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663)

作品数:22 被引量:140H指数:8
相关作者:孔晋亮蔡双启陈一强王可卢桦崧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单胞菌
  • 7篇铜绿
  • 7篇铜绿假单胞
  • 7篇铜绿假单胞菌
  • 7篇假单胞菌
  • 5篇菌病
  • 5篇黄芩
  • 4篇生物被膜
  • 4篇腹腔
  • 3篇隐球菌
  • 3篇隐球菌病
  • 3篇体外
  • 3篇体外研究
  • 3篇球菌病
  • 3篇文献复习
  • 3篇小鼠
  • 3篇小鼠腹腔
  • 3篇耐药
  • 3篇黄芩苷
  • 3篇肺隐球菌病

机构

  • 21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钦州市第二人...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柳州市柳铁中...
  • 1篇山东省胸科医...

作者

  • 20篇孔晋亮
  • 11篇蔡双启
  • 10篇陈一强
  • 9篇王可
  • 7篇卢桦崧
  • 7篇巫艳彬
  • 4篇曾能永
  • 4篇周小青
  • 3篇叶萍
  • 3篇李亚楠
  • 3篇岑艳灵
  • 2篇黄宏
  • 2篇张剑锋
  • 2篇郑晓文
  • 2篇张钦哲
  • 2篇晏奎
  • 2篇李萌
  • 2篇温汉春
  • 2篇梁宏洁
  • 2篇罗劲

