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96-Z-82)
作品数:
1
被引量:1
H指数:1
相关作者:
赵蓉
刘振华
郭坤元
更多>>
相关机构:
福建省立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多发
1篇
多发性
1篇
多发性骨髓瘤
1篇
多发性骨髓瘤...
1篇
树突
1篇
树突状
1篇
树突状细胞
1篇
外周
1篇
外周血
1篇
外周血树突状...
1篇
细胞
1篇
骨髓
1篇
骨髓瘤
机构
1篇
福建医科大学
1篇
福建省立医院
1篇
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1篇
郭坤元
1篇
刘振华
1篇
赵蓉
传媒
1篇
福建医科大学...
年份
1篇
2006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用塑料贴壁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来源或者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分离途径,建立体外培养技术,从MM患者外周血中获取DC。结果 (1)在含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的无血清培养基(AIM-V)中,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5~7d,可获得具有典型DC形态学特征的细胞。2种分离途径得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n=5,P〉0.05)。(2)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自体抗原呈递试验证实,MM患者外周血来源DC具有很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呈递自体抗原的能力。外周血来源DC培养5~7d后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部分细胞表达成熟DC特征性标记CD1a。部分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及CD86,高表达HLA-DR分子,几乎不表达单核细胞特异性标记CD14。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或/及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加入培养体系并不增加MM患者外周血DC得率。免疫表型也无明显改变。提示DC来源于PBMNC中单核细胞,而非CD34^+造血祖细胞。结论 贴壁分离法及免疫磁珠法均可获取充足数量的DC。
刘振华
郭坤元
赵蓉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树突状细胞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