分步糖化发酵5天后,相比单一酶解发酵乙醇含量提高了72.5%。说明利用三种酶复合处理,能明显提高酶解产糖量。研究结果为玉米秸秆转化为可发酵糖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蔡灵燕 马玉龙 麻晓霞关键词:生物质 玉米秸秆 酸水解 酶解 碱解聚对玉米秸秆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氢氧化钠为解聚剂,研究了碱解聚前后玉米秸秆组份、表面形态、化学官能团和纤维结晶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的主要组成单体是H-木质素,解聚液中的酚类物质有4-羟基苯甲醛、香草醛、紫丁香醛、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玉米秸秆经碱解聚,表面形态变得疏松而多孔,红外光谱下木质素的特征吸收峰消失,85%的木质素和52%的半纤维素被脱除,而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增加,结晶度增大。说明碱解聚有利于后续酶解和(或)其它生化方法的实施,以实现秸秆纤维的高值转化。 王凤芝 马玉龙关键词:玉米秸秆 解聚 木质素 酚类物质 酸碱解聚玉米秸秆分子结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5%H2SO4和5%NaOH溶液对秸秆进行解聚处理,并对解聚前后秸秆结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等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前相比,经酸或碱解聚处理后,秸秆纤维结晶度由51.8%分别提高到63.5%和67.0%,秸秆中大部分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组分被脱除,半纤维素由29.10%分别降至7.02%和6.86%,木质素由38.12%分别降至32.21%和16.52%,而纤维素则由31.54%分别升至60.54%和76.15%。经酸碱处理后,秸秆表面形态结构变得疏松,出现小孔和裂缝,降解温度达到350℃,热稳定性能增加。上述结果说明,稀酸或稀碱均对玉米秸秆分子结构有一定程度的解聚作用,但就解聚溶出木质素而言,稀碱的解聚溶出效果要优于稀酸的。 孙永刚 马玉龙 麻晓霞 常璇关键词:玉米秸秆 解聚 酸碱 汽爆酸碱耦合解聚玉米秸秆分子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8 2013年 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汽爆破+5%H2SO4和蒸汽爆破+5%NaOH的耦合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解聚处理,并对解聚前后秸秆的结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前相比,经蒸汽爆破+碱解聚处理后,秸秆中大部分半纤维素被脱除,半纤维素由29.10%最低可降至4.61%,木质素由38.12%最低可降至10.74%。经蒸汽爆破酸耦合和蒸汽爆破碱耦合解聚处理后,纤维素含量由31.54%分别提高到65.16%和80.41%,秸秆最大失重率为81.86%和89.31%,最低吸热量为87.48 J/g和114.79 J/g,降解温度达到350℃,热稳定性能增加,表面结构疏松,出现小孔和裂缝。说明蒸汽爆破酸耦合和蒸汽爆破碱耦合解聚方法对玉米秸秆分子结构有一定的解聚效果。但就脱除半纤维素效果而言,蒸汽爆破碱耦合法优于蒸汽爆破酸耦合法。 孙永刚 马玉龙 麻晓霞 常璇 惠兴育 孙瑞珠关键词:蒸汽爆破 酸碱 解聚 玉米秸秆 酸解聚玉米秸秆的产物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探明酸解聚农作物秸秆的产物及其形成机制,本试验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硫酸为解聚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解聚产物,探讨了不同硫酸浓度、解聚温度对玉米秸秆高分子结构解聚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解聚液中的主要糖类有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副产物有乙酸、糠醛、5-羟甲基糠醛、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当解聚温度高于120℃,5%硫酸解聚4 h时有纤维二糖、乙酰丙酸和甲酸生成。7%硫酸80℃解聚4 h时,有纤维二糖产生,说明硫酸浓度和解聚温度对玉米秸秆的解聚产物及其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分析并提出了硫酸解聚秸秆机制及副产物的形成途径。 王凤芝 常璇 马玉龙 孙永刚 吴倩倩关键词:玉米秸秆 硫酸 解聚 副产物 催化加氢不同预处理玉米秸秆制取多元醇的研究 2016年 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5%硫酸和5%氢氧化钠对其进行预处理,通过对解聚前后玉米秸秆官能团表征和成分分析,发现酸、碱处理后秸秆中大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脱除,其中先碱后酸、先酸后碱处理后秸秆的木质素含量由28.04%分别下降至11.54%和12.14%,而纤维素相对含量由42.02%分别增加到75.12%和77.68%。通过浸渍法制备的非贵金属5%Ni-15%W/MCM-41催化剂用于催化转化预处理秸秆制取多元醇,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玉米秸秆多元醇得率21.00%相比,先碱后酸、先酸后碱处理的玉米秸秆催化转化多元醇得率分别达到60.72%和61.40%。α-葡萄糖和β-葡萄糖的加氢结果显示乙二醇(EG)和1,2-丙二醇(1,2-PG)得率均相近,说明葡萄糖的旋光构型对催化加氢没有影响。与C6糖加氢产物分布比较,C5糖的产物中除了有EG和1,2-PG,同时还有丙三醇的生成,提出了糖加氢制取多元醇的可能机理。 潘冠宇 马玉龙 李国林 丁小琴 马玉霞关键词:玉米秸秆 预处理 催化加氢 多元醇 麦秸酸解聚产物的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以麦秸为研究对象,硫酸为解聚剂,对解聚前后固体残渣的结构特性以及液体产物的种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处理麦秸相比,解聚后麦秸内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大部分半纤维素被有效的脱除,但纤维素结晶度仍较高;解聚后的产物种类有较大差异,主要受反应时间、温度和酸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但主要产物有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乙酸、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并进一步探索H+与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相关结构官能团的作用机制,提出了酸解聚麦秸产物的形成过程。 吴倩倩 常璇 马玉龙关键词:麦秸 解聚 碱/高温湿热法预处理玉米秸秆纤维素的研究 被引量:5 2020年 研究了碱/高温湿热法对玉米秸秆的预处理效果;在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中加入纤维素酶,考察此时酶解还原糖得率随预处理条件的变化;对NaOH浓度、固液比、加热时间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4%的浓度下,糖得率最佳;酶解20 h后,固液比为1:10对酶解糖得率最高;加热时间为5 min时,酶解糖得率较大。设计正交试验对预处理的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水解玉米秸秆纤维素的适宜条件:NaOH质量分数为6%,固液比为1:10,加热时间为5 min。加入纤维素酶酶解,还原糖得率约为57%。通过对比改性预处理前后玉米秸秆的组分含量及SEM图,显示碱/高温湿热法对玉米秸秆有一定的处理效果破坏了玉米秸秆的原始表面结构,有利于酶解效果。 麻晓霞 蔡彦 马玉龙关键词:玉米秸秆 NAOH 预处理 响应面法优化碱解聚玉米秸秆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氢氧化钠为解聚剂,通过单因素试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分析,优化碱解聚玉米秸秆的条件。结果表明:碱解聚玉米秸秆的适宜条件为Na OH质量浓度2%,温度80℃,时间4 h。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酶解试验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发现影响碱解聚玉米秸秆酶解葡萄糖产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碱浓度>时间>温度。用响应面法优化的碱解聚玉米秸秆的条件为Na OH质量浓度2.24%、温度81℃、时间4.30 h,并对此解聚条件进行了试验验证,发现葡萄糖的预测产量与试验值有较高的吻合度,说明此条件是碱解聚玉米秸秆的适宜条件。 马玉龙 王凤芝 常璇关键词:玉米秸秆 响应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