传媒

  • 9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肉桂醛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影响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E-cadherin、MMP-9的表达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肉桂醛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及E-cadherin、MMP-9表达的影响,并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肉桂醛作用于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ELISA检测分泌性E-cadherin、MMP-9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①10μg/ml浓度的肉桂醛作用于A549细胞24 h即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他各浓度组的抑制强度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μg/ml作用72 h后增殖抑制率为(93.782±5.036)%。②A549细胞经肉桂醛作用后细胞迁移率增加。③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Hedgehog信号通路各成份表达较人HBE细胞中高,肉桂醛作用后的A549的Hedgehog信号通路各成份mRNA表达量进一步增高。④肉桂醛作用于A549细胞可以导致E-cadherin的分泌水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减少;而MMP-9在分泌水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经环巴胺预处理的A549细胞表现为E-cadherin的分泌性水平、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增加;MMP-9在分泌性水平、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减少。结论:肉桂醛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随着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抑制强度增加;肉桂醛通过激活的Hedgehog信号通路影响A549,表现为E-cadherin表达减少和MMP-9的表达增加,伴随增加的细胞迁移率,可能与细胞耐药形成相关。
郑晓文陈一强孔晋亮张剑锋经庆玲
关键词:肺腺癌A549肉桂醛HEDGEHOGE-钙黏附素
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36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提供依据,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13年11月10年期间我院病理确诊的36例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包括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和随诊结果。结果 36例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中,免疫功能正常者34例,2例有免疫功能异常;约50%患者有明确禽类排泄物接触史,无任何特殊接触史者占47.22%;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胸痛和发热多见,发生率分别为69.44%、44.44%、36.11%和33.33%;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在下肺外带,以实变影及结节型居多,分别为58.33%、30.56%;获取病理方式以经皮穿刺肺活检应用最多(41.67%)。经手术治疗或抗真菌治疗后,随访5-131个月,均无死亡、全身播散或局部复发。结论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在无禽类排泄物等特殊接触史的人群中亦有较高的发病率,大多数无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胸痛、发热为主,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近胸膜下的实变影及单结节影,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是确诊的有效途径。病变局限者可行手术治疗,氟康唑为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的有效治疗药物。
曾能永徐云欢孔晋亮
磷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磷霉素(FOS)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破坏作用以及与左氧氟沙星(LFX)的联合杀菌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菌株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FOS及LFX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连续稀释法测定生物膜内活菌计数,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生物膜经抗生素作用24 h后,生物膜半定量显示,FOS组及FOS+LFX组吸光度值均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LFX组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S组及LFX组的生物膜内活菌计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S+LFX组第4,8,24 h膜内活菌计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FOS能破坏鲍曼不动杆菌已形成的生物膜,并可增强LFX对生物膜内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作用。
晏奎温汉春陈一强梁宏洁李萌闵利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磷霉素左氧氟沙星杀菌作用
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相关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2015年
目的筛选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菌株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前后的差异蛋白质,探讨这些蛋白质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亚抑菌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诱导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并设置同步对照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技术和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株和同步对照菌株的菌体蛋白,采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耐药株与同步对照菌株间有8个差异蛋白(P<0.05),5个差异蛋白高表达,分子量分别为1 004、1 007、1 918、5 175Da和5 454Da;有3个蛋白质低表达,分子量分别为1 012、1 629、2 004Da。结论用蛋白质芯片和SELDI技术对PAO1的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与同步对照菌株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筛选出与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可能相关的差异蛋白质。
蔡双启陈一强孔晋亮朱莲娜廖明陈海荣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蛋白组学耐药蛋白芯片
不同免疫状态患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了解肺隐球菌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肺隐球菌病的认知水平,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4月-2014年6月4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0例患者分为免疫抑制组和免疫正常组,免疫抑制组21例、免疫正常组19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临床特点;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33例,主要症状依次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其余7例无任何症状;胸部CT影像病变主要分布于肺外带24例,肺下叶19例;病变形态呈结节团块型的免疫正常组14例,免疫抑制组7例;病变表现为肺炎型的免疫正常组2例,免疫抑制组8例,混合型的免疫正常组3例,免疫抑制组6例;病变累及胸膜的免疫正常组14例,免疫抑制组17例。结论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无特异性,病变多位于肺外带、肺下叶并累及胸膜,免疫正常CT表现多为局限的结节团块型,而免疫抑制宿主主要表现为肺炎型和混合型。
曾能永徐云欢孔晋亮彭玲巫艳彬蔡双启卢桦松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免疫抑制
群体感应系统对大鼠腹腔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对腹腔植入物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被膜(biofim,BF)感染致病性的影响。方法以输液管为载体,PAO1、PAO1-JP2为实验菌株,建立大鼠腹腔移植物PA BF感染动物模型,采用连续稀释法进行载体表面活菌计数。扫描电镜(SEM)观察载体BF的形态变化。结果组织病理学可见PAO1组炎性反应较PAO1-JP2组更严重。SEM观察发现PAO1组载体表面细菌黏附和形成的BF较PAO1-JP2组稠厚。载体表面BF内活菌计数PAO1组显著高于PAO1-JP2组(P<0.01),并且在第7天后有增多趋势(P<0.05)。结论在体内移植物PA感染过程中,BF形成及感染的程度受QS系统调节,其在PA BF相关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孔晋亮王可陈一强张东伟蔡双启巫艳彬陈泉芳卢桦崧
关键词:生物膜腹腔感染
黄芩苷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破坏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破坏作用以及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的杀菌效果。方法选取铜绿假单胞野生株PAO1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芩苷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连续活菌稀释法测定生物膜内活菌计数;荧光显微镜观察生物膜表面形态。结果生物膜形成加入药物12h后,活菌计数结果显示,无论药物单独作用还是联合应用时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芩苷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组与黄芩苷组、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比较,生物膜内活菌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芩苷组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比较,生物膜内活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黄芩苷组较空白对照组所形成的生物膜有所减少且分布较稀薄,且以活菌为主(绿色信号);头孢哌酮/舒巴坦组较空白对照组所形成的生物膜分布稀薄,活菌为主,有少量死菌(红色信号);黄芩苷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可观察到少量细菌生物膜,且主要是分布散落的细菌,多以死菌为主。结论黄芩苷能破坏铜绿假单胞菌已形成的生物膜,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时能显著增强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杀菌作用。
董必英陈一强孔晋亮王可罗劲李冰黄洪春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黄芩苷
内科胸腔镜确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4年
结外 NK/T细胞淋巴瘤是 WHO(2008年)对于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的一个独立类型,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少见类型,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2%~10%,亚洲和南美洲发病率较高,约占总发病人数的70%,欧美发病约占21%[1]。本病极少数病例发病初期即表现为全身播散,而无明显鼻腔受累。以胸腔积液和胃肠道受累为表现的结外 NK/T细胞淋巴瘤少见有报道。本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易误诊、漏诊。现报告1例曾在外院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后在广西医学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下胸膜活检病理确诊的以胸膜和消化道受累表现的结外 NK/T细胞淋巴瘤。
张钦哲孔晋亮巫艳彬蔡双启卢桦崧
关键词:内科胸腔镜病理确诊文献复习临床表现不典型造血组织肿瘤
Hedgehog信号通路成分SHH和Gli-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肺癌中的表达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检测人肺癌组织中的Hedgehog信号通路主要成分SHH、Gli-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病理明确诊断为肺癌,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另选取同时期良性肺病变组织30例。收集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HH、Gli-1和VEG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mRNA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SHH阳性表达率为73.6%(53/72),癌旁组织为16.7%(12/72),良性肺病变组织为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19,P<0.05)。肺癌组织中Gli-1阳性表达率为30.6%(22/72),癌旁组织为8.3%(6/72),良性肺病变组织为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00,P<0.05)。肺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75.0%(54/72),癌旁组织为69.4%(50/72),良性肺病变组织为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30,P<0.05)。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分化程度、术前放化疗肺癌患者Gli-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早晚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术前放化疗肺癌患者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SHH mRNA相对表达量为(60.857±5.446),癌旁组织为(10.848±1.600),良性肺病变组织为(25.763±2.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982,P<0.05)。肺癌组织中Gli-1 mRNA相对表达量为(9.804±1.054),癌旁组织为(5.661±0.612),良性肺病变组织为(3.551±0.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183,P<0.05)。肺癌组织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74±0.051),癌旁组织为(0.495±0.027),良性肺病变组织为(0.357±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61,P<0.05)。不同性别、吸烟史、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术前放化疗肺癌患者Gli-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
郑晓文陈一强孔晋亮张剑锋经庆玲
关键词:肺肿瘤信号传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黄芩素联合头孢他啶对小鼠腹腔铜绿假单胞菌早期生物被膜感染的体内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黄芩素(Baicalein,BCA)联合头孢他啶(CAZ)对小鼠腹腔铜绿假单胞菌早期生物被膜(BF)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28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BCA组(300 mg/kg.d)、CAZ组(65 mg/kg.d)和BCA(300mg/kg.d)+CAZ(65mg/kg.d)组,每组各7只,以输液管为载体,PAO1野生株为实验菌株,体外培养形成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建立腹腔BF感染模型后分别给予BCA灌胃,CAZ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药物作用24h后取出载体经连续稀释法进行细菌活菌计数;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载体表面BF的形态变化;腹腔感染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经药物治疗24h后,各药物组载体表面菌落计数均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P<0.01),BCA+CAZ组与CAZ组、BCA组比较菌落计数明显减少(P<0.01);SEM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与各药物组比较载体表面BF形成多而稠厚,BCA+CAZ组BF明显稀薄,只见少量细菌黏附;腹腔感染组织病理学表现空白对照组炎症表现最为明显,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BCA+CAZ组只见轻度炎症反应。结论 BCA单独作用可抑制小鼠腹腔PAE感染早期BF的生长,与CAZ联合应用,CAZ对BF的杀菌作用可明显增强。
李亚楠岑艳灵孔晋亮王可巫艳彬蔡双启卢桦崧周小青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黄芩素头孢他啶小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